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signal

蛋黃麵配上乾蝦籽,啖啖都係鮮味!可謂吸引力爆棚!

蝦子撈麵的盛行源自廣東南部沿海地區。在澳門,因為捕回來的蝦保鮮期很短,漁民會把蝦和蝦籽曬乾儲存。

以前,乾蝦籽算是很上乘的食材,隨著蝦籽逐漸盛行,人們會把它灑在撈麵上。現在,散發濃濃鮮味的蝦子撈麵已經成為來澳必嘗的美食之一。

 

 

*資料參考:澳門旅遊局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收藏是一種搜集、儲存、歸納與維護物品的嗜好,不論是收集古物還是現代品都大有學問。澳門書法篆刻協會會長蕭春源(蕭彼德)是一位資深收藏家,久以富藏古印聞名,被稱“持秦印第一人”,所立的“珍秦齋”精品薈萃,涵蓋印璽、書畫、銅器,在內地亦極有名望。

A1_LOGO
蕭春源熱愛書畫

       他曾為一枚大官印飛奔香港一擲千金,亦試過心猿意馬,無法當機立斷,讓“心頭好”流於他人之手。學養深醇的蕭春源從不介意展示個人珍藏,經常透過舉辦展覽公諸同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亦編纂圖錄以饗讀者,史料翔實寶貴,備受學術界關注。

開展收藏的契機

       在高中時期,蕭春源受孔教學校的老師啟蒙而愛上中國文化。雖然1952年出生的他,被葡萄牙職員在身份證上登記了“彼德”這個外籍名字,但多年來一直堅持沿用父母為他所定的中文名。熱愛中國書畫的他,每逢週末都跑到黎心齋老師家中,一邊協助蓋圖章,一邊學習鑑賞中國字畫,更在黎老師的介紹下拜得著名篆刻家林近為師,並於中學畢業後到同善堂跟隨林近學藝,鑽研篆刻技術。

A2
1994年,蕭春源(左一)與馬國權(左三)帶100方古印往日本與古印收藏家菅原石廬(左二)、篆刻泰斗小林斗盦(左四)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林近教導學生刻印要博覽群書,勤加臨摹,力追秦漢,練就嫻熟之能,融會文人之妙,才可觸會貫通,自成面貌。為能更細緻了解秦漢的刻印藝術與技法,模仿實物真跡提高學習效率,蕭春源跟隨林近營商,到國內四處工作,更在廣州認識到師事中國古文字學家容庚、對研究古文、鑑別青銅器等造詣均深的馬國權。馬國權向他如數家珍,亦熱烈相授鑒賞藏品之道,讓蕭春源燃起了收藏慾望。

A3
蕭春源與陳巨來(中)、錢君匋(右)在上海梅龍鎮酒家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此,蕭春源一有機會便上廣州學習鑑別技術和收藏知識,埋首研讀各種參考書,探究博物館,亦到澳門新馬路的古董店搜羅古印。直至馬國權回流香港,蕭春源亦每週渡海拜會,每當刻得新作或尋得珍寶,都徵求馬國權的評價及意見,一起探討印論,亦在獲引薦下結識篆刻大師陳巨來、錢君匋,以及上海博物館長馬承源等文博專家,觀遍各類藏品名跡後,逐漸奠定收藏方向。

 

文物是探究歷史的鑰匙

       蕭春源的藏品大多與書法及文字有關,除了古印、書畫及聖旨,對秦物情有獨鐘的他亦收藏不少刻有文字的秦器,以及與度量衡相關的權、尺珍品。他十分熱忱透過古物考究歷史,“秦朝歷史短,遺留的文物稀少。秦朝刻印的刀法對現代篆刻極具研究價值,亦能從古印文及形制材質等考證官印的地理和職官等,而聖旨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徵,從撰擬到繕寫都由頂尖高手完成,翰林學士根據皇帝喜好選擇所書字體,上乘的墨水至今仍色彩亮麗,歷史與藝術價值都極高。每一個從古物中新發現的文化符號、考究證據或解讀方式,都充滿歷史意義。若古物內容與歷史所載相同,更是彌足珍貴。”

