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ap_20100419052142640

《便宜十六策‧喜怒》中,有謂「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說的就是做君子既不能得理不饒人,也不能喜怒形於色。這一方面是說做人得要照顧別人的感受,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得從對方的角度來想;

另一方面,就是要給自己留幾分後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管我們相信的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能做好《喜怒》這兩句,大概已可保自己和家人平安了。

 

早段日子,城中剛有共享車服務的時候,和家人出門到舊城區購物,回程的時候想找車代步,不知道是路程近還是我們貨物太多,反正怎麼也截不到計程車,被拒載幾回以後,最後我還是要用手機應用叫了車,不巧又遇上了個新手,一不小心就跑進了過海大橋的單向道,沒有辦法回頭。

以為繞幾公里回頭也就算了,不知道是自己當黑還是司機當黑,那天橋上又遇上交通意外,一直堵着不動。

 

那時候,坐在我旁邊的長輩忍不住要發爛了,向着司機前面第一句就是「若不是你走錯路⋯⋯」以我日常的經驗,也許是長輩年輕的時候受過很多苦,也許是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我們那麼多,反正遇到權益受損的時候,只要對方不是有權有勢的人,幾乎都必定會發爛⋯⋯而且情況有時還一發不可收拾,陪他們去過幾次買衣服和逛街市,這種警覺性幾乎已到達條件反射的地步。

於是,還不等長輩把話說完,我只能立刻制止她再說下去。「路通了,先讓司機好好開車。」而我也跟司機說句不好意思。

當司機自己也連番說抱歉的時候,息事寧人讓氣氛緩和,其實對誰都是一件好事,不管是取得服務者還是提供服務者,誰都希望過程輕鬆愉快,這方面其實是需要供與求雙方共同來經營的。

終於,四十分鐘過後,我們來到了目的地,系統當時報收一百二十元,司機掏出三十元說不好意思影響了我們的行程。錢我沒有收,我說你也把時間耗在車路上,新手上路賺錢也不容易。

 

雖然這樣一繞,價錢貴了三倍,但如果自己還能負擔得起,讓對方能感到自己善意,那多付的錢對我們來說也是有收穫的。

最後,共乘車系統按出發點和目的地位置,只收了我們四十元,從一百二十元又變回原本的價錢,心裡反而覺得更愉快。因為,我們選擇善良地做自己,選擇諒解別人,而命運還給我們美好的結果,彷彿在鼓勵我們要繼續像這樣活下去。

如果發爛維權,也許結果也一樣,但是過程肯定不會那麼愉快。

是用正能量解決還是負能量處理,其實我們也是可以選擇的。

 

 

[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澳門早前獲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美食是城市旅遊的潛力優勢,炮製美食的廚師更是當中的重要推手。要當一位成功廚師,先天資質與後天努力缺一不可,現年34歲的張兆康就熬過了一段上坡的艱辛路。

  年紀輕輕的他,目前在新濠天地的米芝蓮兩星餐廳──譽瓏軒擔任副總廚,如今可謂事業有成。但他18歲時,卻是別人眼中“讀書不成”的中輟生,後來憑著努力,在如“打仗”一樣的廚房裡工作,從低做起,漸漸找到了煮食的樂趣。在恩師譚國鋒師傅指導下,兆康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優秀廚師,烹調出各款動人美味。

A1 with logo
年紀輕輕的張兆康,憑著堅毅和努力,成為米芝蓮兩星餐廳譽瓏軒副總廚。

學徒生涯刻苦耐勞

      18歲的兆康,由於學業成績不好,高中未畢業,便決定投身社會。第一份工作是在酒樓做廚,做了半天,就已經被廚房混亂如戰場的景況嚇退。兆康憶述:“廚房的工作很大挑戰,節奏急速,我在什麼都不懂的迷惘狀態下,也沒有人指點,更不小心被燙到手,所以做了半天就辭工了。”

  兆康試過做外賣、茶餐廳侍應,雖自知這些工作不可以做一輩子,但礙於學歷問題,工種選擇又不多,只好過著“騎驢搵馬”的日子。一年後,他決定再次嘗試進入廚房工作。他說:“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知道做廚並非想像中容易,有了心理準備再進去時,便覺得自己可以應付得來。於是我就開始做學徒,洗地、劏魚、洗菜,做各種基本功夫。一年半載後,師傅知道你有心學習,就會慢慢教你。有次師傅給我機會,教我做泡飯煮給客人,做出來後,客人吃完,發現很有成功感,自己原來可以成功做一道賣錢的菜,覺得很開心。於是便想,我今天懂得泡飯,明天學多一種菜式會怎樣呢?有了這個心態,就慢慢對烹飪產生越來越多的興趣。”

