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澳門360 signal

澳門正努力打造成為一座充滿節日活動的城市。而你又有否因為繁忙的工作或生活而錯過某些精彩節目? 現在,【澳門360】將以360°的鏡頭帶你的眼睛去體驗各種不同的節日活動盛況。

【澳門360】

  係街見到有人滿面顏色?唔洗覺得奇怪,佢地可能剛參加完侯麗節。

  侯麗節(Holi),又稱色彩節,是印度人和印度教徒的重要節日,也是印度傳統新年。當日人們會將五顏六色的顏料和粉末向彼此身上潑灑以表達祝福,參加節日的人互相擁抱、跳舞慶祝,燃燒火焰,並高喊:「Happy Holi!」,從而令到所有人,街道變成彩色。

  侯麗節代表著色彩單調的冬天已經結束,隨之而來是春暖花開,象徵希望和喜悅的春天。由澳門印度文化協會引進的印度色彩節來到第六屆,如果你錯過今年的活動,就下睇片感受下當日黑沙海灘的盛況啦。

【澳門360】

  「苦難耶穌聖像出遊」是澳門每年舉行的大型活動之一。

  聖像出遊本是南歐的宗教儀式,儀式於復活節前約50日舉行,提醒教友當年耶穌身背十字架走上加爾瓦略山所受的苦痛,希望大信眾學習耶穌救贖世人的精神。

  被供奉巡遊的苦難善耶穌聖像現存於聖奧斯定教堂。聖像高約兩米,由於它比一般聖像體積大,華人教友因而稱之為「大耶穌」。

  這座聖像的來源有兩種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寒夜,主教座堂的管堂在半醒半睡中,好像聽到有人敲門的聲音,心想不會有教友那麼早到聖堂來,便繼續睡去。敲門者不得其門而入,於是走去崗頂聖奧斯定教堂。後來始知道原來敲門的是耶穌,於是人們打造了一座苦難耶穌像,供奉在聖堂內,並舉行每年一度的聖像遊行。

  另一個傳說是,很久以前,一次颱風後,在南灣海岸漂來了好一些大木櫃,人們打開那些木櫃,發現一件件看來要鑲嵌才能成形的物料,於是大家合作,拼出了今天的苦難善耶穌像來,存放在山崗上的聖奧斯定教堂。

  聖像來源僅屬傳說,但組織聖像出巡則是有案可稽。一份在1884年6月21日出版的《澳門地捫憲報》,刊登了葡王唐‧路易斯的法律公告,將澳門聖奧斯定堂的管理權交由「苦難善耶穌會」保有,而苦難善耶穌會正是負責歷來大耶穌聖像出遊的組織。該會至今保存一份1851年6月22日的會議記錄,記述了該組織安排有關聖像遊行事宜。故此可知,這個教友善會在19世紀中,甚至更早便已存在。而苦難善耶穌的敬禮和出遊最少有160多年的歷史。

【澳門360】情迷十月懷舊老街
十月初五日街是澳門其中一條著名老街道,由於與內港碼頭相鄰,這裏曾是城中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保留了很多上世紀的特色建築及店舖,是探尋澳門老街歷史必到之地。
一百多年前,這裏曾有個泗碼頭,後來碼頭四周擴展為街道,故取名泗街,如今碼頭已不存在,只剩下一面牌坊。後來澳葡政府為紀念1910年10月葡萄牙革命成功,於是將泗街易名為十月初五日街,初五是指十月的第五日,而非中國農曆的十月初五。20世紀前期,十月初五日街是商業繁榮、人流暢旺之地,許多茶樓在此開設,著名的有六國茶樓、大龍鳳茶樓和冠男茶樓;街的中段還有間歷史悠久的康公廟,全稱康真君廟,創建於1860年,昔日廟前有甚多小販擺賣,十分熱鬧。
早前的「情迷十月懷舊老街」活動為大家帶來一系列懷舊特色小食、懷舊物品、傳統手工藝、攤位遊戲,讓大家一邊欣賞澳門老街區的夜色,一邊重溫澳門昔日文化,現場還設有各種街頭音樂表演,驚喜不斷。
快d睇下現場的熱鬧情況啦!

【澳門360】 你今日Halloween咗未???
萬聖節與聖誕節一樣都是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文化的節日的吸收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Trick-or-treat」。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

【澳門360】
9月27日係北半球旅遊高峰與南半球旅遊高峰交接的日子。
世界旅遊組織早於1979年就把這天定名為「世界旅遊日」。

大家一齊Click入影片睇睇澳門係今年「世界旅遊日」所舉辦嘅托盤比賽啦!

【澳門360】

快d用360度嘅視角睇睇今年嘅「國際青年舞蹈節2016」啦!

“國際青年舞蹈節”自1987年起舉辦,這項每兩年一度的舞蹈盛會至今已有30年歷史,每屆均邀請世界各地多支不同的舞蹈隊伍來澳,參與本年舞蹈節的非本地隊共有18隊,分別來自:澳洲、希臘、印尼、以色列、韓國、馬來西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紐西蘭、挪威、俄羅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里蘭卡、津巴布韋、中國內地、香港、台灣。

【澳門360】
香港有長洲太平清醮,而澳門就有哪吒誕。
快d喺度用360°的視角感受下當日的盛況啦!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哪吒誕,澳門兩大哪吒古廟均會舉行盛大活動慶祝,包括賀誕粵劇表演及哪吒聖像巡遊等。哪咤誕巡遊分成兩部分,大三巴旁邊的哪咤廟會舉行上香參神儀式,然後由醒獅隊護送哪咤神像,到澳門各區巡遊採青。而柿山哪咤古廟,在寶誕正日亦會舉行「哪咤太子聖尊巡遊」,巡遊隊伍從古廟出發,隊伍包括金吒、木吒和哪咤組成的陣容,另有金龍護法和仙女散花等。

澳門舞醉龍已有過百年歷史,
但喺大家又有冇見識過正式嘅舞醉龍儀式?
快用360度的視角睇下祐漢街市的舞醉龍啦!

 

舞醉龍,是流行於古香山縣(今中山、珠海、澳門)一帶的活動。一般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即佛誕節舉行。
澳門的舞醉龍是由魚商舉辦的,魚行在四月初八、初九休息。參加者首先在三街會館舉行開光典禮。舞者一邊飲用米酒,使自己醉倒,一邊手持木製的龍頭和龍尾舞動,在各區巡遊。
舞醉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為在200多年前的浴佛節那天,一個和尚來到香山縣一條小河邊洗澡,剛脫下衣服,一條大蟒蛇就直奔過來。那和尚拔出寶劍,把蟒蛇斬成幾截,丟在河邊。這時正好來了個老漁翁。只見漁翁似醉非醉地抓起蛇頭,又搬來蛇尾,胡亂地跳起舞來。這一舞,竟使那條蟒蛇死而復生,變成了一條龍,騰空而去。
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流行瘟疫,鄉民求助佛祖,抬著佛像路過河邊時,河中突然躍出一條大蛇,遭鄉民砍斷後血染河水。鄉民喝了河水除病祛瘟,都認為大蛇是龍的降凡,便創造出舞醉龍以志紀念。
而“澳門魚行醉龍節”已於2009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及於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