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為向本澳學生宣揚健康性觀念,由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主辦的“探討全面性教育項目對澳門初中生的性知識、性價值觀、性態度及性行為成效”課程,已於9月初在不同學校開講。主講者包括: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助理教授余惠鶯、助理教授黃翠萍及講師羅文秀。三人表示,這是集“研究、教學、服務”三位一體的項目,希望藉入校開講,教授初中生全面的性教育知識,讓學生深入了解兩性關係,加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培育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値觀。

a1-with-logo黃翠萍、余惠鶯、羅文秀擔任導師,推廣性教育知識。

開展全面性敎育課程

  時下青少年對性充滿好奇和疑惑,部分人對此卻存有錯誤觀念,輕視由性行為衍生的未成年少女懷孕、墮胎、性病等問題的嚴重性,當相關新聞事件出現時,即引起外界震驚和關注。故此,加強本澳性教育工作是刻不容緩的事。然而,普遍學校沒有提供全面的性教育課程,相關的教師培訓課程並未普及,學生在課堂上能參與討論的機會也較少。有見及此,鏡湖護理學院決定開辦“初中生全面性教育課程”,並獲得澳門基金會贊助,三位導師余惠鶯、黃翠萍、羅文秀由新學年開始,陸續到不同學校授課,教學目標是讓一千名學生參與這課程。

a3余惠鶯、黃翠萍先後到訪不同學校開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於三位導師本身職業或求學時的專業學位都與性教育研究方面有關,故一直關注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希望通過入校開講,向初中生宣揚健康性觀念。問到為甚麼只教初中生?余惠鶯表示:“春青期一般在人的8至19歲期間發生,高中生基本上已發育了一段日子,而初中生正值春青期的前期,身體處於急速發育變化階段,這時向他們提供全面性教育知識,有助釐清其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各種性疑慮。”

a2課堂氣氛熱鬧,學生踴躍提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釐清成長過程的疑慮

  一般家長以為年幼的子女思想較單純,不會主動接觸有關性元素的資訊,但現實是,青少年對性知識充滿好奇心,可透過不同渠道和途徑了解有關資訊,友輩間更不時以此討論和開玩笑。余惠鶯表示,“時下青少年對性的開放態度,與社會文化、傳媒、學校、家人言行身教等都有着莫大關係,故加強性教育工作,也應從多方面着手。是次課程內容多元化,涵蓋‘人類的性成長發育’、‘性健康與性行為、性傳播疾病’、‘人際關係與正確的性價值觀’、‘婚姻、家庭、青少年的責任與角色’、‘社會及文化對性的影響’等不同層面,冀從不同角度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性知識。”

  余惠鶯又說,“由9月至今,我們三位導師先後到訪三間學校開講,其中兩間已完成課程內容,一間仍在進行,另有一間學校也落實明年初讓我們入校授課。我們的課程內容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加聯合國、教科文的一些和性教育有關的資訊,再配合本澳實際情況來設計,有別於範圍僅限於生理和心理層面的一般性教育教材。目前來看,是次課程初步已達標,各校都很滿意我們的教學安排,反應不俗,亦有學生家長反映‘我個仔聽了你們的授課後,覺得很有收穫,回家後和我分享有關內容’,這些打氣的話,都成了我們繼續授課的動力。”

a4余惠鶯在課上講解何謂性騷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辨識網絡世界的迷思

  有份參與入校開講的黃翠萍和羅文秀發現,普遍學生對性教育課程感興趣,但理解程度不一,因此,她們希望透過有趣的講解和討論,讓學生認識正確的性知識和兩性交往的發展及責任。

  黃翠萍表示,“隨着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媒體資訊泛濫,傳播渠道亦層出不窮,部分網絡媒體報道的性資訊內容良莠不齊,有可能影響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長。故藉着這次課程,教導他們辨識網絡世界的性資訊迷思。”

a5黃翠萍教導學生辨識網絡資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羅文秀則說,“接受過性教育的學生,對性的態度也會較審慎。與其想方設法阻礙他們接收包羅萬有的網上資訊,倒不如營造健康的談性環境,讓他們學習以理智和負責任的態度處事待人,加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培育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値觀。

a6羅文秀鼓勵學生健康談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深化性敎育討論支援 

  性敎育是一項長期的、非立竿見影的教學工作。余惠鶯表示開辦是次課程,除了通過“教學、服務”來實現理念目標外,有關的“研究”工作也不容忽視。她們製作了大量的調查問卷,加上以抽樣方式與學生進行訪談,並就有關內容準備撰寫論文報告,藉以深化性教育的支援工作。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堂一刻0520

  澳門回歸紀念日剛剛過去,每年緊接着的就是聖誕節,一整個十二月,好像總有一半時間都在回顧與展望,這些年來,澳門有不變的風景,有城市的進步,每一年都有需要我們迎難而上的挑戰,每一年都有動搖我們志向的誘因。作為澳門人,我們都想參與建構起自己城市的美好未來,那麼我們該怎樣貢獻自己的力量?想到澳門回歸十七周年,這幾天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城市的發展需要居民的自強不息和獨立創造,有些方向不是別人為我們設定的,而是由人走出來的。你走出了道路來,整個世界就會為你拓寬那條道路。一切可以被預見和規劃的東西都容易止盡,唯有靠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創意,澳門才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優勢。當下特區經濟穩定,也一直鼓勵多元發展,有勇氣和能力的朋友絕對應該把握機會、善用資源,放手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闖出新路來。

  社區環境和城市配套的完善,需要社會上下勇於建言,大家以切身處地的角度,提出貼近用家的意見,讓決策者能獲得更多參考,這樣才能做出更有利於澳門可持續發展的改善與調整。每個人都是城市的智囊,每個人都願意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唯有這樣的居民參與度,社會才能在運作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共識。接下來一年,登記做選民參與選出自己屬意的代議人選,也是這樣一種社會參與的方法。

  最後,我想每一個居民也是澳門的形象代言人,每個人都應該參與說好澳門自己的故事,建立起澳門更正面的形象。發現問題,我們提出來並要求當事人查找不足;發現美好,我們也應該不吝嗇讚美,盡自己的努力讓別人認識和瞭解澳門的正能量。要建立起澳門更美好的形象,並不是一兩天能實現的事情。然而,回歸才十七年,我們以後還有很漫長的路。每一天,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城市累積能量,只要這樣長久地做下去,世界將會發現一個更貼近真實的澳門;一個更多的是愛與和諧的共融城市,這形象才會漸漸紮根在別人的心裡。

[圖片來源:【堂一刻】系列圖片]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正向心語】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愛國的理由不需要多,一個人愛國只因為她是你的祖國,是一個包含了你故鄉所在的國度,是一個傳承了你民族傳統文化的國度。

澳門回歸17週年,希望未來大家也能繼續努力共建一個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