    做了兩年學徒的兆康,轉到別的餐廳工作,升做伙頭,煮飯菜給4、50個員工吃,菜式可自由發揮,令他越來越有成功感。煮菜變得更有心得的他,便到另一間餐廳做“鍋尾”,即是廚房裡最小的廚師,做頭鍋和二鍋不做的料理、較便宜的料理炒飯麵等等。在混亂又危險的環境裡,兆康都是憑著“刻苦”二字熬過,他說:“記得有一次要做20、30圍的婚宴酒席,因為要煮很大鍋的菜,時間又趕急,一不小心被油燙到大腿,半邊大腿燙傷了,但幸好油不太熱,只是淋到紅腫,但淋到以後,我仍然要死忍,直到煮完整場婚宴的菜,這大概是入行以來最深刻的一次。”肯熬肯吃苦,忍耐力強,大概就是兆康成功的關鍵。

 

難忘恩師教導提攜

       已經練了不少“經驗值”的兆康,早已聽過名廚譚國鋒師傅的名字。十年前新濠天地剛好舉行招聘會,兆康雖然膽怯,但都決定一試,他認為如果能進酒店跟譚師傅學習,是很值得自豪的事。後來,兆康也如願進入新濠天地工作,加入了譚師傅的團隊。初進時他做最初級的砧板,因為人手不夠,什麼都要做。譚師傅見到這小伙子有潛力,在3、4年後,兆康獲晉升為廚師領班,負責分配廚房工作,逐漸地他晉升到副總廚、再到高級副總廚,負責處理烹調、食物菜單設計和文書上等等工作,甚至還參與了米芝蓮兩星餐廳譽瓏軒的菜式設計。

2
兆康與譽瓏軒的同事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兆康難忘恩師帶給自己的改變和教導:“師傅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教我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煮食不是做到出來就好,而是要做到最高點的最好。是他令我由普通餐廳的廚師,做到米芝蓮餐廳的副總廚,他教會我很多事,也令我下決心不斷鑽研廚藝。”

      努力多年的兆康,悟出人生道理:“做人少些機心,做事多些心機。”對於時下年輕人不願入行做廚,他認為正因為少人入行,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現在不多年輕人願意入行,上下斷層很大,但這樣上位機會也多,只要入行,肯努力肯熬就會有很多機會。而且,每一輩人承傳下來的,如果沒有新血去傳承,很多東西都會失傳。或許有些人覺得從低做起,每天重複做一件事很累,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經歷和經過,要熬過這一切的重複,調整心態,打好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4
兆康在職場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環遊各地交流廚藝

      譚師傅帶著兆康到世界各地進行廚藝交流,到訪過德國、泰國、台灣、香港、廣州等地,兆康說原來世界真的很大:“因為師傅的帶領,我見識得更多東西,讓我體會到飲食果然無分國界。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廚藝,也讓自己獲益良多。”

A3
兆康與恩師譚國鋒師傅(第二排左一)到德國做粵菜推廣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A5
兆康到曼谷與當地廚師交流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兆康曾獲得新濠博亞娛樂年度最佳員工獎,並於2016年參與亞洲名廚菁英薈,奪得了個人金獎和團隊最佳配搭獎。兆康憑自己研究的“冷梅鮮鮑”參賽獲殊榮,而“冰梅鮮鮑”也在譽瓏軒設計菜牌時被收入菜牌中。他說:“它是以梅粉醃蕃茄,放日本毛蟹蟹肉在蕃茄裡,以高湯熬煮了鮑魚,再把高湯弄成泡沫狀,讓鮑魚猶如在海上一樣。”

6
“冷梅鮮鮑”,是兆康獲得2016年亞洲名廚菁英薈個人金獎的菜式。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個三十出頭的小伙子,當上了米芝蓮兩星餐廳的副總廚絕非易事。兆康表示自己也曾迷惘過,他告誡年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學會發掘自己的興趣,並加以培養,保持謙厚和忍耐的做人態度,一步步去行,自然會到達想到的地方。”願我們都能如兆康一樣堅毅且勇敢,找到生命中的熱情,踏上發光發亮的舞台。

 

合作單位:人才發展委員會logo-output-02人才發展委員會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由澳門正能量協進會(MPEA)主辦的“走進校園計劃”日前走進澳門鏡平學校,為該校師生舉辦了兩場以提升國際視野為主題的工作坊。是次活動邀請了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及國內知名現代國際關係研究學者李環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參與的學生紛紛表示活動促進了自身對國際時事及局勢的理解和興趣,受益匪淺。

