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2008年6月,具澳門特色的及人文價值的民間工藝美術 “木雕——澳門神像雕刻”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是澳門首次獨立申報的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神像雕刻”在文化上傳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的神像雕刻工藝,經改良和發展,整體技術達到突出的水平,是澳門百年來優秀的民間美術。

“木雕——澳門神像雕刻”是具澳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澳門神像雕刻”在澳門有較長且從未間斷的歷史,與本地民俗有緊密的關聯。澳門自開埠以來,捕漁業在歷史上擔當著重要的經濟角色,由於海上作業風險大,漁民有多神的信仰習俗,並在船上放置各種神像隨船出海,以求化險為夷。漁民對神像的需求殷切,加上陸上居民的需求,使神像店生意滔滔,神像製作業興盛,工藝水平日高。

神像製作過程包括有:選材、設計、雕刻、拼接、打磨、上灰、貼麻布、底油、造漆線、貼金箔和上彩等步驟,每個環節都要求完美無誤,需要專門的技巧和經驗。

神像製作中的貼金箔工藝

後來因應社會變遷,經濟轉型,漁業逐漸步向衰落,20世紀60至80年代間,不少神像店經營出現困難而相繼結業。現時澳門的神像雕刻店僅餘“大昌佛像雕刻木器”與“廣榮造像雕刻木器”兩家。

時移世易,澳門神像雕刻店努力改良,精研技術,製作態度認真,其高水準的工藝技術備受國內外同業推許及認同。

“廣榮造像雕刻木器”為澳門僅餘的兩家神像雕刻店之一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文化遺產網、澳門文化局

  歷史悠久的“孔版印刷 ”過往曾在日本被普遍使用,其中以使用孔版印刷機“Risograph”的印刷技術(簡稱Riso、Riso印刷或Riso孔版印刷)應用最廣為人知。後來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Riso逐漸沒落。然而,在這種機器推出數十年後的今天,一群以設計師和藝術家為主的新使用者加入,使得 Riso的形象逐漸從辦公設備轉變為藝術工具。澳門平面設計師、插畫師林揚權(Kun)與友人利用“Riso孔版印刷”油墨通過鏤空孔洞時不易控制套色及位置、往往帶來驚喜與不規則感的特點,創作出本地設計品牌“Naughty Roll沙沙滾”,深受歡迎。

林揚權於2019年與友人共同創辦品牌“Naughty Roll沙沙滾”

孔版印刷的“意外”特色

  “Risograph”是由日本人羽山昇研發生產的一種全自動式孔版印刷機。Riso的出現,簡化了印刷的流程——原本需要分開進行的製版和印刷兩道工序,現於一台機內便能操作完成。加上Riso操作簡單、印刷速度快、大豆油墨相對便宜及環保等各種優點下,使得其大受歡迎。其銷售也主要集中在需要大量印刷試卷、傳單、廣告或是公文資料等的社區、學校、教堂和政府部門群體上。時移世易,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Riso亦不再被重用,但其無法精準掌控細節,容易出現沒對齊、錯位、油墨脫落等“意外”的特色,卻令它受到了藝術工作者的喜愛。包括Kun在內的一眾藝術工作者正是利用這個特點進行新的創作。

時移世易,原本作為辦公設備的孔版印刷機“Risograph”受到了藝術工作者的喜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沙沙滾”認真地玩

  Kun曾多次獲得澳門及海外地區的獎項,包括英國D&AD Awards 2021石墨鉛筆獎、第100屆紐約ADC銀獎及銅獎、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OKYO TDC)提名獎、Award 360°年度新人獎、紐約TDC獎、台北設計獎最佳人氣獎、中華區插畫獎評審特選獎、澳門國際當代插畫大賽城市記憶大獎等。

“Risograph”成品時常出現錯位、擦痕、油墨脫落等“意外”特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9年,他與友人李潮藝(Dan)及高國文(Bosco)共同創辦品牌 “Naughty Roll沙沙滾”。“沙沙滾”一詞在日常生活中多指草率、馬虎了事或是不認真,但也同時帶有古靈精怪、有趣的語感。因此,三位設計師以“沙沙滾”的玩味、最嚴謹的態度看待設計與孔版印刷,一點都不會馬虎。

