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澳門發電廠於1905年落成,為澳門提供電力服務超過一百年,於2013年6月4日停止運作,於2017年開始正式退役。發電廠的大煙囱是澳門地標之一,煙囱高101米,隨着發電廠退役,大煙囱亦於2017年開始拆卸。現時澳門主要供電方式為透過內地輸電,輸電量達到澳門總供電量的80%以上。

*資料參考: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CEM)網站、《澳門日報》、澳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網站

颱風“山竹”逼近澳門,澳門氣象局預測本次颱風會對澳門及珠江口沿岸地區構成相當大的威脅。

但颱風天下,仍有各行各業緊守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或許會比起平日更加忙、更加辛苦。

在此小編向所有在颱風天緊守崗位、照顧澳門市民的各行業人員致敬,感恩有您!

 

 

#注意防風 #颱風天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向颱風天仍堅守工作崗位的各行業人員致敬 #您們辛苦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大學是一個令人有爆發性成長的階段,選擇了怎樣的環境,就會成長為怎樣的人。Donny的升學選擇了走出舒適圈,在廈門求學的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青春的蛻變,建立了一個更廣闊的舒適圈~

  澳門,這個小小的溫室,家人在身邊,由小到大認識的朋友也在身邊。世界這麼大,如果沒有走出去看看,一直在溫室長大的小苗,大概也會一直被保護着。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大二生葉穎茵(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生葉穎茵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出去,給自己一個冒險機會

  現就讀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的葉穎茵,今年已是大學三年級。回想兩年前選擇隻身到與澳門相隔一千多公里的上海展開求學生活,過上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說着從小到大都較少使用到的普通話,穎茵說這是一個抱着一定要離開澳門的決心所作的選擇:“一想到以後的生活,結婚生子、成家立室都要在澳門,於是決心趁着大學四年一定要離開澳門。”擁有甜美笑容的穎茵笑說這番話時,眼睛幾乎瞇成了一條線。

  她坦言,當初是首先選擇上海,而後才選擇化學系:“當時決心走出去,所以想選擇一些國際化的城市,於是便選擇上海。”然而,現實卻與理想有些差距,因她所在的校區處於較為偏僻的郊區位置,附近也沒有印象中的都市氣息,她打趣道這樣更能讓人安心讀書。

  問及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有沒有令她感到一絲氣餒和後悔,穎茵再次露出甜美的笑容答道:“這兩年在上海讀書求學、吃喝玩樂,所經歷的一切在澳門都未必有,所以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與內地同學一起去南京探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與內地同學一起探索南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冒險,就是既能享受它與理想的一致,也能擁抱與現實的差距。而這個選擇離開澳門探索冒險的心,造就了穎茵不一樣的視野。

代表上海澳生參與京華濠情辯論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代表上海澳生參與由中聯辦北京聯絡部、澳門特區政府駐京辦合辦的京華濠情辯論賽。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出去,給自己一個成長機會

  對穎茵而言,走出去是探險,更是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讓自己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看着自己成長。在分享大學兩年生活經歷時,穎茵感悟最深的是自己變得更加獨立:“有一次我不小心受傷,傷口還挺深,本來想着經校醫處理就算了。回到宿舍後還是覺得不太妥,於是決定自己去醫院處理。”在朋友陪同下,穎茵有了第一次去內地醫院的體驗:“第一次自己掛號、看診。因為趕着出門沒有帶現金,想着微信支付什麼都可以,沒想到當日系統卻壞了。”帶著傷口,穎茵又要到醫院外的銀行,將微信支付裡的錢提取為現金,天意弄人,那天銀行系統偏偏也擾攘了許久:“一邊自己受了傷,另一邊又擔心醫生會下班,諸事不順,家人又不在身邊,那一刻忍不住便流淚了。”後來幸好有好心人借了現金給她,她以微信支付轉帳給對方,才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穎茵卻不禁笑了:“如果當初自己留在澳門,或許就沒有這樣的經歷了。在突發事情面前學會自己處理,在外唸書鍛煉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004與畢業師兄師姐拍照留念
與畢業師兄師姐拍照留念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畢業舞會精彩一刻(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畢業舞會精彩一刻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隻身出外求學,亦令穎茵逐漸學懂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不清楚如果我留在澳門會學到什麼,但現在選擇了到上海求學,從國內同學身上學到了不少,例如他們拼搏的精神。如果將這種壓力看為推動力,其實對自己學業各方面都很有幫助,有助於驅使自己達到更高的要求,這可能是我留在澳門所得不到的。”穎茵的舒適圈在一步步縮小, 眼界和見識在一步步擴大:“現在寒、暑假才會回澳門一趟,平時有些黃金週的假期,便會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周邊的城市走走逛逛,眼界和見識都開闊不少。如果我留在澳門,假期或許就宅在家裡混過一天了。”

