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f3cc1451832235

  感情和相處,是最難以量化、標準化的行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和喜好,即使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也不盡相同,試想你認識的同性和異性朋友裡面,真的有某種共性存在於大家身上嗎?真的有標準化、行之有效的方式與各種各樣的人更好地相處嗎?如果有,那麼程式設計師一早已經可以編出更具人性的人工智能了。

  看到網絡上流傳不少“如何讓男人/女人高興”的帖子,男人的辦法似乎都很簡單,總結就是吃、睡、私隱和私人時間;女人卻列出了不下五十多個項目,還特別提醒要記得節假日和約會的安排。第一次見時覺得好像很有道理,可是再想深一層就覺得不對勁。要知道,若這些列點不是性別歧視,就肯定是把感情簡單化、樣式化,試圖把“伴侶相處”當成公開試上的一道論述題,並為我們提供非常片面的“標準答案“。

  我們都在鼓勵獨立、理性思考,可是很顯然,網絡上都在不斷為我們生產這類高傳染力的錯誤價值觀。

  在家興父母和我自己的經驗裡面,讓男人和女人都感到快樂,從來離不開“平衡”兩字,簡單來說就是推己及人的態度。從個人出發,我們首先要非常瞭解自己,然後讓對方也清楚知道我們的需要。而從對方出發,我們要努力學習去瞭解對方,並接受對方的優缺點。然而,相處中最難的,卻往往就是這種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習慣。

  要是我們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卻看不到對方也在努力;要是我們只看到對方在一段關係中獲得好處,卻忘記了對方也在給予我們快樂與幸福。心態不對,自己當然不高興,感情關係也很難長久下去,即使勉強堅持,過程也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你知道自己的伴侶需要甚麼嗎?你願意為對方做點甚麼事嗎?所謂關心,就是你在自己的內心,留了多少位置給對方,如此而已。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Kevin-Harber-Ask-a-Librarian-5466662990_426144a1da_o

  HY博士,某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管,被學校派來為我們這幫短期學員做特藏館的導賞和講解,她給人的第一印象特別的純樸、特別的可愛。博士對館內的一事一物都記得相當清楚,當天她正好帶我們到剛剛才過世的楊絳女士年輕時常常看書寫字的位置。聽她的講解,我卻漸漸感到面前的這位導賞員,似乎說話與表情中都缺少了某種東西。

  雖然她始終保持著親切和友好,但那種親切和友好是沒有互動性的,那怕她介紹的歷史多麼有意義和多麼有故事性,大概是因為說過很多次,言表中卻感到了麻木感。她講解的時候,更像是一部仿真機器。她能對我們說的、問的內容作出適當的、有用的反應,但只停留於訊息交換的程度,情感上彼此卻缺乏深入的交流。

  為了確定我內心不解的部份,臨走前我特別邀請她一起合照,她先是被嚇到,不知道怎樣反應,好像生怕這樣的要求脫離了她的運作系統。下一刻,她卻像醒過來一樣,開心的說好,一個勁走過來我身邊,口中還說不好意思自己長得有點胖沒有很好看。我說沒關係,還是滿可愛的,那是真實的你。合照上的笑容,跟講解時的笑容,是不一樣的。

  我請一位同學幫我們拍了照片,照片拍完了,我們互相向對方道謝。她說,這是我第一次與澳門同胞的合影,非常感謝你。於是我請她把名片給我,讓我後面把照片發給她。聽到我那麼一說,她很高興的說好,便趕緊的走進辦公室找名片。交換名片的那刻,我原先覺得她情緒間不存在的某種東西似乎便回來了。我想,也許這些年來像我們這些人在參觀的時候,都太著急於去欣賞建築、館藏和裡面的故事,卻忽略了幫助過我們的、為我們導賞的那些人。像博士那樣的人,她在工作中的苦與樂,她在圖書館中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

  當人與人的相遇並不產生情感的交流,而只作為工作的服務與被服務過程,那麼長此下去,我們性情中某種東西就會因長期閒置而出現報廢或萎縮的現象。也許有些朋友因為種種原因走進了機器化的迷陣中,如果你發現了,請不要吝嗇以自己的關心、鼓勵讓她們拉回到現實。當我們都在想著要為旅途的風光留念的時候,也請別忘了人才是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正向心語】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只有給足自己安全感的人,才能遇到一個你不需要取悅的人,才能遇到和你同頻率的人。—— 盧思浩

 

總依賴別人給予你安全感,只代表你沒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