signal signal

“匠心獨運──溫泉造船工藝展覽”,展出逾十艘溫泉親手製作的帆船模型

  造船業是本澳傳統工業,歷史橫跨一個半世紀。昔日,造船廠曾遍佈於多處地方,數千艘漁船揚帆海上,見證本澳由小漁村逐漸發展成現代城市的歷程。但時至今日,造船業已徹底式微。提到造船業,年輕一輩只會想到路環荔枝碗等那些由木材和鐵板簡陋築成的舊船廠,至於當年廠房內造船工人一木一釘建造漁船的景象,則聞所未聞。而造船工人為船身裝上釘子及螺絲,塗上油漆,再在船身加上主要配件等造船過程,往往只能在老照片和文字記錄裡看到。

  然而,造船工藝是手作,不能只難靠文字、圖片來傳承,外行人亦很難理解其奧妙。沒有模型實物,要讓大部分屬“門外漢”的我們深入了解造船文化,談何容易呢?由文化局澳門歷史檔案館主辦的“匠心獨運──溫泉造船工藝展覽”,正好讓大眾進一步了解造船業的工藝、歷史與文化。目前在該館長廊展出的逾十艘由本澳資深造船工匠溫泉親手製作的帆船模型,展期至4月9日。溫泉坦言今次以大船細作的模式,再參考不同的漁船、貨船等船種的相關文獻,才製作出多艘逼真的帆船模型,呈現造船工藝這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img086

船匠巧手炮製鏡海帆影

  現年66歲的溫泉成長於一個漁民家庭,自小便對造船工藝充滿興趣。隨着其父親開始從事拆卸廢舊船隻變賣木柴的工作,18歲的溫泉亦因此學會了如何拆卸船隻,並被船隻複雜的構造深深吸引。一年後,他便正式展開其造船學徒生涯,後來獲船廠聘任為造船匠。直至28年前,他毅然選擇離開造船業,從事其他工作,但仍擔任造船工會要職,代表業界發聲和爭取合理權益。如今已經退休、年老體弱的他,竟重拾造船工具,於歷史檔案館展出其親手製作的模型船,原來有段古……

  2014年,在歷史檔案館舉行的“中國式風帆漁船製作”專題講座,邀得温泉擔任主講嘉賓,暢談中國式漁船的製作、傳統中國式風帆漁船與西式機動漁船的比較以及澳門造船業發展的獨特內涵等內容。期間,有觀眾提問:“現在還有人可以做真的帆船出來嗎?”温泉的回答是:“一定有人做到,不過未必是我。造船業的多位行家仍健在,大家合力的話應該可以做到。”儘管造船業已退出歷史舞台,昔日許多船廠已變成一片頹垣敗瓦,但他對業界同工的手藝仍充滿信心。

  若半年後,溫泉腦裡突然冒出個想法,就是親自製作三兩隻船模送給朋友,他表示:“人生在世難免遇上一些不如意的事,這期間幸得一些朋友伸出援手,例如曾替我治療腸癌的主治醫生,協助我入院的好友。為了報答他們,我決定重新拿起造船工具。造船是一門傳統手藝,我製作的這些船模,從材料、工具和技巧上,和製造真船都是完全一樣的。”

  但問題來了,在哪裡造船好呢?已退休一段時間的溫泉,平日沒有辦公的地方,想來想去只好留在家裡做。他和家人同住,兒子和兒媳都是輪班工作的,而造船發出的鎅木聲、電鑽聲,有時會影響他們的休息時間。於是,他改變主意,將造船的地點搬到歷史檔案館前的石櫈上,露天工作。某日,歷史檔案館館長劉芳見到他孜孜不倦地造船,便主動邀請他將工作地點移師至檔案館外的長廊(現時展覽舉行的地方),有瓦遮頭,便不用擔心風吹雨打,且館方還樂意提供檯、櫈等設備。

  當時溫泉做的第一隻船已完成了一半,他腦裡又冒出一個想法,就是希望長註在這裡工作,多做幾隻不同類型的船模,便和館長劉芳商量。於是,雙方達成共識,並簽訂了協議書,內容是館方允許溫泉在這裡工作,並提供簡單的工具設備,而他願意將成品借給館方作展覽之用。