林揚權以插畫的形式講述對生活的感受,並創作了長幅插圖《Imbalance》。(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及品牌名稱的由來,Kun坦言:“我們以有趣的語感‘沙沙滾’作為工作室的名稱,是想傳遞設計應該不拘泥,不斷追求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設計意念──要玩,要認真地玩,有品質地玩!在玩樂的同時設計出高品質產品呈現給大家看。”“Naughty Roll沙沙滾”在推廣設計作品的同時,亦積極參與各地區展覽及尋覓跨品牌合作。目前,設計產品已於不同書店及網上平台進行售賣。

將藝術創作融於紙上

  談及Riso的魅力之處,Kun分享道:“隨著數位世代興起,紙媒日漸式微,電子閱讀成為趨勢。但作為設計師,我們對紙質印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想把藝術創作融於紙上,而Riso的獨到之處正好符合我們對創作的需求。選擇用Riso創作,首先是因為成本相對低廉和較易控制產出數量;其次是孔版印刷一次只可印兩色,需要多番疊印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雖然制作工序較為耗時,成品時常因為紙張、墨水深淺、面積大小或其他條件,而出現錯位、擦痕、落色及墨跡等誤差情形,造出不是十分精美的印刷成品,但成品這種無法精準掌控的細節及不確定性下誕生的特色,是傳統印刷機器無法做到的特殊效果,使我們十分著迷。恰巧澳門印刷行業當時未有同行運用該技術進行創作,於是便決定引入推廣,為本地藝術創作帶來更多可能。”

早前於澳門舉辦《沙沙滾》作品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是一個充滿了東西方文化交匯融合的城市,有著各式各樣的思想和風俗。Kun從小在澳門成長,對這片土地很有歸屬感,於是想以兒時生活的澳門與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的澳門為靈感,創作出一個日常生活狀態的對比作品。他利用Riso印刷,以插畫的形式講述他對生活的感受,創作了長幅插圖作品《Imbalance》。《Imbalance》運用了柯式四專色印刷,作品中的變異人及植物將身體拉長並配以多種面孔,活潑搞怪地體驗玩樂人生,藉此傳達表面看似平靜的生活上時常發生的一些不合理的事,需要觀者反思生活中的憂患。Kun喜歡將生活中的各種奇思妙想轉化成荒誕且幽默的插畫,作品中往往充斥著幽默與諷刺的獨特魅力。

探索更多可能

  雖然品牌成立於澳門,但首次獲得關注的地方卻在上海。Kun憶述,“2019年,我們於一個上海舉辦的書展中推出產品售賣,想不到產品會如此大受歡迎,幾乎被搶購一空。那次的經驗讓我們認知到自家產品是有市場的,便決定帶著品牌到外地發展。”

2019年於上海書展中推出產品售賣,被搶購一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面對在已成熟的內地文創市埸中發展,Kun表示不太擔心市場的發展,“我們比較注重產品內容,會把所有精力用於創作當中,只要堅持並用心做作品,相信仍會獲得受眾的認同。同時,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是需要透過不斷推出新的商品來檢驗的。日後會運用更多澳門元素創作產品,提高大家對‘Naughty Roll沙沙滾’的認識。”Kun表示,未來亦會帶著品牌與本地不同的商家合作,如與咖啡店開展聯乘活動推出限量咖啡豆商品等。除了持續推出紙製品外,仍會不斷探索新領域,持續推出服裝、家居物品等生活類別的產品,豐富品牌的多樣性。

“Naughty Roll沙沙滾”未來會推出更多生活類別的產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近年,本地動畫界誕生了一隻造型百變的烏龜——“何小涌”,他溫和的性格與泰然自若的生活態度,為大家帶來不少正能量。他的“爸爸”岑健恆是澳門新銳獨立動畫創作人,年紀輕輕便憑著動畫短片《荷官》、《50%~60%》榮獲2013及2014年澳門文化中心“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評審推介奬,亦以動畫裝置獲得兩屆澳門視覺藝術年展優秀作品獎。他於2018年成立“植豆動畫”,希望能為作品尋找多元發展方向,亦定期舉辦創作及體驗活動,推動澳門動畫文化藝術發展。

岑健恆與“何小涌”一樣,性格從容豁達。

想用動畫講故事

從小熱愛畫畫的岑健恆,兒時跟大部分小朋友一樣,每天放學後都“坐定定”在家中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機,對卡通片十分著迷。快樂又觸動人心的故事,令這位小畫家萌生出“學動畫”的念頭,希望自己亦能創作獨一無二的故事。他於中學畢業後決心走出澳門,到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鑽研動畫藝術。