      是次活動嘉賓張翠容是香港資深傳媒人,著名女戰地記者及國際時事評論員,曾為英國BBC World Service等多家國際新聞機構報道亞洲地區及國際性事務。曾遊走在戰地炮火第一線的張翠容與師生們分享了她走訪烏克蘭、土耳其、伊朗、印度和緬甸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親身感悟、及作為“無國界戰地記者”對國際形勢的所見所感,並鼓勵現場學生“積極思考及參與國際事務”。

A4 with logo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第一行左起第六位)與鏡平學校學生分享走訪“一帶一路”國家的親身感悟及戰地記者經驗
A3 with logo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張翠容與鏡平學校學生分享走訪“一帶一路”國家的親身感悟

      嘉賓李環是國內知名現代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她以生動活潑的互動問答形式帶動現場氣氛,與學生們探討了中美、中俄及中印關係等議題,分析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外交政策,以及如何應對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鏡平學校學生在活動中踴躍提問。有學生結合時事熱點,提問嘉賓關於中美貿易戰升溫的可能性和對澳門的影響。也有學生表示平時甚少有機會親自接觸到參與國際事務的專家,嘉賓講解深入淺出,令其明白了國際事件或爭端背後都有深層次的原因,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亦激發了自己繼續深入了解國際事件的動力。

A1 with logo
在課堂上學生踴躍提問
A2 with logo
國內知名現代國際關係研究學者李環(第一行右起第三位)與鏡平學校學生探討中國及周邊國家關係

      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理事長陳志峰表示,“走進校園計劃”於2017年取得豐碩成果,2018年將再接再厲,計劃定期舉行講座或工作坊課程,邀請國內外各領域專家與澳門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希望讓澳門學生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澳門。

      “走進校園計劃”是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於2016年起舉辦的系列校園人才培養計劃,目的在於為澳門青少年提供多元學習機會,搭建向國內外專家學習交流的平台,拓展國際視野,為澳門培育及儲備人才。自舉辦以來,項目已與澳門多間中學合作舉辦講座及工作坊,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該項目獲澳門基金會資助支持。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幾個年輕人一起考一所心儀的大學,最終只有一個人考上,其他人都沒有重考的念頭,只有卡在最後名額門前的那個朋友,下定決心要再衝擊一次!

第一次飲恨的那次,他和前面剛好能考進的考生,所有科目和面試都考同樣的分數,當時,考官怎樣都無法分出高下,最後唯有用年紀來做決定。

這位朋友,就因為他比前一個人老了一個月,結果和最後的名額失之交臂。

 

事情來到這裡,其實才是最值得討論的地方。有些人第一次考不上,大概就會放棄,安心去幹別的事。

然而這位朋友卻沒有放棄,兩年以後捲土重來,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這所他最喜歡的學校,而且讀上的科系,還要比他兩年前報考的更對口、更適合自己發揮所長。

而且,他上學以後才發現,其實像他那樣考兩次、三次的人並不在少數⋯⋯

 

每個人,都是經歷過失敗,總結過經驗,才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我想,只要你的心裡面有了堅持和努力的方向,不管是早一點或是遲一點,你總是能夠到達你要去的地方。

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認識自己、確定自己的意志的過程,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想過甚麼生活、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這個學習過程就是好的、值得的、有意義的。

年少的時候,並不是很多人知道自己長大以後想幹甚麼,所以教育系統提供我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尋找這個答案。

而每一天,也許我們都應該問一問自己,到底我們將來想幹甚麼⋯⋯問多了,我們才不容易忘記初衷、我們才不容易中途放棄、我們才記得要每天努力尋找答案、追尋我們想要的答案。

.

[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家和萬事興】一起做點甚麼,幫助自己和別人改變命運(上)

http://mpea-plus.org/family108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

 

【城市記憶】米糙街

米糙街連接著板樟堂前地。這一帶自葡人定居以後,便成為了葡人的主要社區之一,直到近代,才重新容許華人在此聚居,五六十年代,由於新馬路和內港的發展,這裡更加盛極一時,到了九十年代才漸漸衰落。

該街現時接連著兩個著名地標 – 有四百年歷史的玫瑰聖母堂和平民食堂營地街市。

 

備註:舊圖片來源為《瞬間五十年 – 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由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以下簡稱“鮑青網”)主辦、熊貓體育會協辦的“鮑青網‘陪著你跑’慈善賽暨鮑青網二十五周年慈善嘉年華”,日前在澳門大學校園舉行。活動內容包括慈善步行、個人挑戰賽、中學生、大學生及企業團體賽。同場設攤位遊戲、舞台表演及鮑青網二十五周年啟動儀式。全日活動總參與人數約一千人。

