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小城影·話 signal

用相片記錄小城大小事,向您細說小城點滴人情味。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施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

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條主線,國家賦予合作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四大核心戰略定位。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來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網站

南灣湖畔上空,色彩斑斕的無人機演出豐富旅客及居民夜間娛樂,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由澳門旅遊局首辦的“翱遊澳門無人機表演盛會”為澳門12月份的夜空添上色彩,共慶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及聖誕節。

“翱遊澳門無人機表演盛會”為夜空的視覺藝術表演,利用科技、 2D及3D立體聯動設計、燈光和音樂等元素,綻放流光溢彩,點綴澳門夜空,為居民及旅客帶來新的夜間娛樂體驗,深化“旅遊+”跨界融合。

演出結合無人機燈光表演的特性,摘選了澳門一些著名的世界遺產,展示澳門中西文化交流與嬗變的獨特文化魅力;也會在空中呈現內地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表現中國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追求,結合世界遺產與科技在夜空中絢麗綻放。表演又以體育運動相關圖案展現澳門 “旅遊+體育”的活力及宣傳“安全宜遊 魅力澳門”。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來源:澳門新聞局

呢個市集,好有聖誕feel~

澳門市政署以“聖誕糖果村”為主題,於12月18日起在塔石廣場一連16日舉辦2021年度聖誕市集,增添聖誕節日喜慶,延續過往市集熱鬧氛圍。最適合一家大小共同參與歡度愉快時光🎄

現場設有三十個售賣聖誕禮品及小食檔位,並佈置充滿聖誕氣氛的燈光聖誕樹及天幕燈飾,更安排滑雪場及旋轉木馬等遊樂項目,與市民遊客共度佳節。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來源:澳門新聞局

錯過上年“菊華艷色耀葡韻”冬季花卉展的你,

可以通過圖片回顧👀

而今年的“百年好合” 冬季花卉展將於12月17日開始,

快啲帶埋家人朋友,一齊去打卡啦😍

2021年冬季花卉展以百合花為主題,在主展場龍環葡韻展示一系列有趣而活潑的花海,同時於全澳主要公園及綠化帶擺放百合花及節日花卉,務求令節日氣氛覆蓋全城,方便市民和旅客參與其中。

今年冬季花卉展主題百合花品種繁多、色彩繽紛,為配合設計主題“百年好合”,龍環葡韻花展場分為三個區域。

第1️⃣展區“閃爍甜心”:以不同的有趣而浪漫的裝飾營造活潑展場氣氛,以各種心形打卡裝置及綠牆打造甜心主題樂園;

第2️⃣展區“情牽一線”:採用點線結合的動線引導遊人穿過多年生花卉自然風景區,繽紛的旗幟和五彩斑斕的花朵為遊人帶來視覺衝擊和愉悅的心情,使人樂在其中;

第3️⃣展區“浪漫之森”:設定一系列以漫步欣賞、休憩等的輕鬆活動,全區以大範圍花卉圖案為主,亦有野營郊遊等裝飾,引導遊人駐足欣賞。

本次花展將展出約28,000盆花卉,展覽期間,澳門市政署亦安排了多項圍繞百合花為主題的展覽及活動項目,如圖文展、攝影比賽、工作坊、文娛表演、講座及示範等,期待市民和旅客的踴躍支持和參與。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來源:澳門新聞局

你有多久沒欣賞過黃昏?

都市人生活節奏快,天光到天黑一閃而過,有時候走得太快,反而失去了慢的能力,嘗試停下來、慢下來,感受生活的城市,抬頭欣賞那一抹溫暖的夕陽。

其實,澳門的黃昏景色,可以很迷人✨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澳門半島和氹仔之間先後已建成通車三條跨海大橋,分別是嘉樂庇總督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

為緩解現有三座大橋的交通壓力,提高澳門半島與氹仔、路環之間的交通通行能力,澳門特區政府於2010年開始計劃於友誼大橋東側建造澳門第四條跨海通道,降低澳門城市道路網壓力的目的。

一齊來欣賞這個角度的跨海大橋👀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起自澳門新城填海A區東側,與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連接,跨越外港航道、往內港航道,至澳門新城填海E1區,並預留與大潭山隧道對接高架橋。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

大橋主線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長約2.9公里,設置通航孔橋兩座,跨度達280米。大橋主線設計車道數為雙向八車道,中間兩車道為電單車專用道。

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

大橋主線範圍內將設有風障,可以使橋上之風速不高於大橋落腳點之風速,使在8號風球時大橋上的對應風速低於8 號風球以內,實現與陸地一致的行駛環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

你見過藍色的大三巴未🤔

每年的4月2日為“世界自閉症日”, 為呼籲社會大眾關注自閉症患者,全球發行亮起藍燈(Light It Up Blue)行動,大三巴牌坊亦亮起藍燈響應活動,以示用愛陪伴孤獨。

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因發育障礙所導致的疾病,特徵主要是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出現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進行正常的語言表達和社交活動,自閉症人士經常會做出一些刻闆、重複性的動作和行為。