“何小涌”與本地口罩商合作,提醒大家要戴好口罩,一起努力防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岑健恆特別偏好以手繪定格方式進行創作,在學時期的作品已充滿個人風格,內容除了有關澳門社會,亦有源自日常生活。不少作品都表達著對生命及環境的觀察與思考,甚具教育意義。為持續創作本地題材作品,岑健恆於大學畢業後選擇回澳發展,除了在電視台擔任多媒體設計師,亦踴躍在業餘時間參與海內外影展及藝術活動,為動畫作品爭取曝光機會。

以角色品牌傳播正能量

2016年亮相的作品《龜巴士》及其主角“何小涌”,由岑健恆在大學時的創作錘鍊而來,作品講述主角“何小涌”因患有先天性缺殼綜合症而受盡歧視,但因一次巴士意外拯救了所有反肚的乘客,而發現沒有龜殼一身輕,開始為自己加冕各種色彩的故事。作品除了承載著他對從小居住的北區,以及兒時烏龜寵物巴西紅耳龜的情感與回憶,亦傳遞著“生命獨特無價”的道理。他說:“沒殼非壞事,要學會放寬胸懷,接納他人,欣賞自己,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為自己而活。”

《龜巴士》“何小涌”來自具北區標誌性的鴨涌河公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充滿童心的“烏龜故事”質樸親民,令觀眾產生不少共鳴,讓岑健恆決定以充滿發展潛力的“何小涌”為持續創作對象,利用植豆動畫建立角色IP(Intellectual Property)品牌,與伙伴一起透過系列作品、插圖、⽂創產品及延伸活動,增加角色與大眾交流機會,多方面加強動畫的傳播效力。此外,創作亦融入大量澳門生活、回憶、美食、地標等特色文化及環保元素,大力宣揚“何小涌”和平樂觀的生活態度。

為動畫栽種豆苗

動畫的表現形式、創作媒材、技法及風格種類繁多,岑健恆的獨立動畫有別於商業動畫,講求的並非精準和逼真的細節呈現,而是專注於創意發想、敘事手法、畫面紋理與藝術表達,畫面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涉及編導、形象設計、影格繪畫、場景及燈光設定、分鏡及動作編排、攝影與剪輯、合成與配樂等多項工序,一段十秒的片段已需耗時數天繪製,每一個鏡頭都要花費大量心思,每一部作品都是心血結晶。

百變“何小涌”最愛揹上不同物件為自己打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普及動畫創作文化,岑健恆除了製作影片,亦透過植豆動畫讓下一代感受動畫魅力。他積極舉辦工作坊及社區活動,帶領下一代瞭解動畫製作的過程與精神。“這是將多個連續分解的靜止圖像快速串聯播放,令視覺產生殘像錯感畫面活動的影像技術。不論設備及經費多少,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了多少,觀眾就能感受到多少。澳門的動畫藝術工作坊少之又少,希望能讓他們製作屬於自己的動態貼圖及定格影像,感受動畫美學力量,開啟創意思維和探索藝術的實驗精神,為未來埋下種子。”

TED x 動畫創作分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正面推動行業發展

商業動畫生產過程需要大量人手參與,動畫師一般需要收起個人風格,執行密集單一的技術流程。岑健恆坦言對比參與製作規模大的商業影片,更喜歡在澳門創作小型獨立動畫。“雖然澳門動畫市場及行業規模細,暫時仍未能以全職維生,但政府設立的活動及獎項鼓勵著影視行業發展,能讓人跟隨個人節奏,於自由的環境下專注創作,探索動畫藝術。”

岑健恆參與交流活動,與日本動畫電影企劃人丸山正雄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感激伙伴與家人的協力和支持,讓自己能繼續走在動畫創作的路上。即使在澳門已嶄露頭角,但謙厚的岑健恆說自己還稱不上為專業動畫師,未來仍會保持初心,參與不同地區的交流及展會活動,努力開拓視野,累積經驗。“能獲得大家的肯定讓我增加不少信心。結識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能刺激創作靈感,互相交流技術心得,督促自己投入更多時間進行創作,提升作品質素。希望未來每年都能有新的作品分享給大家。”