參與國情研習班(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上海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舉辦的國情研習班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問及如果回到兩年前再一次選擇,是否依然選擇上海?穎茵頓了一下,說:“畢竟有時也是很懷念家裡的湯水,羨慕住得近的同學可以有住家飯吃。但我依然會做這樣的選擇,因為快樂滲透在每一個細節。”穎茵甜笑着。那些在她腦海中閃出的快樂瞬間和獨特的遊子人生體驗,想必就是令她一直會心微笑的原因吧!

合作單位:
新青協LOGO

 

 

 

鳴謝:上海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d

這一年來收入少了,時間多了,生活有了改變,但過得尚且舒服。最近《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 )火紅,故事裡頭女主角因男友的關係頭一次坐頭等艙,於是她問男友家裡是否很有錢,男友只回答說“ We are comfortable”(我們過得尚算舒適)。配合他日常低調、簡單、非常普通人的生活方式,那句話特別顯得有“ 品味”。

過富日子的方式很容易,環境好的時候,也許多了條件去消費,但也不過是消費而已。假若沒錢去高級會所、沒錢出入名店購買奢侈品呢?我們還有沒有辦法在生活中感到滿足和快樂呢?

能夠有錢花當然好,可是花無百日紅,回想幾年前社會經濟深度調整,再回想各種金融危機、疫病和回歸以前發展相對滯後的日子,對於今天我們更應該有知足之必要。前路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對人如是、對社會如是、對國家與世界也如是。我們無法確定哪一刻逆境就要來,所以積穀防饑重要,實事求是按狀況過活重要,經常保持自身的競爭力也相當重要。窮和富,都有各自的快樂與憂愁,遇上甚麼日子,就按那日子的方式捱過去,前面總會有好事等着我們的。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
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每位異鄉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本篇嘉賓亦不例外。年輕的Bikash Shrestha出生於尼泊爾的Bhaktapur,三年前來到澳門工作。任職酒店保安員的Bikash一身健碩,魁梧的身驅和嚴肅的樣子中,不時流露出純潔樸素的笑容。

2_LOGO

        Bikash由中學開始參與家鄉當地的單車隊,他對單車的喜愛和熱情,使他對單車知識尤其熟悉,及後還在單車公司中任職技術員及銷售員,亦常於尼泊爾參加山地單車賽。當問及他在澳門工餘時間有否騎單車和這個地方是否適合騎車時,他表示澳門是一個非常適合騎車的地方,澳門地方不大,要去的地方騎一會兒車就到了,又省卻了塞車的時間。他說可惜的是他始終對澳門的交通狀況未夠了解,在繁忙的馬路上騎車未免又比較危險,因此他要練習的時候就會到路環媽祖山,趁未有太多車輛途經時騎單車上山是他的訓練之一。

        2015年,尼泊爾發生黎克特制7.8級地震,Bikash憶述當時面對災後的城市,直言感到十分㥬惶。他慶幸自己能夠生存,並因為自己生存了下來,他開始幫助有需要的災民。地震發生後,Bikash參與當地單車隊NCRR發起的災後救援及重建工作,幫助恢復家園面貌。直至一段時間後收到中介公司的通知,得知在澳門有合適他的工作,他便離開了尼泊爾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

        由於災後重建需要大量金錢,Bikash由2015年開始在澳門工作至今,每月都會寄錢給尼泊爾的家人和另一位已故朋友的家庭,以幫助他們的生活所需。據他介紹,在澳門亦有尼泊爾人社區一同集資,將資金寄回家鄉幫助修復工程。在2017年的“天鴿”風災時,Bikash亦有參與任職公司發起的義工團,幫助清潔災後受影響的地區,及為有需要的澳門市民修理被“天鴿”破壞的物件。熱心助人的Bikash認為只要自己有能力的話就會盡力去幫忙

1_LOGO        尼泊爾的城市模樣跟澳門大為不同。澳門繁忙的交通和擁擠的街道並沒有使Bikash感到侷促,語言上的隔膜亦沒有令他感到困擾。Bikash認為澳門是個相當國際化的城市,聚集著不同文化和各種語言,在澳門以英語溝通並不困難,因這裡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工作和生活。於酒店工作的他平日會接觸到澳門同事及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從而令他了解了更多澳門的文化和底蘊。從交談中,不難看出Bikash已很習慣這裡的生活節奏,且相當喜歡澳門這座“異鄉”城市。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前身為“永援中英學校”,1955年由天主教贖主會創辦。1986年校舍重建後易名為“陳瑞祺(永援)中學”,以紀念捐建校舍殷商陳經綸先生先嚴陳瑞祺先生,建築師為馬若龍。