        鮑青網行政總監葉永強、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社工譚迪生表示,是次活動旨在提升大眾對本澳有特殊需要兒童的關注,同時籌募善款,為特殊兒童及其家庭開展日益迫切的支援服務,藉以建立共融的無障礙社會。

起步禮主禮嘉賓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起步禮主禮嘉賓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慈善競跑有益身心

      鮑青網是天主教非牟利機構,於1993年由慈幼會會士、社工、老師、學生及志願工作者組成。秉承慈幼會創辦人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精神,鮑青網致力為青少年舉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協助他們在人生路上得以健康成長。

      葉永強、譚迪生介紹,今年是鮑青網成立廿五周年,為慶祝銀禧紀念日,該會在三月廿五日下午假澳門大學舉辦“鮑青網‘陪著你跑’慈善賽暨鮑青網二十五周年慈善嘉年華”。

      譚迪生表示,“鮑青網過去一直關注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並提供適切的輔導和協助。今年首次舉行慈善跑活動,除了鼓勵青少年踴躍參與外,亦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活動善款扣除必要開支,將用作支援特殊需要兒童及家長服務。跑步是有益身心的活動,老少咸宜,我們開設慈善步行、個人挑戰賽、中學生、大學生及企業團體賽等各類組別,就是希望吸引不同年齡層的朋友報名參加,一齊做運動、出身汗。"

      他又說,由於鮑青網昔日沒有舉行跑步賽的經驗,活動由構思到準備用了超過半年時間,期間遇到不少障礙,“舉辦這次跑步比賽,遠比我們想像中困難,無論是策劃活動內容、選擇比賽場地,當中都大有學問,也需要其他政府部門的協助和配合,因此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協調,幸好得到一眾工作人員和義工們和辛勤付出,活動才得以順利舉行。”

全體嘉賓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全體嘉賓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者眾遠超預期

      鮑青網首次舉行慈善跑,便吸引約千人參與,葉永強認為成績超出預期,比想像中的好,“自公佈活動詳情後,便收到各界踴躍報名和捐款的消息,感到喜出望外。其中以個人挑戰賽(10公里)最多人報名,約有二百四十人參加。"

      談及活動受歡迎原因,葉永強說,“首先要感謝不同媒體的幫忙,我們過年前才開始做宣傳,但宣傳效果不俗,得到大家的支持;此外,鮑青網成立廿五年,過去曾和很多不同團體、單位合作,當得知我們今次辦慈善跑,不少友好團體都表示願意主動提供援助;另外,澳門人真的很熱心,他們知道今次慈善跑的目的,是支援特殊兒童,紛紛踴躍捐款和參與活動。”

      譚迪生補充說,現場除了舉行跑步賽外,還設置了一些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主題的遊戲攤位,希望大眾透過玩遊戲,認識和理解特殊兒童的生活需求,從而嘗試和學習協助他們。此外,現場還有義工及受邀請的表演嘉賓作舞台表演,令活動氣氛更熱鬧。

鮑青網行政總監葉永強(右)、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社工譚迪生欣喜活動受歡迎。
鮑青網行政總監葉永強(右)、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社工譚迪生欣喜活動受歡迎。
參賽者整裝待發
參賽者整裝待發
現場設置了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主題的遊戲攤位
現場設置了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主題的遊戲攤位

勇於嘗試挑戰自我

      SanSan是鮑青網義工,熱愛運動的她當日亦有參與2.5公里的個人挑戰賽,“當初得知鮑青網搞慈善跑,便立即報名參加,希望身體力行支持這項有意義的賽事。之前很少參與長跑活動,正式參加比賽可算是第一次。比賽前兩個星期,特意來澳大練跑,冀以最佳狀態迎戰。”

       比賽當日早上十時,SanSan首先以義工身份到場,佈置場地,及後做回參賽者,參加2.5公里賽事,並突破了自己的個人成績。她說“之前練跑時,時間都是廿分鐘以上,今次不用廿分鐘就完成賽事,很開心。比賽過程尚算順利,中途也沒有意外發生,路上的指引很清晰。”

       談到對這項賽事的建議,SanSan說:“我覺得整體安排都不錯,現場除了慈善跑外,還有攤位遊戲和舞台表演;參賽者完成賽事後,可以到攤位遊戲玩或欣賞表演;主辦單位第一年辦慈善跑,也有可改進的地方,例如今年安排參加2.5公里、5公里、10公里的參賽者一同起步,令賽道人多擠逼,如來年再辦賽事,參賽者能分開起步,效果會更好。”

SanSan既是義工,又是參賽者。
SanSan既是義工,又是參賽者。
全體工作人員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全體工作人員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