“何小涌”產品種類甚多(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岑健恆說,要保持樂觀態度,以長遠目光,透過區域合作與國際接軌,才能讓不同的創意及技術相輔相成,推動動畫產業發展。“近年澳門動畫界有不少新秀加入,也出現不少具代表性的優秀原創作品,亦有創作人組織成立澳門動畫師協會,提供交流平台,凝聚力量推動行業發展。當中有成員的動畫更入選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台灣金馬獎,令人十分鼓舞。澳門動畫開始走進國際視野。”岑健恆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資源,與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及企業合作,持續透過植豆動畫與“何小涌”一起默默耕耘,提高大眾對本地動畫的關注及認同,將“小涌精神”傳播到更多地方,發揮澳門原創力量,展現澳門和諧的社會及文化魅力。

岑健恆經常參與展銷及藝墟活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兩年前有個新的旅遊景點開幕,營運團隊前做了多次壓力測試,到了開幕當天,意想不到地迎來了比預想要多幾倍的人潮,周邊泊滿了車阻塞交通,最後還是要麻煩警察叔叔幫忙維持秩序。這樣的情況消費者當然投訴,接下來的一天,營運團隊參考了開幕日的情況調整動線、加派人手,終於支撐到那一窩蜂熱潮的散退。

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猶記得前陣子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開幕,最後安排按時段預約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很多時新事物出來,出於好奇心或者突發性“需要”,大家都會爭先恐後,想一試為快。我們過往做營運的經驗是,不管你多麼努力去做預案,往往開幕頭幾天來的人,都會比場地實際人數容積要多幾倍,只能盡可能疏導,沒可能叫客人不來的。真正把人潮過熱問題解決的,其實是客人自己,大家冷靜過來,那一團熱過去了,活動或場地的實際應用情況才會展現出來。

我們人類就是那麼奇特又有趣,當我們為了人潮嚴陣以待,大家就會突然對人多的問題有了戒心,結果就不來了。然而,如果完全只以平常心來處理,情況當然會亂作一團。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做場地開幕的人,心理是很矛盾的,既需要熱鬧,又感到無法承受,是在這樣的兩手準備中預先有了艱難面對的覺悟,是一早作好了被批評的心理準備了。

大學時教導我們大型活動管理的老師就說,只要是活動,總有一批賓客的體驗不太好,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早期能多一些人來。能否做好活動管理的關鍵,成敗取決的則是現場應變和調整。“早期如果來的人意慾低,現場比較冷清,這真的會像傳染一樣讓抱觀望態度的客戶卻步。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這種心理,活動很可能就做不出應有的成效了。”

正如創業,大多數人是讀過很多參考書、學習了很多同業案例,才會決定一試身手,但最好的經驗總要透過實戰才能更準確地掌握。要走出想像和理論,就只有從失敗中領悟。世事沒有一蹴而就,好壞差異,就看我們能否果斷查找和回應問題,展現迅速修正補足的誠意和能力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好多事我們其實心裡明白,但始終無法讓自己和別人由衷信服。往往是到我們出了成績,別人才懂得這些事背後的意義。但成績是怎樣出來的?怎樣體現?

東京奧運好不容易在疫情下舉行,對很多運動員來說,這樣的舞台就是他們堅持奮鬥的大目標,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透過賽事檢視自己的努力成果,排除內心不斷產生的懷疑:“我真的值得堅持下去嗎?”與其說獎牌對運動員重要,其實參賽、“舞台”對他們更重要。除了奧運,還有一個一個小舞台給我們證明實力,幫助我們走上另一台階。這些小舞台慢慢累積起來,就是我們堅持下去,走向大舞台的重要因素。

正如很多人說,成績既是個人和團隊的努力,還包括整個社會環境的共同支持,我們應該支持有夢的人、幫助積極尋夢的人。尋夢者的內心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懷疑,唯有一個動作的完成、一個難題的解決、一位前輩的鼓勵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讓我們克服各種精神上的障礙,幫助我們解鎖發展的各種關卡。

支持尋夢者去實踐所學,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泉源,不單在體育競技,而在於一種待人處事的價值觀。出成績的過程並沒有一蹴而就,過程總有波瀾,作為旁觀者除了懂得錦上添花,更重要的可能是低潮時的雪中送炭呢!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黎如琪(Yukie)是一位本地年輕敲擊樂工作者,一直活躍於音樂會及劇場演出,累積多個青年音樂比賽獎項。現為澳門敲擊樂協會副理事長的她,近年以繪本結合敲擊,將充滿生命教育意義的故事帶進幼小校園,亦透過個人音樂會,將在樂團後方的樂器帶到舞台中央成為焦點所在,打破大眾對敲擊樂的印象。到底她是如何憑著信念,灌注時間與熱情,透過敲擊傳遞音樂理念?

