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一刻】
貓咪的保護色 #望德堂區
網絡讓人變得疏離嗎?我不那麼認為。科技本身是沒有對或錯的,會不會善用它們,這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諾貝爾先生改良並發明了現代炸藥,文明前進的一步,結果卻用到了破壞和戰爭的方向去,然而對於科學進步這一點,發明者並沒有錯。
記得在家興年少的時候,身在家鄉的祖父母外公外婆,我們彼此溝通就只能依靠書信,最初電話也不普及,而且長途電話費用非常昂貴,一封書信的往來,短則三數日、長則半月,還會遇上寄失和表達錯誤,沒辦法即時更正。在那個時候,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分隔異地的家人心裡有各種思念,卻不容易排解。讀舊信件、看寄來的近照,成為了老人家們唯一的精神寄托。
時至今日,科技進步,有了網絡和便宜的電話通訊,有了更多記錄和分享的渠道和載體,我們的回憶存量更加豐富和具體,我們溝通和聯繫的方法也更加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再不用像往年一樣對月憶人。然而,我們有不少人卻沒有好好地利用這些科技給予我們的幫助。科技更替的速度快,我們這一代人和子女之間基本沒有溝通的阻隔,可是我們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並非成長於網絡時代,是否能以足夠耐心來幫助老人家與我們取得更方便的聯繫方式,那是我們做子女和孫兒的責任。
教他們上網用社交網絡、安裝即時通訊軟件、引導他們習慣視像通話,我們越是能有這樣的耐性,他們的享福之年就會更有精神寄托。幫助他們尋找親朋老友,讓他們透過互聯網重新建立連繫,從而創造出不一樣的線下生活,這一切我們這幫兒孫輩都有能力好好的辦到。
當科技能應用到愛人的事情上,那麼一個低頭族也能發放正能量。當一件產品的出現是為了讓人獲得愛的體驗,那麼即使它是一件產品,它也是一件讓人感動的產品。最近看了一個以科技改變老年人生活的廣告,又忍不住流出眼淚。想想過去與婆婆聯繫的不易,再看看今天科技帶來的改變,真的很感謝這些發明家,他們的創造拉近了很多家庭幾代人的距離。物理距離再遠,我們的心至少能隨時連繫上了。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相關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SZ0N_aFTY
衣服的顏色每天對於我們的身體都會給予各種影響。如果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身體就收會只吸某些能量。想要精神的話就穿上暖色系,想要放鬆的話就要穿上淡色系的衣服。活在亞洲的你,有否想過一件非洲花紋衣服,能夠改變一個人一天的心情?如果覺得自己平日的生活一成不變,選購一件非洲風的衣服或者可以增加個人的活力指數。而這種花紋布料最大的供應商之一,竟然就在澳門。
陳志強於八十年代旅居法國時曾在猶太人開設的時裝店工作,當時就愛上了布藝圖案,感覺有如在欣賞繪畫的千變萬化。後來自家經營的瑪花儷家從源頭的棉花採購到整個織布及印染圖案設計都一手包辦,至今從事葡語系非洲國家印花布出口近三十載。1987年回流香港,2004又因政策優勢把事業遷回澳門。至今,公司所創作及註冊的圖案已超過二萬多個,陳志強謙稱:"不敢說是世界之最,但在亞洲市場應該算是無人能及吧。"高峰時期的年銷量高達五百個貨櫃,除了銷往港澳臺和內地之外,非洲亦有數十多個國家進口該款印花布料。
回流後,陳志強發覺澳門人的選擇很少,年輕人學成後的出路並不廣。其實澳門有資源、有門路,何不搭條橋讓青年人有機會走出去闖一闖。而這次葡語系非洲國家時裝show的主意,是源於有次出差看到相關的非洲時裝節目,回澳後發現外國及港澳等一些知名的演藝人亦有穿著。便決定利用自身公司的資源作配合,萌生出將自家製的印花布料結合本地設計師的想法來演變出澳門設計的時裝。
後來經貿促局轉介、生產力等協助後,與澳門設計師李惠晶合作,結合該公司的布料設計出15款時裝於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中展出。
對於澳門不是傳統的時裝設計城市,在設計上如何做才能吸引人,如何才能追趕鄰埠地區的步速,或者這些甚少在亞洲時裝表演看到的布料可以幫助澳門的服裝設計界殺出一條特色新路。
老一輩的可以幫忙造橋,但這條橋要有多修寬、要建多長、想往哪個方向連接,就要來聽聽澳門青年的想法了。透過這次時裝Show, 陳志強歡迎所有有想法和有興趣的澳門設計師朋友都來找他洽談。
或者年輕人暫時未有大筆的有形資金去葡語國家開拓實業市場,但依靠創作這種無形的資產,或許能透過這個平台去闖出一片新天地。而服裝藝術作為葡語系非洲國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份,絕對是值得年輕時裝設計師考慮的一片熱土。而澳門設計能走多遠,那就要看設計師們有多少志氣了。
這次活動陳志強希望強調的是澳門人,希望透過澳門設計來擴大澳門的多元化,不要每次旅客提到澳門的手信就只有杏仁餅和葡撻。其實布料除了可以用來做衣服,還有很多其他可行的發展空間,例如紀念品、行李箱、手袋錢包、雨傘、窗簾、沙發、床單等。只要你想得到,這些都有機會用來打造成澳門的下一張手信名片。
歐洲的時尚並非破天荒第一次借鑒於歐洲以外的傳統,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即已融入非歐洲民族的特色。大如YSL和LV等法國時裝大牌亦很早就採用了非洲元素於設計當中,而著名歌手Rihanna and Alicia Keys等亦是非洲風的粉絲。
在2011年,倫敦舉行了第一屆非洲時裝周,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時尚活動之一,有超過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與45000名以上的參觀人次參與。現在巴黎和紐約等時尚聖地也有了自己的非洲時裝周,而且歐洲和美洲的設計師也開始聚焦非洲,以獲取設計靈感。如果這次本澳的非洲時裝Show能引來關注,或者澳門未來亦能嘗試走出一條混合東方與非洲風的時裝市場。 一種布料,不單能改變一種心情,更可能改變一座城市。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