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城市記憶】東方斜巷及天通街交界。

  東方斜巷舊稱監牢斜巷,為澳門古老街道之一。1945年,東方大戲院在附近落成,因為監牢斜巷名稱不雅,澳葡政府借戲院名稱,將之更名為東方斜巷。

  在1875-1908年間,這裡曾設立過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關愛機構 — 收容流浪狗的市政狗房。遠在東方大戲院開業之前,澳門最早的電影院 — 域多利戲院於1910年在此開幕。

[備註:舊相部份來源於網絡]

  網絡讓人變得疏離嗎?我不那麼認為。科技本身是沒有對或錯的,會不會善用它們,這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問題。諾貝爾先生改良並發明了現代炸藥,文明前進的一步,結果卻用到了破壞和戰爭的方向去,然而對於科學進步這一點,發明者並沒有錯。

  記得在家興年少的時候,身在家鄉的祖父母外公外婆,我們彼此溝通就只能依靠書信,最初電話也不普及,而且長途電話費用非常昂貴,一封書信的往來,短則三數日、長則半月,還會遇上寄失和表達錯誤,沒辦法即時更正。在那個時候,人與人的距離很遠,分隔異地的家人心裡有各種思念,卻不容易排解。讀舊信件、看寄來的近照,成為了老人家們唯一的精神寄托。

  時至今日,科技進步,有了網絡和便宜的電話通訊,有了更多記錄和分享的渠道和載體,我們的回憶存量更加豐富和具體,我們溝通和聯繫的方法也更加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再不用像往年一樣對月憶人。然而,我們有不少人卻沒有好好地利用這些科技給予我們的幫助。科技更替的速度快,我們這一代人和子女之間基本沒有溝通的阻隔,可是我們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並非成長於網絡時代,是否能以足夠耐心來幫助老人家與我們取得更方便的聯繫方式,那是我們做子女和孫兒的責任。

  教他們上網用社交網絡、安裝即時通訊軟件、引導他們習慣視像通話,我們越是能有這樣的耐性,他們的享福之年就會更有精神寄托。幫助他們尋找親朋老友,讓他們透過互聯網重新建立連繫,從而創造出不一樣的線下生活,這一切我們這幫兒孫輩都有能力好好的辦到。

  當科技能應用到愛人的事情上,那麼一個低頭族也能發放正能量。當一件產品的出現是為了讓人獲得愛的體驗,那麼即使它是一件產品,它也是一件讓人感動的產品。最近看了一個以科技改變老年人生活的廣告,又忍不住流出眼淚。想想過去與婆婆聯繫的不易,再看看今天科技帶來的改變,真的很感謝這些發明家,他們的創造拉近了很多家庭幾代人的距離。物理距離再遠,我們的心至少能隨時連繫上了。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相關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SZ0N_aFTY

 

ay3a9745

 一件衣服,改變一種心情

  衣服的顏色每天對於我們的身體都會給予各種影響。如果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身體就收會只吸某些能量。想要精神的話就穿上暖色系,想要放鬆的話就要穿上淡色系的衣服。活在亞洲的你,有否想過一件非洲花紋衣服,能夠改變一個人一天的心情?如果覺得自己平日的生活一成不變,選購一件非洲風的衣服或者可以增加個人的活力指數。而這種花紋布料最大的供應商之一,竟然就在澳門。

ay3a9416

與布藝的三十載情

  陳志強於八十年代旅居法國時曾在猶太人開設的時裝店工作,當時就愛上了布藝圖案,感覺有如在欣賞繪畫的千變萬化。後來自家經營的瑪花儷家從源頭的棉花採購到整個織布及印染圖案設計都一手包辦,至今從事葡語系非洲國家印花布出口近三十載。1987年回流香港,2004又因政策優勢把事業遷回澳門。至今,公司所創作及註冊的圖案已超過二萬多個,陳志強謙稱:"不敢說是世界之最,但在亞洲市場應該算是無人能及吧。"高峰時期的年銷量高達五百個貨櫃,除了銷往港澳臺和內地之外,非洲亦有數十多個國家進口該款印花布料。

ay3a9536 ay3a9504

我想在中葡文化平臺之間搭條橋,讓澳門的設計師多一種選擇

  回流後,陳志強發覺澳門人的選擇很少,年輕人學成後的出路並不廣。其實澳門有資源、有門路,何不搭條橋讓青年人有機會走出去闖一闖。而這次葡語系非洲國家時裝show的主意,是源於有次出差看到相關的非洲時裝節目,回澳後發現外國及港澳等一些知名的演藝人亦有穿著。便決定利用自身公司的資源作配合,萌生出將自家製的印花布料結合本地設計師的想法來演變出澳門設計的時裝。

