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是社會最小的單位,亦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單位。而容納與溫暖一個家的居所,更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避風港。然而對一些落後於時代步伐的弱勢社群來說,要擁有一個現代的居所,並不是那麼容易。一名澳門建築師——覃思,多年前已在廣州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在業界打拼十多年,他在內地闖出一片天地的同時,亦發現了在行業的各個供應鏈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庫存浪費,這一點啟發了他去整合這些資源,為有需要的家庭“築”一個“家”。
回顧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我們一同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重大事件,在這些事件的背後,都包含著每一位澳門人的汗水與努力。今天,澳門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家,她亦在不停歇的發展中,蛻變為一個承載著我們夢想的舞台。這個舞台,凝聚了你與我的點滴故事,願未來大家在這個舞台上繼續發光發亮。
跑步、煎蛋、轉杯、3組睇落完全無關嘅訓練......係阿胖為咗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期間嘅特訓......到底佢要點樣慶祝回歸?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75年的教業中學。教業中學前身是由澳門孔教會創辦的孔教中學(1910)和澳門銀業公會建立的銀業小學(1949),於1975年,兩校合併為教業中學。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55年的澳門浸信中學。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51年的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青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