Yukie是澳門敲擊樂協會副理事長

一錘定音,堅定不移

Yukie笑言以前從沒想過會成為敲擊樂手,只因小時候看到演奏長笛的哥哥經常出門“夾歌”表演,被他的快樂所感染,便跟隨他的步伐加入培正中學樂團。“當時剛升上初中,對管弦樂只有基本認識,選擇學習敲擊亦是指導老師的提議。”誰知這個簡單決定,便開啟了她的敲擊大門。

Yukie說敲擊樂器多種多樣,每一件都十分有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Yukie表示,敲擊樂完全符合自己好奇心重的性格,“沒有想過敲擊樂器如此多樣。學習的原來不止一件樂器,而是整個家族。除了各種鼓具,亦有能奏出旋律的樂器,每一件都新鮮有趣。”被敲擊深深吸引的她,每周都拿著小鼓板跟隨老師學習打擊技巧和樂理知識,亦參與樂團練習,訓練節奏掌控和視譜能力,十分享受與大家惺惺相惜合力演奏,在浩瀚音樂世界馳騁的喜悅時光。

參與澳門敲擊樂協會演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Yukie在中學畢業後未有以敲擊為志,而選擇到澳門大學修讀法律系,但音樂帶來的悸動,一直推使著她積極利用課餘時間參與交響樂、管樂、敲擊樂等團隊訓練及演出,甚至在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後仍未曾間斷。直至2015年的一次職業生涯抉擇,Yukie才決定放棄法律工作,全心投身敲擊樂,“要晉身執業律師,須投入全部時間與精力過關斬將。雖然法律也是我的興趣,但我實在無法離開音樂。”

跨越敲擊藩籬,解開殿堂枷鎖

Yukie說,劇場演出是她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契機之一,她認為是《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小城實驗劇團演出劇目)激發了自己對藝術世界的探尋和追求:“原來演奏音樂不限於音樂廳,在劇場這個空間,想像世界變得無邊無際。”Yukie由2013年至今,隨著劇組走過台灣、日本、加拿大、愛沙尼亞等地,演出超過七十場,見證著《時先生與他的情人》的演化。團隊彼此啟發,一起成長與共生,令她重新探索自身與敲擊的關係。“雖然每個新場地都會令表演感覺產生微妙變化,但隨著默契的增加,令我更能揮灑自如跟隨演員的呼吸演奏,讓演出融為一體。每一次演出都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每一個經歷都讓我看到自己的變化。”

參與《時先生與他的情人》演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1年,Yukie透過澳門敲擊樂協會舉辦首個個人敲擊音樂會《力量視界》,分享自身對藝術的感悟:“力量的呈現並非限於強勁的節奏與聲響。在緩慢的樂曲中,每一個穩健節拍、停頓空間與肢體律動,都是充滿核心力量的證明。而視界是黑洞邊緣的界面,人們無法觀測黑洞內的物體運動,只看到物體看似靜止於視界的畫面。當中無法預計的空間與時間,就像舞台藝術一樣,雖然永遠都不知何時到達終點或跨過關口、做出極致的作品,卻會被吸引一直浮游其中。”

Yukie的個人敲擊音樂會《力量視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有別於傳統音樂會,演出充滿表演者的個人風格。為營造整體劇場感,舞台上滿佈各式各樣的樂器與物件,樂曲亦融入不少電子音樂、肢體舞蹈、燈光設計和音響效果,無分章節流暢演繹。當中除了多首新穎的現代樂曲及創作作品,更演繹了一首脫離樂譜限制的無樂器曲目,透過配合背景音樂拍子,以動作展示的韻律引領觀眾用眼睛感受節奏。Yukie希望藉由實驗性演出,探問敲擊樂的無限可能。“音樂只存在於樂器上嗎?在樂器上附加不同物料,會為聲音帶來甚麼變化?動態與靜態的敲擊表演,要如何豐富視覺層次?這是一場對音樂,亦是對自己的試煉。”