  後來經貿促局轉介、生產力等協助後,與澳門設計師李惠晶合作,結合該公司的布料設計出15款時裝於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中展出。

ay3a9596

    對於澳門不是傳統的時裝設計城市,在設計上如何做才能吸引人,如何才能追趕鄰埠地區的步速,或者這些甚少在亞洲時裝表演看到的布料可以幫助澳門的服裝設計界殺出一條特色新路。

ay3a9796

  老一輩的可以幫忙造橋,但這條橋要有多修寬、要建多長、想往哪個方向連接,就要來聽聽澳門青年的想法了。透過這次時裝Show, 陳志強歡迎所有有想法和有興趣的澳門設計師朋友都來找他洽談。

澳門設計能走多遠,就看設計師們有多少志氣

  或者年輕人暫時未有大筆的有形資金去葡語國家開拓實業市場,但依靠創作這種無形的資產,或許能透過這個平台去闖出一片新天地。而服裝藝術作為葡語系非洲國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份,絕對是值得年輕時裝設計師考慮的一片熱土。而澳門設計能走多遠,那就要看設計師們有多少志氣了。

ay3a9502 ay3a9749

除了杏仁餅和葡撻,澳門的手信還有甚麼可能性?

  這次活動陳志強希望強調的是澳門人,希望透過澳門設計來擴大澳門的多元化,不要每次旅客提到澳門的手信就只有杏仁餅和葡撻。其實布料除了可以用來做衣服,還有很多其他可行的發展空間,例如紀念品、行李箱、手袋錢包、雨傘、窗簾、沙發、床單等。只要你想得到,這些都有機會用來打造成澳門的下一張手信名片。

img_9151 ay3a9499

非洲風=老土? 

     歐洲的時尚並非破天荒第一次借鑒於歐洲以外的傳統,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即已融入非歐洲民族的特色。大如YSL和LV等法國時裝大牌亦很早就採用了非洲元素於設計當中,而著名歌手Rihanna and Alicia Keys等亦是非洲風的粉絲。

    在2011年,倫敦舉行了第一屆非洲時裝周,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時尚活動之一,有超過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與45000名以上的參觀人次參與。現在巴黎和紐約等時尚聖地也有了自己的非洲時裝周,而且歐洲和美洲的設計師也開始聚焦非洲,以獲取設計靈感。如果這次本澳的非洲時裝Show能引來關注,或者澳門未來亦能嘗試走出一條混合東方與非洲風的時裝市場。 一種布料,不單能改變一種心情,更可能改變一座城市。

ay3a9492 ay3a9501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互聯網+”是將互聯網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或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產業各領域中,提高創新力及生產力,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去年3月舉行的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互聯網+”行動計劃列為中國重要的國家戰略,引起廣泛討論,也使“互聯網+”一詞成為熱議話題。

  面對“互聯網+”時代來臨,內地企業騰訊自然不敢怠慢,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急不及待公佈相關計劃,冀搶佔商機。此外,騰訊有意在澳門開拓市場,並已聘請澳門80後老闆陳嘉業擔任政務總監,攜手合作,共創雙贏。

走 出 澳 門 尋 商 機

a1-with-logo沙度娜年輕老闆陳嘉業

  嘉業是現任沙度娜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他與騰訊促成合作,源於今年4月份參與“活力澳門推廣週‧廣東江門"期間,了解到江門智薈城作為青年創業的孵化中心,適合金融投資、科技文化、教育培訓等行業進駐,故親身前往智薈城考察。期間,他與騰訊‧大粵網江門站的職員圍繞“智慧城市"的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雙方合作亦由此展開。