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全球,每160名兒童就有1名患有泛自閉症障礙。新冠疫情令許多人的精神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以及其已處於孤立境地的父母來說,新冠疫情使他們更加疏離於社會。


在全球各地,仍有不少人對自閉症人士存在誤解,讓我們用了解和理解打破誤解,以認同和支持代替漠視,多關注自閉症人士,接納和關愛他們💖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社會工作局、世界衛生組織

葡式糕點和甜食是土生葡人飲食文化裡必不可少,在族群聚會、各種節日慶典中,土生葡人的餐桌上總有各式鹹甜小食及糕點,而牛油糕是慶祝聖誕節必備的糕點。

入選“非遺”,推廣技藝

牛油糕製作技藝的傳承,與其他土生葡人美食一樣,最初由母親傳授給女兒,後來以收錄菜譜的方式傳承下來。2020年6月,“牛油糕製作技藝”正式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上近年有葡式糕餅店製作和推廣,讓更多人品嚐到這款特色糕點,有助牛油糕製作技藝的傳承和延續。

“牛油糕製作技藝”是具澳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燕西洋牛油糕葡式食品店”堅持澳門制造,堅持傳統味道,讓傳統美食傳留下去。

製作耗時長,工序繁瑣

牛油糕多切成方塊狀,其色澤和質感像中式年糕,口感甜香軟糯,齒頰留香。其製作材料包括麵粉、牛油、杏仁、欖仁、冰糖、椰汁和牛奶,製作工序主要有搓粉、發酵、煮糕、放涼和切塊。

人手製作牛油糕

其中,煮牛油糕是製作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將已發酵的材料放入熱鍋中,以牛奶、椰汁、冰糖作為基底,加入牛油、欖仁等材料連續攪拌8小時,材料逐漸由水狀漸變成濃稠的糊狀,經放涼成糕狀,整個工序需時三日。儘管製作葡式糕點的工序繁複,但仍有人堅持人手製作,這種古法手工製造又具澳門特色的味道,你又品嘗過未呢~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文化遺產網

自開放後“吸粉”無數的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成功贏得大人小朋友歡心。作為一個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休憩區,當中的休閒康樂空間可謂一應俱全,最適合一家大細放假親子玩樂。一齊來睇睇到底有幾吸引!

休憩區設有兒童遊樂區、步行徑、茶座、多功能球場、健身康樂區、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等,滿足一家大細的休閒康樂需求。

■兒童遊樂區樂滿Fun
兒童遊樂區佔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引入了新穎的遊樂設施,包括親子共融遊具,並劃分不同年齡區域,設數組適合五至十二歲,含攀爬元素,可鍛鍊身體協調性及平衡感,兼具適度挑戰性的大型遊具,讓小朋友在玩樂中學習不同技巧及鍛鍊體能。

■海濱步行徑觀海景
綠樹成蔭的海濱步行徑長約400米,沿途可以觀賞科學館至觀音蓮花苑一帶的海岸景色。

■茶座區享便利
茶座區設有新穎遮陽造型的茶座、自助售賣服務區,親子廁所及哺乳室,以友善設計讓不同年齡層使用者共享海濱休憩區。

■健身康樂區“動”起來
健身康樂區包括門球場、滾軸溜冰場及多功能球場,為市民大眾及青少年提供多元的運動選擇,提供不同強度的健身及運動設施,鼓勵市民多做運動,強身健體。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市政署 、市政署澳門自然網

​2008年6月,具澳門特色的及人文價值的民間工藝美術 “木雕——澳門神像雕刻”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是澳門首次獨立申報的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神像雕刻”在文化上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的神像雕刻工藝,經改良和發展,整體技術達到突出的水平,是澳門百年來優秀的民間美術。

“木雕——澳門神像雕刻”是具澳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澳門神像雕刻”在澳門有較長且從未間斷的歷史,與本地民俗有緊密的關聯。澳門自開埠以來,捕漁業在歷史上擔當著重要的經濟角色,由於海上作業風險大,漁民有多神的信仰習俗,並在船上放置各種神像隨船出海,以求化險為夷。漁民對神像的需求殷切,加上陸上居民的需求,使神像店生意滔滔,神像製作業興盛,工藝水平日高。

神像製作過程包括有:選材、設計、雕刻、拼接、打磨、上灰、貼麻布、底油、造漆線、貼金箔和上彩等步驟,每個環節都要求完美無誤,需要專門的技巧和經驗。

神像製作中的貼金箔工藝

後來因應社會變遷,經濟轉型,漁業逐漸步向衰落,20世紀60至80年代間,不少神像店經營出現困難而相繼結業。現時澳門的神像雕刻店僅餘“大昌佛像雕刻木器”與“廣榮造像雕刻木器”兩家。

時移世易,澳門神像雕刻店努力改良,精研技術,製作態度認真,其高水準的工藝技術備受國內外同業推許及認同。

“廣榮造像雕刻木器”為澳門僅餘的兩家神像雕刻店之一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文化遺產網、澳門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