敲擊之理,音樂之道

敲擊樂十分講求節奏感與體力。樂手經常要獨挑大樑,高度專注兼顧多種大、小型樂器,絲毫差錯都將顯露無遺。Yukie說,只有努力磨練基本功,才能一理通百理明,與樂器建立關係,以乾淨利落的動作跟上樂隊節奏,擊出迴蕩全場的各種聲響。“來自世界各地的敲擊樂器數之不盡,要像跟朋友相處一樣,了解它們不同的特性、構造、音高,配合樂曲風格、節奏型態與用途,選擇敲錘材質和發聲手法,在熟練的敲擊基礎上調整打撃、摩擦或搖動技巧,以達理想音色和音響效果。不同的演奏方式,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她至今仍堅持練功,不斷進修,提升肢體、敲擊及編曲技術,亦接觸不同界別的藝術表演,擴闊思考空間,珍惜每次合作機會。

Yukie不斷進修,與日本太鼓小僧學習太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隨著社會藝術氛圍越漸濃厚,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向音樂專業發展。Yukie認為,要開拓視野、精益求精,才能獨當一面,成就理想未來,“音樂需要不斷被挖掘。要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多觀察思考,跟上時代步伐,以開放態度學習,多作嘗試,裝備自己,永不停步,將經驗轉化成養分。”

將敲擊結合繪本,走進校園分享敲擊樂魅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年,Yukie除了透過跨媒介合作,還以海洋保育故事為藍本,創作繪本音樂會,走進校園,讓跳躍的音符與海洋故事相輔相成,引導小朋友啟發思維,聆聽時代,想像未來,感受敲擊的獨特魅力。她亦希望透過協會的“小豆丁”樂手培訓計劃,以遊戲帶領小朋友盡情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想像,潛移默化培養下一代對藝術的興趣與熱情,將敲擊精神薪火相傳。

Yukie希望將敲擊精神薪火相傳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兄弟姐妹難免有比較,當父母一不小心就會被子女覺得偏心。因此,重大日子要特別小心謹慎,盡量避免厚此薄彼。最近是升班畢業的日子,出席儀式少不免送花買禮物,為了照顧孩子們的感受,花束大小不能差別太大,有孩子成績比較好、獲獎比較多,也得注意別在另一個孩子面前過度讚美,私下讚賞孩子,也得讓他知道成績和優勢只是一時,能尊重別人、關心別人感受,當個知禮教的人,他日才較易有更好的發展。

一個人的實力是有限的,家人和真朋友的扶持,卻有無限可能。孩子們年紀小,未必知道團結是力量的道理,往往也是要在年少時於兄弟姐妹“寸土必爭”的爭搶中慢慢領悟出來,父母親有時既感到無辜,又愛莫能助,可謂既好笑又好氣。

都是父母的心意卡,還要比較父母簽的名字哪張比較好看,房間一吵起架上來,還會計算誰大誰小,各種氣話聽在父母心裡,若沒法時刻提醒自己“他們年紀還小,教育是父母的責任”,很容易就會火上心頭,最終適得其反,讓子女間、讓父母和子女間留下陰影。

父母親都按孩子不同的發展、不同年齡段安排適當的東西,人人所得一模一樣,其實反而是最不負責任的方法,為了不讓孩子比較,都買一樣的花、一樣的大小、一樣的顏色,看起來很公平,但結果兩個人都不喜歡。為人父母,平日多做工作,以身作則多讚美、少批評、少與人比較,只講別人的好,讓孩子們慢慢建立起自省、有目標、追求內在豐盛的人格。時間久了,長大了,他們就會為兄弟姐妹的成就感到高興,就會更感謝父母的照顧與付出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能否堅持夢想總是一線之差,有人放棄夢想卻留有遺憾,有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奮進,但非一帆風順。堅持能換來甚麼呢?澳門插畫師雷欣宜由最初只使用紙筆創作到後來使用電腦繪圖,朝著夢想一步步累積經驗以及不斷進步,逐步改良插畫技巧,創作出一幅又一幅精美的插畫作品。由平面作品到原創澳門lP(Intellectual Property)角色的立體商品,她通過堅持不懈的精神,築著自己的繪畫夢。