學校大樓的建築風格與澳門其他校舍的風格甚為不同,設計具濃厚的聖母色彩,走在狹窄的得勝馬路時未必會留意抬頭觀看,反而在遠處就會欣賞到整座大樓的設計。

*資料參考:陳瑞琪(永援)中學網站

      1999年澳門回歸時,只有十歲的祖絲(何芷晴)在慶祝回歸活動中扮演一位小小的蓮花仙子,表演天賦嶄露頭角。當時年紀尚小的她,對回歸感受並不深,只記得常聽到家人說“澳門回歸祖國懷抱,我們未來的生活將更好”。直至升上中學,她學習到“基本法”、“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等詞彙,才意識到回歸對於澳門人來說意義重大。

A1
十歲的祖絲在慶祝回歸活動中扮演一位小小的蓮花仙子,表演天賦嶄露頭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回歸後,本地演藝界慢慢開始有了發展。到現在,澳門樂壇湧現了不少能獨當一面的女歌手,祖絲是其中之一。2013年,她憑個人單曲《末藥》獲得“第十一屆澳廣視至愛新聽力頒獎禮”(簡稱“新聽力”)至愛歌曲獎;2014年發行的單曲《找到他》,登上了台灣最大網上音樂平台KKBOX的粵語新歌榜;同年她入選“中國好聲音˙澳門站”十五強歌手;近年她和歌手好友羅嘉豪、AJ組成三人組合MFM,於2016年SIM流行音樂頒獎典禮(簡稱“SIM”)奪得“最受歡迎組合獎”殊榮;2017年,三人更跨進一步,勇闖香港樂壇。

澳門樂壇有不少能獨當一面的女歌手,祖絲是其中之一。

       祖絲表示,自己從小受九十年代香港樂壇薰陶,看着歌手們在鎂光燈下高歌,受歌迷追捧,難免令人心動,“能在香港樂壇發展,對以前的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但後來認識了嘉豪和AJ,我找到一起努力追夢的好拍檔。我們都是相信‘天道酬勤’的人,所以每次站上舞台定必以最佳狀態演出。即使澳門音樂產業尚未成熟,但這不意味着‘喜歡唱歌的人不能發歌手的夢’,只要忠於自我,積極裝備自己,假以時日必定能取得成功。”

祖絲和歌手好友羅嘉豪、AJ合組MFM,於2017年勇闖香港樂壇發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資出碟的荳芽夢

      祖絲表示自己從小便充滿表演欲,四歲開始學習中國舞,中學時參加朗誦、辯論比賽,培育了站到舞台上不怯場的個性。但祖絲最喜歡的興趣,始終是唱歌,“在培正讀初中時,我經常在qoos(澳門本地入口網站)討論區裡聽網絡歌手的翻唱作品,當時我也買來數十元的簡單錄音設備,翻唱不同的歌曲放到討論區與網友分享,也因此認識到一些討論區上的歌手,交流音樂心得,其中我的一些翻唱作品,亦得到不少網友的認同。”

A4logo
祖絲最喜歡的興趣,始終是唱歌,她憶述學生時代喜歡翻唱不同的歌曲,放到討論區與網友分享。
A5
中學時期一直參加歌唱比賽,屢獲殊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後,祖絲一直參加歌唱比賽,為自己尋找更大的舞台,並在比賽中屢獲殊榮。高三畢業時,她自行錄製歌曲,並製作100隻唱片光碟,送給即將各散東西的同學們作畢業禮物。她憶述:“當時錄完歌後,我買來一些很便宜的膠套,貼上封面,整張光碟都是由自己一手包辦。”這張光碟,寄託了她想成為歌手的嚮往。

祖絲難忘高三時自製唱片光碟,送給即將各散東西的同學們作畢業禮物。

      大學時期,祖絲雖遠赴美國升學,但也趁暑假期間回澳,參與各種大小音樂活動。自2009年起,她曾舉辦過四次迷你音樂會, “或許當時心中的明星夢還未熄滅,唯有每年持續舉辦音樂會,才可以保持着心中的熱情。”直到2013年,祖絲憑一首《末藥》獲得“新聽力”至愛歌曲獎,成了她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她有感自己多年來的付出終得到回報和認同,更堅定了當歌手的信念。

