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曾經盛極一時,澳門三大傳統手工業之一的炮竹業雖然已絕跡於澳門,但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遺留下來的炮竹廠遺址,除了位於氹仔的益隆炮竹廠之外,廣興泰爆竹廠舊址現在還屹立於內港一帶。

 

資料參考:澳門文化遺產網站

來自家鄉的伴手禮往往並非價值不菲的名貴物品,它既不值錢,亦不美觀,令我們有時候會很抗拒。

但就如俗語所說,“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伴手禮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繫。

我們希望藉着一個真實的故事,將上一輩的那一份人情味帶到年輕的你面前,一同感受“分享”的美。

        要精通多國語言並非易事,能將一種語言的精粹轉化為另一種語言,需要多年的努力學習和實踐經驗。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李麗青,是澳門資深的中英同聲傳譯員,她多年來憑着豐富的翻譯經驗,以及對文學、歷史、社會等專業知識的了解,在澳門各種大型國際會議、官方活動及科研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麗青多年來醉心翻譯工作

 

 

不斷累積翻譯經驗

        1999年12月20日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當時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李麗青,受慶委會(澳門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邀請擔任“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活動英語及普通話司儀,與市民一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

A2
李麗青參與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翻譯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麗青憶述當日活動場面壯觀,在金蓮花廣場的半空主持活動,儘管天氣十分寒冷,但她的心情仍十分興奮和激動:“是市民對回歸的熱情,讓我們能堅持下來。”

A3logo
李麗青有感翻譯人材發展前景大

        李麗青有感澳門在回歸後越來越受世界關注,從而令翻譯人材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澳期間,她被委派擔任官方口譯員。她認為,翻譯工作對世界了解澳門眞貌和身份定義十分重要。隨着近年澳門經濟發展蓬勃,口譯和筆譯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她喜見行業發展空間得到擴展:“初任教職時,根本無法想像現在的學生能有這麼多工作出路和發展機會。”

 

求學之路永不止步

        文學最能體現一個民族語言的文化底蘊。由於父母都從事翻譯及語言教育工作,在書卷馨香的薰陶下,李麗青從小鍾情於文學,亦養成認真的學習態度。原本由理科班中學畢業的她,在澳門教育機構資助下到英國修讀英國文學。她說:“文學是對美的追求,能陶冶性情,透過經歷書中的人生故事,學習擁有同理心,建立對人和事的價值觀。”她十分感激雙親支持自己學習這一門當年十分“冷門”的學科,父親亦期望自己能學有所成,回饋澳門。

A4
熱愛研讀各種書籍,吸收專科知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電視中的傳譯員十分敬仰的李麗青,回澳後順應社會發展所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她坦言當年覺得澳門地方很小,社會對翻譯工作的需求不多,除了到大學擔任教職,她亦跟隨母親參與回歸前後的官方文件翻譯工作,更協助接待來自中央政府、歐盟和美國國會等重要代表團。她認為學習文學,能為翻譯傳譯打下扎實基礎:“翻譯並非純粹將文字或語言轉換,要能更好翻譯語境中的精髓,必須掌握當中蘊含的文化。”

A5
帶領學生參與全國口譯大賽吸取實戰經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翻譯員而言,語言能力、翻譯技巧、知識面和心理素質都十分重要。對專科知識的追求,以及不斷積累各專業領域的翻譯經驗,讓李麗青能揮灑自如地進行翻譯工作。她笑言翻譯員是一本百科全書:“科技、歷史、法律、新聞、音樂等都有涉獵過。”翻譯與文學現已成為李麗青生活的一部分,她希望能將對語言文化的熱誠感染學生,薪火相傳。

A6
希望能將對語言文化的熱誠感染學生,薪火相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捉緊機遇一展所長

       為積極回應本澳經濟發展需要及致力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方向,澳門大學於2014年成立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李麗青近年投入大量時間,將科研成果結合教學,透過頂尖儀器,跟蹤測量翻譯員的眼球運動和腦部運作,探究大腦作出抉擇的模式,找出更具效率的翻譯策略和訓練方式。她認為利用科學技術,能更有效培訓出優秀的專職傳譯員:“筆譯可以慢慢再作修改,但傳譯工作要爭分奪秒,需要找出更快、更省力的翻譯策略。”她慶幸自己小時候興趣廣泛,雖然中學時期研習理科十分艱苦,但所得的知識對她現在參與跨學科研究工作有莫大幫助。她說:“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發展,捉緊機會求學問,將來總會用得到。”