本地設計師雷欣宜與原創作品Poker King

重視創意忠於自我

雷欣宜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平面及廣告設計專業,於二十歲時加入國際品牌“Louis Vuitton”,成為其澳門區首位彩繪師,201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主要從事品牌、活動形象策劃、包裝設計、插畫工作等。她曾於美國《Graphis》平面設計大賽、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Hiii Brand國際品牌標誌設計大賽、全國插畫藝術雙年展等大賽中獲獎,作品亦曾入選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漢字設計雙年展等書籍,更曾於俄羅斯、荷蘭、葡萄牙、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參展。

雷欣宜與姐姐成立TICK. DESIGN工作室

雷欣宜在中學時期已對繪畫萌生興趣,在大學修讀廣告設計專業期間,通過選修科學習插畫技巧,逐漸培養了對美學的概念,也在多次創作中慢慢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大學期間,她一邊讀書,一邊兼職從事設計工作。畢業後與姐姐建立TICK.DESIGN工作室,由姐姐做市場策劃、她負責設計工作,分工合作。

雷欣宜期望自己的IP角色能為澳門文創產業注入新動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Poker King(可可大王)是雷欣宜創作設計的IP角色。她憶述,讀書期間因一次“以澳門為題創作一個吉祥物”的課題作業而繪畫了Poker King的雛形草圖,後來隨著課程結束,Poker King亦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

創作Poker King,是由於她在澳門土生土長,故想創作一個能讓本地人有共鳴的角色。作為澳門親和大使,Poker King是由紙牌世界走出來的小精靈,身兼守護神一職──確保“蓮花寶地”的安定與繁榮,在外形上更融合了為人熟知的本澳景點大三巴牌坊以及金蓮花作為主要元素。在Poker King所在的紙牌王國,還有皇后與小兵們等不同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與世界觀。

IP商品化的挑戰

由一個小小的課題作業,到把Poker King商品化,在幾年時間裡,雷欣宜不但舉行了Poker King主題展覽、和品牌聯乘,還製作了一系列周邊商品。她分享道:“在台灣參觀文博會時,我看到當地有很多不同的IP角色,做得十分成功。當時,澳門IP文化不是非常熱門,也沒有一個可以代表澳門的角色,於是便把學生時期創作的Poker King優化成為個人IP角色。”她期望自己的IP角色能為澳門文創產業注入新動力。

Poker King毛公仔十分可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雷欣宜坦言,IP商品化在不同階段中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需要克服。“在初期會做一些貼紙、膠帶等這種較為簡單的商品。隨著角色慢慢發展,商品製作便逐漸變得複雜,比如在製作毛公仔商品的工藝上會較花時間,由平面轉為立體的過程中,更需要多次與廠家反覆調整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雷欣宜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向更多人傳遞愛與堅持的重要性。“由Poker King作為主軸的繪本《森林奇遇記》即將面世,繪本講述紙牌王國一眾人到森林尋找七色蓮花,通過與各種不同小動物之間的互相幫助度過了重重考驗,最後達成了任務。希望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導孩子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堅持就可以得到收穫。”

Poker King的 LINE和WECHAT圖文包大受歡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出澳門面向更大市場

雷欣宜喜歡以生活化的題材呈現作品,她通過創作Poker King四格漫畫及各類結合節日的精美繪圖,在Facebook、Instagram、微博等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分享,漸漸吸納了不少粉絲。她表示,Poker King的發展並不局限在澳門,內地亦是其目標市場,“因為內地市場人口較多,容易增加知名度。”

未來將推出更多貼地的盲盒周邊商品

她分享道:“Poker King這個IP在內地市場推出前,我曾做了一個調研性項目,通過推出‘愛心覺羅特宮隊’系列圖文包,觀察內地市場對澳門原創IP的接受程度。設計上為了更貼近內地的生活文化,我們加入了當地的流行用語。推出後,剛好碰上宮鬥劇熱潮,圖文包很受歡迎,下載量和轉發量高達十三萬人次,因此決定將Poker King推到內地市場。”2020年“雙十一”,她更與格力空調合作,在京東、天貓、快手、抖音等平台做了一場同步直播賣貨,反應出乎意料的好。“Poker King的商品會逐步於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上架發售。目前我們已製作了Poker King的3D模型及宣傳影片,並計劃於2021年下半年在澳門IP角色專題展覽推出盲盒周邊商品及動畫。”