A7
2013年,祖絲憑《末藥》獲得“新聽力”至愛歌曲獎,有感自己多年來的付出終得到回報和認同,堅定了當歌手的信念。(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三人行”拍住上

       大學畢業後,熱愛歌唱的祖絲投身博彩企業,從事公關工作,但她並沒有放棄成為歌手的理想。2014年,隨着博企引入不少大型國際性拳擊比賽,祖絲與羅嘉豪、AJ合唱熱血勵志歌曲《無極限》,並成為賽事的指定演出曲目。祖絲說:“回想每一次在站在聚光燈下演出《無極限》, 面對全場的觀眾演出本澳原創歌曲,心情特別興奮。”

A8
三人合唱熱血勵志歌曲《無極限》,並成為拳擊比賽的指定演出曲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無極限》推出後反應不俗,原各自是獨立歌手的祖絲、羅嘉豪和AJ沒想到三人合作會產生如此好的“化學反應”,便決定發展成三人組合,以“SP三子”之名及勁歌熱舞的形象示人,先後推出《Let’s Get It On》、《嬲》、《超級聯盟》等流行作品。SP三子更於2016年“第一屆SIM澳門樂壇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贏得“最受歡迎組合獎”殊榮。

A9
三人於2016年“第一屆SIM澳門樂壇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贏得“最受歡迎組合獎”殊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年,三人正式以組合“MFM”之名勇闖香港樂壇發展。組合名“MFM”具有雙重意義,是“Male、Female、Male”男女男組合,也是澳門國際機場代碼,寓意將澳門音樂帶到更多不同地方。祖絲表示,“出去闖是希望能造出一點成績,提高知名度,未來能為澳門樂壇貢獻更多。”長時間兼顧正職工作與歌唱事業,令她磨練出一顆堅毅的心。

A10
經歷接近四年的磨合,MFM宣佈舉行“MFM三人行演唱會2018”。(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經歷接近四年的磨合,MFM在2018年決定舉行“MFM三人行演唱會2018”,站上屬於他們的舞台,與歌迷一同見證歌唱道路的新里程。祖絲表示,“這次演唱會對我們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因演唱會三分之一是唱跳環節,很考驗體能和‘舞功’。我們會積極籌備演唱會,期望藉着這次難得機會,向樂迷分享我們這幾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台上搏盡,台下充滿汗水與

        澳門回歸後,多家大型博企落成,博彩業拉動了澳門整體經濟增長,同時亦帶動演藝娛樂事業發展。多家本地製作公司開業、專業錄音室、娛樂公司冒出,澳門音樂逐步邁向新的發展。近年政府亦提供多元化平台支持本地創作,推動澳門本土音樂發展。現在,越來越多政府部門和社團願意邀請本地歌手演出,本地歌手亦較過往得到更多演出機會。在過去眾多表演經歷中,祖絲表示難忘在2016年回歸日舉行的“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17週年體藝匯演”,原來當日她帶病上陣,與羅嘉豪、AJ跳唱兩首勁歌,炒熱現場氣氛,最後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A11
在過去眾多表演中,祖絲表示難忘在2016年回歸日舉行的“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17週年體藝匯演”。(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12
除了專注唱歌和表演外,祖絲亦有多元化發展,曾參演微電影,一嘗當演員滋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熱愛唱歌的少女到堅持歌唱事業的歌手,祖絲一直堅持自己夢想,並為之努力付出。對於時下不少青年人對投身演藝行業感興趣,祖絲寄語新一代年輕人要積極裝備自己,多學多試,在本地發展個人演藝事業同時,也可藉大灣區發展機遇,勇於走出澳門,走向更大舞台,吸納更多支持者。澳門音樂產業尚未成熟,下一個十年,她期待未來本地樂壇湧現更多生力軍,共同炮製高質素的流行音樂作品,以“好聲音”饗樂迷,共同為澳門樂壇出力。

A13logo
祖絲寄語新一代年輕人要積極裝備自己,在本地發展個人演藝事業同時,也可藉大灣區發展機遇,走向更大舞台。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在家庭及朋友的薰陶下,崔文浩自小對口腔醫學擁有濃厚興趣。身邊親友經常與文浩討論牙科資訊,他自身亦有感澳門人大都忽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身邊很多朋友對口腔護理及健康的重視度不足。既然自己對生物、化學有興趣,家人亦鼓勵自己往牙醫這條路發展,文浩便在高二時下定決心選擇醫科專業。最後,他被保送至南京大學修讀口腔醫學系,現在已經是一名大二學生。

南京大學的口腔醫學系崔文浩(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就讀南京大學口腔醫學系的崔文浩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始料不及的課程內容