  有了開展覽的念頭,溫泉做得更賣力,他像打工仔一樣周一至五“朝八晚五”地開工,很快便完成了首件成品。獲得館方的鼓勵下,他加快了製作速度,且不斷研究技術。所謂工多藝熟,他終憑一己之力,打造出逾十艘栩栩如生的帆船模型。而每個船模的製作時長平均為120個小時。

  在檔案館外工作期間,拿着造船工具的溫泉亦意外受到了關注。好奇心驅使下,不少市民和外藉遊客前來欣賞其技藝。他亦發覺這裡是很好的交流平台,除了能與大眾暢談造船話題外,又可展演日漸失傳的造船工藝,將傳統工藝活化,推動造船文化走入社區。後來有朋友告訴他,連外國新聞網站也有報導他這次造船的經歷,令他大感驚訝。

  談到舉辦是次展覽的收穫,溫泉認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同,非常高興。此外,能在若干個月內完成逾十艘不同類型的船模,自覺無枉費當年的學師經驗。他又說:“到了我這個年紀,還能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便感到相當滿足。”並透露是次展覽完結後,這些展品將移交至工聯作另一展覽之用,而原本打算送給朋友的船模則要重新製作。

12549093_10207920612030605_4102549525489989858_n

回望造船生涯有悲有喜

  一位六十多歲的造船師傅重操舊業,馬上便得到社會大眾認同,看似做甚麼事都很順利。但又有誰知道,已離開造船業28年的他,再次拾起造船工具,需要面對多少困難呢?

  溫泉感觸地說:“事隔多年,當年學到的造船功夫難免有點生疏,所以做第一隻船時便出現失誤。這時,只好請教昔日的同行手足,經對方提示,我才找到了方法。”這位白髮老人開口不離人生大道理,他認為求學之路無分年紀,只有多請教別人,才能避免走上冤枉路。

  回憶自己前半生的造船經歷,溫泉不禁感慨萬千,其中有兩件事對他影響甚大。一是他當造船學徒前,曾在一間鋸木廠工作。當時才十多歲的他,使用電動鋸時不慎傷及自己一根手指,老闆卻認為“是他不小心,才導致這次工傷意外。”令他大受打擊,於是他決心學一門手藝──加入造船業,以證明自己並非是一個粗心大意的工人。二是他獲薦成為造船學徒後,規定要在三年時間內於利記祥船廠裡隨造船師傅學藝。期間,有次正專注工作的師傅叫他遞上鐵鎚,他照做後卻被師傅狠狠地摑了一巴,當時他不解之餘心裡更用上不少狠毒的話責罵師傅。事後,他才知錯,意識到當時自己該遞上有木柄的那一邊給對方,避免發生工傷。他亦逐漸體會到師傅的苦心,誓言要當個合格的造船匠。

  溫泉直言當年入行要求非常嚴格,新人滿師後要到工羨行會館登記,才能正式成為造船匠,以確保行業聲譽。此外,剛滿師出身的新人,要在一間船廠裡站穩陣腳也不容易,同事之間充滿競爭和排擠。當時還是新人的溫泉,加入第一間船廠後便敵不過競爭,結果被老闆炒魷魚。幸好在朋友介紹下,他來到另一間船廠工作,這次他學精了,除了更勤力付出汗水外,亦學會與同事打好關係,終找到在船廠立足的方法。當他後來成為資深師傅後,還介紹了不少新人入行,積極提攜後輩。

  在船廠打了廿多年工,溫泉在八十年代後期選擇離職,轉投酒店工作,及後加入工聯投身社會服務,且有一段時間擔任造船工會主席,為業界發聲和爭取權益。談到造船工人待遇的問題,溫泉表示,“造船工作雖然出賣勞力,但也沒外人想像的那麼辛苦,而且薪酬是不錯的。船廠是講制度的,我們上班時間準時,如果要額外加班的話,船廠會嚴格補足工錢。而工會會跟船廠談判,保障工人的津貼和福利。但造船工人有工作淡季,就是每年的四月(清明時節)和七月,漁民普遍不喜歡選在這兩個月裝新船。因此,要‘好天搵埋落雨柴’,以彌補在淡季的零收入。”

img085

傳承手藝延續薪火相傳

  過去,某些船廠雖設備簡陋,但造船工人憑着豐富的經驗和有一定水平的技藝,令本澳造船業與內地的競爭中尚存優勢。但隨着木材價格上漲、漁業萎縮、鐵船正慢慢地取代木船的地位等種種原因,令造船業逐漸式微,造船工人不得不黯然離開船廠這個難以維生的大舞台。澳門多間造船廠接連倒閉,部分還能幸存的船廠轉至路環,在海角附近的荔枝碗區繼續經營。於是,荔枝碗船廠區見證了澳門造船業的最後日子。如今,荔枝碗船廠大部分已經荒廢,而不少造船工人亦已轉投其他行業。