A10logo

A7
李麗青與工作伙伴致力研究眼動儀及近紅外線光譜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機器翻譯的準確率以驚人的速度提升,人工智能已是翻譯員不能忽視的必修課題。李麗青認為,時下不少學生天資聰穎,在新技術的使用上經常都“走在老師前面”。除了學習使用機器及互聯網輔助提高翻譯質量與速度,師生間亦會交流如何利用科技掌握最新資訊。她坦言會將自己與機器作比較,看看人手翻譯在哪些方面能更有優勢。未來的人工智能可以擁有“人性”並非異想天開,面對科技挑戰,她認為現今的翻譯員應善用能面對面進行溝通的優勢,提高獨立思考及創造能力,加強自身語言文化素養,精益求精,依靠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和經驗,利用雙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A8
李麗青與研究團隊一起調試眼動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世界譯壇名人Susan Bassnett曾說:“一個國家、民族、地方在轉型過渡的時期,就是翻譯員發展的最好時機。”正如中國著名翻譯家唐聞生在到澳大講學時對學生們指出,作為有志投身翻譯專業的青年,澳門的學生是處於“對的時間、對的地方”。回歸邁向二十年,澳門開始進入另一個轉型時期,與內地和國際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面對各種機遇,李麗青看到翻譯行業正向更自由廣闊的天地邁進:“國家給予澳門肩負國際交流平台的重任,讓我們有機會在世界舞台上一展所長。”身為資深譯員的她,至今仍不斷捉緊機會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與頂尖學者交流。

A9logo
身為資深翻譯員的李麗青,至今仍不斷捉緊機會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與頂尖學者交流。

        李麗青鼓勵新一代年輕人把握機遇和發展前景,裝備自己,無懼挑戰,充分發揮澳門人溫和友善、胸襟廣闊的特質,持開放的思維模式,迎接區域和國際融合,推動社會發展,將國家的文化故事翻譯出去。

李麗青鼓勵新一代年輕人把握機遇和發展前景,裝備自己,無懼挑戰。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北京還只是座古城嗎?

No No No~這個千年古都在新時代下煥發時代的魅力,現已是我國擁有最多“獨角獸”企業的城市!

就等今集“‘千人計劃’——澳門僑界青年協會北京創科之旅”帶你一齊探索現代與科技化的北京!

       陸奧雷,是澳門新世代作家群中文青形象最鮮明的其中一位。他是詩人(有“板樟堂詩人”之稱,因板樟堂是他作品中最常見的地標),也是小說作家和專欄作者,曾獲多屆文學獎項,出版多本個人著作,並擔任文學雜誌《澳門筆匯》編輯。除了專注寫作外,他近年積極與詩人好友賀綾聲合作,透過跨界合作推動本地文學,冀改變大眾對文學的刻板印象。

A1
陸奧雷(右)與詩人好友賀綾聲合作,透過跨界合作推動本地文學,冀改變大眾對文學的刻板印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999年澳門回歸,當時還是高三學生的陸奧雷已很喜歡寫作,並通過投稿《澳門日報》“鏡海版”賺取了他人生的第一筆“文學收入”,建立了自信。之後他決定“棄理從文”,到廣州暨南大學修讀中文系,為未來發展成作家奠下了基礎。

A2_LOGO
陸奧雷有“板樟堂詩人”之稱,因板樟堂是他作品中最常見的地標。

 

文學創作多面

       陸奧雷的寫作才華在中學時期已嶄露頭角,曾奪得澳門基金會和《澳門日報》合辦的“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學生組文藝類冠軍,並得到不同前輩的肯定和認同。陸奧雷說:“初中時,本地詩人謝小冰曾來學校實習,她看了我的作文後,給予了很多鼓勵和指導意見。高中時,我遇到另一位恩師——本地詩人黃文輝,他也教曉我很多東西。在前輩們的鼓勵下,再加上自己累積了一定的閱讀量,我便開始嘗試文學創作和投稿。”