         當初文浩以為口腔醫學需要學習的學科不會很多,到大學之後,他才發覺頭兩年課程與臨床醫學一樣,要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人體解剖、組織胚胎學等,第三年才分專科。對於來自澳門的文浩來說,剛入學就發現微積分、物理及化學等學科的難度很高,即使很努力溫習,分數也是僅僅合格。相較之下,內地生在高中時期已經接受了高強度的學科訓練,相對更容易能拿取高分。這種壓力直至大一下學期才有所好轉。這段時期,文浩同時擔任了江蘇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簡稱“蘇澳聯”)的活動幹事,以及南大醫學院學生會的外聯部部長,認識了不同的師兄師姐。文浩看到他們能夠在讀書時很努力,在放鬆時也能玩得盡興,令自己在心態及應付壓力上的態度有所改變。文浩說自己亦學會了放鬆自己,不事事執著,有任何學習困難要主動問室友或同學。他憶述一位教授對他說:“發問是大學生的權利,不懂就要問。”現在,他已適應學院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更分享道,“解壓的方法就是週末多參與交流活動,適時放鬆”。

聖誕派對活動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社團活動促學習及辦事效率

         讀大學之前,文浩也和普通澳生一樣,認為在澳門讀書有利於做兼職,累積經驗及擴充人脈。但離開澳門後,他才發覺倘若願意參與社團活動,其實有更多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和文化,以及在不同地方讀書的港、澳、台生。文浩慶幸自己有幸與他們結為好友,回澳時亦經常相約相聚。文浩說,在參加社團活動的過程中職責雖多,但這樣更能迫使他合理分配時間,做事及溫習反而變得更有效率。社團活動使他的做事能力得到鍛煉,社交技巧得到提升,並擴闊了眼界等。

大學辯論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學辯論賽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磨練成就更獨立的自己

         未去南京之前,文浩覺得自己算是獨立,但大一上學期的時侯,南京天氣開始轉凍,經常落雨,加上當時自己腳部受傷,很多課堂都跟不上進度,只能迫着自己一瘸一拐地去聽書。這令文浩心情十分低落,想念家人的情緒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學會了調整心態,慢慢熬過了這段心情低谷期。時隔半年,文浩已變得越趨成熟,他認為到外面讀書是個不可多得的成長和鍛煉機會。以前他不會特別和家人聊學習上的事情或心事,但現在會一星期與家人Facetime一至兩次,與家人的闗係更為緊密,有時亦會與親戚討論學習情況以及未來方向。

崔文浩認為出外讀書是個不可多得的成長和鍛煉機會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體驗不同文化碰撞

         文浩所住的宿舍為四人間,室友分別來自新疆、雲南及安徽,與室友的相處令他著實地學會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如果要與新疆的室友一同吃飯,就會去清真飯堂”,文浩及室友們亦不會在宿舍內食用含有豬肉的外賣。文浩說文化的差異還體現在宿舍衛生管理上,當初一同生活的時侯,發現大家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後來文浩便與室友們商討輪流負責宿舍衛生,協調大家生活習慣等。文浩直言和室友們相處帶來了很多樂趣,“與他們聊天能了解很多不同文化及生活習慣。”

南京大學生活照2(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崔文浩與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一起學習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蓄勢待發 為未來做好準備

         雖然只是剛完成大一課程,文浩卻不忘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他認為內地醫學對學術研究相當重視,即使是如著名學府復旦大學的醫科畢業生,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進入大城市醫院成為醫生。正因為成為醫生的競爭激烈,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培訓出來的醫科生水平更具保證。相較之下,澳門的競爭不算太大,他認為提早培養專科醫生有助專科的發展,亦希望日後澳門會有更多良性醫學競爭,促進本澳醫療業發展。

讀醫需要有持續的熱誠與堅持

         文浩坦言,如果覺得自己捱不了苦,就不要讀醫;如果覺得自己不夠熱愛醫學,也不要讀醫,因為醫科學科多、難度大,需有高度的抗壓性、堅持和努力。他表示醫科生有別於商科學生,一旦出發後,就很難從事醫科以外的其他職業。文浩建議,在思考清楚後倘若真的想讀醫,且有能力考上,就要保持好的心態,多與同學一齊溫習,互相討論。在未來,文浩希望可以努力學習之餘,亦能夠多在社團內外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在學習與課餘活動之間尋找平衡。目標明確的文浩亦計劃在畢業後繼續升學,向專科領域進發,不斷鑽研深造。

南京大學生活照3(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文浩計劃在畢業後繼續升學,繼續鑽研深造。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合作單位:
新青協LOGO

 

 

 

鳴謝:江蘇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