以“愛心覺羅特宮隊”圖文包試水內地市場後,乘勝將Poker King推廣至內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於越來越多青年人進入本地文創市場,雷欣宜認為,百花齊放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她寄語青年人需要多磨練心志,刻苦學習,“由喜好轉為職業是有一定的困難,但只要堅持自己不要輕易放棄,成果和經驗是累積的,做得越多,果實越豐富!”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在澳門,鬧市中也有色彩繽紛的“彩虹” 🌈

在 “十月初五街”這條富有故事的寶藏街道,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與文創人士合作,配合了街區雙層建築群內每個店舖的招牌特點,在店舖外牆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將舊區美化為“彩虹屋”,如同在鬧市中形成了色彩繽紛的彩虹。

20世紀前期,十月初五街 曾是商業繁榮、人流暢旺之地,許多著名茶樓創設於此,該街道更有創建於1860年的康公廟及不少擺賣的小販,可謂是澳門人文歷史豐富的一條老街。

隨著時代變遷,十月初五街舊區人流逐漸疏落,令該區繁華不及以前。為提升該區對旅客的吸引力,澳門特區政府透過“特色店”計劃改造十月初五街及附近街道的建築群,美化成色彩繽紛的“彩虹屋”, 營造打卡熱點 ,“以點帶面”帶動社區人流,吸引顧客走進區內消費,助區內特色店舖發掘新商機。

“彩虹屋”結合2020年於該區繪製的三幅壁畫,以不同主題的生動畫風,展現澳門中葡文化交融薈萃的獨有特色。幾個打卡點連接起十月初五街、康公廟前地、海邊新街及殷皇子街等具有豐富歷史的街道,有機串聯當區的人文歷史脈絡,並注入了創意與活力,讓大眾更深入了解該街區的故事與歷史。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攝影:陳顯耀
*圖片使用已獲授權 |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資料參考:澳門街道網 、澳門新聞局

新冠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時期,病毒陰霾至今未散,稍有不慎,稍為正常的生活又要被逼封禁暫停,活在當下的我們,難免有出現悲觀情緒的時候。回望疫情最嚴峻的那段日子,人走不出家門,最能撫慰我們內心的、我們最微小的願望,不再是旅行觀光,不再是出席甚麼大場面,幹出甚麼偉大的事情……我們想要的不過是和家人朋友聊天,尋思著的也只是疫後大家可以出來見見面,大吃大喝一頓……

越困難的時候,越能發現我們內心最基本的需要,才讓我明白朱全斌那本《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一起吃飯,不見不散!》的積極意義,他口中的那些酒肉朋友,並不是為了業務往來而固定聚會的飯腳酒腳,而是像在疫情期間的惡劣環境中,當你內心有與人見面的強烈渴望時,你會真心想找、真心想約的那些“喜歡的人”,吃吃喝喝只是一種最簡單、最純粹的歡聚理由,人才是當中最重要的因素。

7月9日至18日,在澳門理工學院體育館內,一年一度的“澳門書市嘉年華”在疫情下又幸運地(也是靠澳門人的共同努力)如期舉行,為了豐富留澳消費的居民生活、歡迎來自內地兄弟省市的旅客,2021年更增設了不少攤位和親子活動,很有種逆市發展的感覺,大會主題“後疫情時代——閱讀與反思”切合當下人類的景況,也讓我特別留印象。

當有些國家被疫情逼得走投無路,其國民的自由和生命安全已難以保障,我們應當慶幸自己活在中國、活在中國澳門——是中國人民以國家為中心全體團結起來,我們國家才能成為整個地球上少數能穩定維持基本生活常態的國度。當有些國家已放棄抗疫,放任病毒傳播,我們應當慶幸自己活在屬於中華民族的國度,國家堅守人民生命第一的立場,堅持與病毒鬥爭,雖然過程辛苦,雖然戴口罩和勤洗手還需要努力習慣,但國家實現了對人民的承諾,在廣大的醫護人員和前線服務者的努力下,我們每一個人在中國可以放心行走、能夠與朋友見面、大型活動也有條件安全舉行。

作為澳門人,經此一“疫”,我始終能保持審慎的樂觀,相信祖國和澳門特區政府會為我們帶來幸福。後疫情時代,請珍惜得來不易的今天,繼續配合防疫政策;後疫情時代,歡迎享受得來不易的自由。能與友歡聚,別等下次;能參與活動,請把握機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