A3_LOGO
回想過去,在前輩們的鼓勵下,加上自己累積了一定的閱讀量,陸奧雷便開始嘗試文學創作和投稿。

       由於寫作成績傑出及受到肯定,原本是理科生的陸奧雷在升大的路上也決定改投文科懷抱,入讀暨南大學文學院,成了中文系學生。被問到可有擔心中文系畢業生出路窄?陸奧雷表示當時不以為然,“只要選了自己有興趣的專業,我就會認真去讀,而且只要讀得夠好,根本不用憂愁沒有出路。”

A4
陸奧雷與賀綾聲一同走入校園,主持閱讀寫作講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就像很多初到內地讀書的澳生一樣,陸奧雷到暨大時也曾感受到凡事要學會自立的迷茫和無助,但亦有可擺脫家人嘗試過獨立生活而沾沾自喜的感覺。對於這種複雜的心情,他喜歡通過寫作來宣泄。這段時期,他的創作慾望異常強烈,無論是新詩、散文、小說,他寫來都得心應手。2001年第四屆澳門文學獎頒獎禮,當時還是大學生的陸奧雷一舉斬獲小說組季軍及散文組、新詩組優秀獎,可謂一鳴驚人。

A5
在第四屆澳門文學獎頒獎禮,當時還是大學生的陸奧雷一舉斬獲三獎,可謂一鳴驚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想大學時光,陸奧雷坦言自己曾做過不少瘋狂的事,例如養成晚上不睡覺的習慣。“夜貓子”的他喜歡埋首寫作,或找朋友閑聊,東南西北胡扯一番。人緣不錯的他表示,難得的是讀大學期間認識了多位志同道合、至今仍常有來往的朋友,彼此一直互相扶持,有時亦會在他們身上發掘到創作靈感。

A6
2016年,陸奧雷應邀參與於香港舉行的“雙城食誌——港澳詩人朗誦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困難磨煉堅強心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自草根家庭的陸奧雷,大學畢業前已忙於著手找工作。他過往曾在雜誌《新生代》當實習生,由於表現不錯,後來獲介紹加入第四屆東亞運動會澳門組織委員會文化傳訊部工作。

A7
陸奧雷與賀綾聲一同登上雜誌《新生代》封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2年1月1日成立第四屆東亞運動會澳門組織委員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策劃、籌辦及管理2005年舉行的該運動會。對於澳門首次承辦如此大型的國際綜合體育賽事,坊間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機會難逢”,亦有人覺得“勞民傷財”。但對於剛大學畢業的陸奧雷來說,自己能參與此項目其中,感到非常幸運。

A8
陸奧雷參與東亞運動會組織工作,提升了個人能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陸奧雷表示,“活動搞得越大,才越清楚魔鬼在細節。如何避免細節方面出現甩漏,事前要做好詳細的整體規劃。”隨着運動會舉行的日子臨近,他感到自己要兼顧的工作越來越多,從而提升了學習和抗壓能力,“由最初寫新聞稿,到後來辦記者會、做活動司儀、籌辦新聞中心,這些全都有份參與,這時候你可能會問自己,每日這麼忙,睡覺的時間少了,得到的報酬好像也不多,但為何還能堅持下來呢?因為你好像感受到自己在迅速成長,學懂了比過往解決多一倍的問題。”他的工作表現亦得到了肯定。

A9
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最愛,事業愛情兩得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外,陸奧雷在做大量接待工作的過程中,亦開始學會享受和別人相處,改變了過份自我的個性。最令他感恩的是,參與東亞運動會組織工作期間,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最愛——後來為他誕下三個兒女的妻子,事業愛情兩得意。

 

文學是我的根

       2004至2010年,由於全心投入工作,陸奧雷的文學創作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他仍有堅持寫報刊專欄,對寫作的熱誠從未冷卻。2013至2016年,陸奧雷憑着不懈努力,在文學路上迎來了小高峰,作品〈逐夢者的天空〉贏得了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與詩人賀綾聲合作,發表以二人為品牌的多媒體創作;作品〈幸福來電〉被本地導演陳雅莉改編成推廣澳門文學的宣傳短片;策劃〈澳門文學地圖3青洲舊夢〉,把作家太皮的同名短篇小說以“音樂、聲演、沙畫、影像”的方式呈現;出版《板樟堂的倒數聲》、《摩天輪的幻象生活》、《讓寧靜的西灣治療我的憂鬱》等多本個人著作。