  嘉業表示,近年國家經濟發展蓬勃,一直想了解內地營商市場,故參與“活力澳門推廣週”活動,視察內地企業的營商環境。他在搜集資料的同時,留意到騰訊去年已提出“互聯網+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並對此頗感興趣。截至目前,騰訊“智慧城市”服務已全面覆蓋全國28個省(市)地區,半年內與30多個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於是,他前往智薈城覓商機,在沒有預約之下與騰訊‧大粵網江門站的職員會晤和對談,沒想到雙方一拍即合,很快便達成合作議向,騰訊更聘請他擔任“政務總監”及“智慧城市發展顧問”。

a2自成為騰訊一員後,嘉業開始忙於內地、澳門兩邊走。(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嘉業透露,騰訊希望在澳門建立在地營運團隊,開拓“互聯網+智慧城市”的市場。由於他和朋友過去曾參與研發一套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軟體服務,該軟體剛好能配合騰訊的工作,未來大有可為,冀透過是次合作實現雙贏。較早前,騰訊‧大粵網江門站與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攜手打造“互聯網+會展"。嘉業表示,澳門會展業的發展良好,珠海、中山及江門等周邊城市的市民深感興趣,但苦於目前資訊渠道不足,未來希望借用騰訊的新聞網站及平台,把澳門會展資訊帶出去,而隨着澳門會展活動的規模愈趨龐大,他有感觀眾難以快速到達目標展位,故計劃將紙質展場平面圖電子化,可於手機上查看,並可配合CRM系統作訊息推廣。

年 輕 老 闆 不 易 當

  雖然“一不小心就和馬化騰合作了”,但嘉業卻表現得相當謙虛,認為這次合作對自己最大得着只是“學到更多嘢”,能否達成騰訊對他的期許,還要看自己未來的表現。

a3與騰訊達成合作協議(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事實上,儘管嘉業近年頂着“青創老闆”的銜頭,然而,他的事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大學畢業後,他在本地劇團戲劇農莊擔任行政工作,月薪低於一萬,收入並不富裕;之後他轉職到波鞋公司做銷售員,家人對他“堂堂一個大學生”去賣波鞋也有微言,於是他申請調到人力資源部,搖身一變成為“打雜”,上至人事,下至倉儲都要管,每日忙到一腳踢。但這段時間,上司也教曉了他很多實用的知識,例如電腦和平面設計,為他日後創業打好基礎。

  去年因家人通過借貸收購沙度娜,一直有份跟進這次收購的嘉業,亦順利成章當上了沙度娜老闆,開始接手相關工作。沙度娜是本澳資深品牌,以賣木糠布甸聞名港澳,但近年因租金成本上漲、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也遇上不少營運壓力。因此,嘉業冀引入新的經營模式,改善業務。

  由於自己是打工仔出身,所以嘉業一點老闆架子也沒有,他深明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因此對他們非常尊敬。他表示:“作為資深品牌,團隊已適應現有運作模式,加入新元素並不容易。但現在的團隊也有其優勢,就是大家和附近街坊關係一直很好,能收集不少地區資訊,也可透過他們幫手,將我們的新產品宣傳開去。”

SONY DSC沙度娜是資深品牌,團隊已適應現有運作模式,加入新元素並不容易。(網絡圖片)

竭 盡 全 力 不 負 眾 望

  多年前,嘉業曾為電視台節目《澳門人‧澳門事》擔任嘉賓,那一集的主題是“夢想施行者”,在節目中,他隨機訪問途人“有甚麼夢想?”這次訪問中,我亦問到他的夢想是甚麼,他卻說仍未找到自己的夢想。之所以一直努力工作,工餘時間還盡量抽空當義工,只是不想辜負身邊人的期望。

a5嘉業在節目中訪問途人“有甚麼夢想?”(網絡截圖)

  談到對年輕人的創業建議,嘉業認為政府與民間機構推出的一些創業培訓課程值得參與,因能了解創業所需具備的心理素質,以及應該掌握的基本營商知識,幫助年輕人正確選擇創業路,以及建立合適的生涯規劃。他特別推介經濟局和青年創業智庫協會辦的“師友計劃”,讓有經驗的導師及顧問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在不同領域上扶助創業人士。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