  政府早年推出“路環舊市區荔枝碗規劃”硏究,擬諮詢民間意見,令保育、傳承昔日本澳造船業文化的聲音再次響起,但相關規劃“長煲冇米粥”,周而復始停留在不同部門的分析、研究和協調中。

  據悉,造船工會目前最年輕的成員都步入五旬,隨着記憶力下降,對昔日造船之事難免記憶模糊,未必能詳細憶述。但溫泉卻不擔心造船工藝會因此失傳,他直言:“造船業輝煌不再,雖然令人不勝唏噓,但有價值、大家又認同的造船工藝,總有它的生存空間。例如我為這次展覽製作的船模,曾有人向我出價逾萬元想要,這說明它有商業價值,此外,我在檔案館外造船期間吸引了不少人圍觀,亦證明造船文化有受市民愛戴的精神價值。只要有人肯學,相信造船工藝會一直傳承下去。”

  為揭開造船工藝的神秘面紗,溫泉透露已為電視台拍了一連多集關於造船的教育特輯,將於春節時段播出。在節目中,他將從材料、工具和技巧等逐一講解,帶出“只要肯嘗試,一般人也可以成為造船匠”的訊息。他亦不排除會授徒,延續薪火相傳。

溫泉這一輩子都在建造大大小小的船隻

溫泉這一輩子都在建造大大小小的船隻

溫泉根據真實漁船比例手工製作的船模12107185_10207920610070556_398492343287041017_n

1915343_10207920613950653_2663340363652116569_n

溫泉根據真實漁船比例手工製作的船模

溫泉在一絲不茍地製作一艘船模。

溫泉在一絲不茍地製作一艘船模。



【正向心語】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安全,那就是你的技能和在任何環境下迅速適應崛起的能力。 ——溫言《你只是還未全力以赴》

 

不斷的進修,努力的提升自己,就能擁有不惧社會變化的能力。

校工

 

  這位教育工作者已到退休之齡,可是依然精力充沛,身體健康,他仍在一天一天地刷新著學校長期服務的紀錄。五十歲以前,他不過是學校的小小校工,日復日的工作一幹便二十年。直至他遇上了在同校當教師她,單調的生活在快四十歲時開始有了一點改變。他戀愛了,和一個看似階級和身份並不匹配的她。而她並不介意讓人知道自己有一位當校工的丈夫,因她相信,愛不存在等級之分,一如有教無類的道理。只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合適的方式,事情總是會朝理想的方向進發。

  家和萬事興,他也慢慢在愛中,學懂了放下男性特有的無謂尊嚴,並與太太共同經營家庭。當年輕的太太努力進修謀求更好的職業生涯時,他便專心照顧好子女和太太的起居飲食,減少太太的家庭和心理負擔,讓她放心的追夢。十年光景,太太成為了一所學校的校長,子女也長大了不少,太太便鼓勵他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別只管為家庭奉獻。

  是時候追逐自己的夢了,他的夢是甚麼呢?從五十歲開始,他便用晚上的時間回到校園讀書,最後花了七年半取得了碩士學位,並在原先當校工的學校,獲得了一個更有意義的工作崗位。

  從太太鼓勵他尋找自己的夢開始,他一直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更好地和別人分享,所以他才選讀教育學、學習輔導,他希望鼓勵那些像他自己年輕時一樣,曾經在生活、感情和事業上感到沮喪的朋友,讓他們能鼓起勇氣,以更好的心態積極面對人生。

  滿足嗎?還有夢想要追求嗎?疲累一天、大雨的晚上,我們的內心,每天都要在休息和工作/學習之間掙扎。那時候,請相信每一個正念,都為我們指向更美好的生活,請記住老先生和他的太太,他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找一份好工作,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是上一輩最普遍的理想生活。隨著時間流逝,環境的轉變,新一代的年青人更喜歡挑戰自己 , 憑著自己一雙手開創一片新天地。

阿馭和浩然就是這個城市裡為創業東奔西走的年青人,他們的創業路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他們如何成功地經營一個香港有名的品牌代理?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一下他們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