A10
作品〈逐夢者的天空〉贏得了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陸奧雷表示,“我一直覺得文學影響了自己的人生,它帶給了我希望和自信。記得學兄呂志鵬說過,你的根在哪兒,你總會想為哪個地方做一點事。文學是我的根,所以除了專注自身創作外,我亦希望通過跨界合作,利用不同媒介把文學文本再次曝光,散發和延續它的光芒。”他未來亦想多參與文學推廣和形象建設的工作。

A11
作品〈幸福來電〉被本澳導演陳雅莉改編成推廣澳門文學的宣傳短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澳門文學的發展情況,陸奧雷欣喜文學界近年新人輩出,但同時亦感嘆不少作家往往要身兼多職,很難全情投入參與文學創作。網絡時代的出現,發表門檻有所下降,亦衍生出大量相對粗糙的文學作品,他期望這現象未來會有所改變,新舊作家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A12_LOGO
陸奧雷期望本地新舊作家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澳門回歸即將踏入二十年,陸奧雷希望小城在持續發展的同時,居民能將敬老愛幼、克己復禮等美好精神傳承下來,凝聚正能量。此外,他鼓勵年輕一代不要貪圖留在“舒適圈”工作,不妨趁後生多往外闖,開拓眼界,積極積累人生經驗,力爭上游,闖一番事業。

A13_LOGO
陸奧雷鼓勵年輕一代往外闖,開拓眼界,闖一番事業。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喺你嘅印象中,北京係個點樣嘅城市呢?古城?古色古香?悠久歷史文化?雖然以上都正確,但近年她有了更多代名詞!景區活化、創業支援、學術交流、科技創新……就等今晚!

“千人計劃”——澳門僑界青年協會北京創科之旅帶大家去睇睇北京現代化的方方面面!

45-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引路人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做過這樣那樣的事,遇到過這樣那樣的人,去過這樣那樣的地方,很多人沒有留下些甚麼,一輩子就過去了。而對我來說,感謝文學、感謝寫作,它讓我能以文字為載體,分享過自己的想法,留下過一些記錄。

如果有一天,有誰記得過我說過的某句話,寫過的某句詩,後來影響過他們的某個決定,繼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那便更好了。這樣的機會也許絕無僅有,但我們總不能因此就放棄希望。

人活在世上本身是很困難的,我們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困境。而我慶幸自己遇上了文學,它改變了我的生活,帶我去過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是,它讓我能以另一個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讓我們都當一個能發放正能量,擁有巨大磁場的人。不要因為知道這世界的黑暗就停止發光,不要因為機會渺茫就輕易放棄做利他的事情。每個人都能以某種方式,繼續燃點希望。小火種聚集在一起,便能照亮一個未來。薪火相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引路人,為別人帶來希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東方拱門”於1996年6月10日揭幕,由葡國藝術家賈華洛設計。矗立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迴旋處行車隧道上,為耐候鋼鑄造,高28米,包括兩邊弧形柱及中央圓環,互相構築成巨大的拱門,象徵澳門是中葡兩國文化的交匯點。拱門不塗油漆,材料受自然氧化後,表面形成保護層,使本身免受侵蝕。落成經過一年後,保護層外表已呈棕紅色光澤。

 

*資料參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城市指南網站

44-成果論英雄,往積就是你的信任履歷

有些東西往往是這樣,拿出太超前的計劃,大家總是各種批評,口誅筆伐,因為大部份人其實都不瞭解、都不太清楚,他們只有模糊的印象。

有些東西往往是這樣,拿出貼近目前需要的方案,大家總是各種批評,口誅筆伐,說你考慮不夠周全,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與規劃。大部份人其實都不瞭解、都不太清楚,他們只有模糊的印象。

這樣,我們就不難發現,所有的計劃在成功以前,不管計劃是否周全,都要面對很多不合理、不理性的批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做好計劃,友善釋疑,並認真執行,真正做出成績來。實踐的成果,會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增加以後做同類事情時給予人的信心,也會減少很多質疑。

只要做出成績來,曾經質疑你的,將再站不住過去的立場,開始認同你。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就像曾經說觀音像不中不西的那些人,曾經批評創作者不理解東方宗教的那些人,今天他們也都終於放下了成見,感受到這件藝術品的美。這是澳門其中一個我認為最美的地標,我喜歡的地標。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