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澳門360(人物篇) signal

人,既是城市的細胞,又是城市的靈魂。澳門360人物篇用鏡頭同你一齊:聽講澳門人。

葉健雄教授對建築文物修復充滿熱忱,從事文物修復這行已經二十多年,曾參與過澳門大大小小的建築修復項目,如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夯土墻、中西藥局等。

主修建築材料學的葉教授,形容自己像一位“醫生”,而文物建築就像是“病人”。據葉教授介紹,修復時間有時需要長達數年之久,每一個建築文物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受損程度等去判斷它們的“病情”。整個修復工作過程繁複且要求精細,需要各個專業領域的團隊配合——由通過對原材料檢測、深入了解材料特性、重新配比修復的材料,到制定相對應的修復計劃,最後再分時段進行修整。

除了定期的修補、加固之外,如何讓建築保持最佳狀態、減少修繕頻率也十分重要。例如,大三巴牌坊上放置了一些防鳥針,目的是避免鳥類在上面棲息,及避免它們將可能會發芽的植物種子留在牌坊上,破壞牆身等。

葉健雄教授從事文物修復這行已經二十多年

葉教授現時於澳門科技大學建築遺產保護系任教, 她認為澳門專科研究建築材料的人才少之又少,希望可以通過傳授自己的專業知識,讓更多青年了解文物修復,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培養出更多對建築文物修復感興趣的學生。

大三巴牌坊上放置了的小木條有利於讓建築保持最佳狀態、減少修繕頻率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2020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杏仁餅可謂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手信之一。

最傳統的杏仁餅除了綠豆粉,餡料中間會夾有豬肉和咸蛋黃,並以豬油製成。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杏仁餅則是經過後期改良,使用較健康的大豆油,並以香脆的杏仁粒取代豬肉和鹹蛋黃,最後使用炭火進行烘烤,使杏仁餅充滿炭燒的香氣。

現時全手工製作及主打炭火烘烤的餅家已為數不多。開業近六十年的最香餅家,仍堅持著傳統的製餅技藝。

為了保留這份特色食品,第三代負責人之一的譚思穎(Myra)在接手家業後,想把家族的事業傳承下去,在經營過程中,嘗試在保持經典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最香餅家堅持傳統的製餅技藝

隨著社會商業營運模式的改變,最香餅家開始推出不同的產品和銷售手法,例如推出更方便攜帶的較小盒杏仁餅、重新設計產品包裝以及增設線上銷售渠道等,希望讓更多人品嚐到最傳統的手作美味,讓令這個代表澳門的味道,成為澳門最受歡迎的伴手禮之一。

炭火烘烤的杏仁餅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在澳門,除了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外,還揉合了葡萄牙與西方文化的有益成份,葡國的文化特色在澳門各處皆有跡可尋。

西美斯作為澳門歷史最悠久的一家葡萄牙瓷磚進口供應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為澳門的大工程供應葡國特色的碎石路面材料和葡國瓷磚,如澳門議事亭前地、新葡京酒店前地以及澳門葡文學校等。

隨著時代的轉變,喜愛傳統葡磚畫的人相比以前少了許多,葡式磚畫也漸漸淡出大家的視野。西美斯現時的執行董事張國權先生表示雖然疫情期間運營更艱難,但都會堅持經營下去,希望可以繼續將葡磚文化推廣出去。

葡國的瓷磚畫一直以來深受很多人的喜愛,不僅工藝精美,而且應用廣泛多樣。除了最基本的家居裝飾用途,還延展出了許多美觀且充滿文化特色的產品,比如有畫工精湛的宗教故事畫、製作精良的隔熱瓷磚杯墊等等,每一塊看似簡單的圖案背後都是由專業人士手繪在生磚上,經過多次燒製而成,使得每塊瓷磚都變得獨一無二。

# 西美斯的執行董事  張國權先生

葡國的瓷磚畫一直以來深受很多人的喜愛,不僅工藝精美,而且應用廣泛多樣。除了最基本的家居裝飾用途,還延展出了許多美觀且充滿文化特色的產品,比如有畫工精湛的宗教故事畫、製作精良的隔熱瓷磚杯墊等等,每一塊看似簡單的圖案背後都是由專業人士手繪在生磚上,經過多次燒製而成,使得每塊瓷磚都變得獨一無二。

# 工藝精美的葡國瓷磚畫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澳門彩生隆禮服前身是一間染布坊,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隨著社會變遷,染布行業日漸式微,彩生隆開始轉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變為禮服店,主要經營褂裙及傳統婚嫁物品,兼營西式禮服。

現經營老字號店鋪的黃永蘇夫婦已是第三代傳承人。黃生黃太和彩生隆陪伴過無數對新人迎接人生大事——經常有不少媽媽帶著女兒來定制裙褂時,會主動說道當年自己的裙褂也是彩生隆出品的。

每每此時,黃生黃太都很有滿足感,因為裙褂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一場儀式的所需品,更是一代人文化的傳承和對傳統手藝的堅持。

黃永蘇是彩生隆第三代傳承人

中國的傳統結婚儀式少不了中式禮服的元素,而裙褂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中華傳統文化普遍認為紅色代表吉祥和喜慶,一般新娘的裙褂都以紅色或者金色為主,所有圖案繡線都堅持以手工繡製。因此工藝難度大的裙褂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半左右才能完成縫製,而價格也會隨金銀線密集程度分類。

裙褂上的精緻刺繡除了裝飾的用途外,更表達了美好的寓意:龍鳳代表情長,五隻蝠鼠代表五福臨門,牡丹代表花開富貴等等,一針一線全都是對新人美好的祝福。

彩生隆製作的裙褂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街知巷聞的“祐記龍鬚糖”在澳門已有逾四十年的歷史。創辦人之子阮銀釗(Kenny)不想龍鬚糖這門傳統手藝在澳門沒落,在外國完成學業後便從父親的手裡將品牌與技藝傳承下來。

阮銀釗(Kenny)

“一揉一搓一扭一拉”

龍鬚糖製作技藝於2020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這種中華傳統點心小食製作技藝在我國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一揉一搓一扭一拉”,每一條比絲線還細的雪白“龍鬚”,都是經過多重複雜工序製作出來的。雖然龍鬚糖所需的原料簡單,但過程中每個步驟都環環相扣,環境的溫度、濕度都有講究,輕微的變化都有可能影響龍鬚糖的口感。為避免長期接觸空氣受潮,完成後快速且嚴密的包裝,也是保持龍鬚糖新鮮的秘訣。

逾四十載手藝積澱

作為“祐記龍鬚糖”的傳承人,Kenny現時除了保留傳統的口味,還不斷創新、研發獨特的款式,更把龍鬚糖帶到全國各地進行推廣、交流。不僅如此,“祐記”還會舉辦“龍鬚糖手工藝體驗班”,讓更多大小朋友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