A4_LOGO
蕭春源學富五車,家中藏書量極多。

       除了嗜金石、精印學,蕭春源也偏愛收集20世紀四、五十年代懷舊華美的月份牌廣告畫,是藏量數一數二之人。月份牌最初被在華洋商廣泛用於推銷商品,牌上美女個個婀娜多姿。日本研究月份牌畫的博物館經常向蕭春源取經,望一睹其藏品風采,交流學術心得。蕭春源說月份牌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社會文化與發展歷程,是揉合文化與設計藝術的結晶:“以石板模套色印刷的質感是現代印刷術無法取代的。一張廣告畫可看到地區當時的經濟環境和大眾潮流。國際企業與文化的進駐,影響著旗袍等服飾及化妝風格的變化,對現今社會影響很大。”

A5
杭穉英所繪石版銅版月份牌廣告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博學多聞是收藏之道

       隨著市面流傳有序的古董變得寥寥可數,贗品仿製技術越來越高。蕭春源叮囑大家對收藏品切勿癡迷,別做“火麒麟”喜新厭舊,應量力而為,以興趣調劑生活,亦別怕買錯破銅爛鐵,先博古通今自我增值,扎實知識基礎,再向學者請教鑑別細節,由小量入手累積實踐經驗,才能練就一雙慧眼,憑著氧化程度、雕刻手法、印章形態、文字特徵、歷史痕跡等判別藏品真偽。

A6_LOGO
五代官印以銅盒盛載,附有印台及銅鎖,絕無僅有。

       與古董商一直保持誠信友好關係的蕭春源,經常有機會看到商家的珍藏。他所收藏的一個五代官印是世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套件。當年蕭春源一接到古董商通知便不惜以千金擲下:“那是一位賭客的抵押品,一看便知珍寶。那天我一直守在電話前等待商家消息,誰知賭客真的賭輸錢,願以半價急售。我從未試過花幾十萬買一個印,那是唐印的幾倍價錢。”

A7_LOGO
蕭春源認為珍品藏得其所,別具意義。

       蕭春源最終幸運地搶在一位正趕飛機過來的台灣人之前把官印買走,即使現在有人開價“過百萬”,也不願意出售。他認為收藏不應只著眼藏品價值,有時令珍品藏得其所,更別具意義。他曾於2001年親自為上海博物館在澳門以約十多萬元購得出自王莽時代的一塊法律詔版,讓專家們雀躍萬分。這塊打印紙般大小的詔版至今仍展示於博物館中,價值已超過二千萬元。他說:“能將國家一級文物回歸故里,將罕有存世的珍寶公之於眾,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

收藏的真正價值

       蕭春源於2014年與雅士同好組織“興文雅會”,不時聚首互通學術知識與收藏心得。雖然收藏行為在現今已變成一種投資選擇,但他依然視它為一種提升藝術素養和文化知識、怡情養性的活動。他認為,要將藏品展示出來,多閱讀它濃厚的意蘊,汲取養分,提高自身思維層次,學習藏品承載的獨特工藝與匠人精神,領略傳統文人的儒雅秀逸,從藝術品味生活,才是鑑賞與收藏的價值所在。

A8
2017年,澳門書法篆刻協會首次聯同海內外組織舉辦玉印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年內地掀起收藏熱潮,民間交流日趨活躍,澳門特區政府亦每年投放不少資源,以新穎方式舉辦各類國際性活動,讓公眾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澳門城市地位。蕭春源經常慷慨借出珍藏予文化局分享於眾,亦透過澳門書法篆刻協會以多媒體及實物展示等雅俗共賞的方式舉辦展覽,讓公眾拋開古董曲高和寡、千篇一律的印象。

A9_壓縮
蕭春源攜作品參與“文化抗疫蓮一心.澳門美術作品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感激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基金會的支持,讓自己能將藏品編撰成書,令展覽事半功倍:“傳承歷史是舉辦展覽及研討會的核心。展覽只是過眼雲煙,唯有著書立說,才能廣泛地與專家學者交流研究意見,並將珍貴的傳統文化流傳後世。”他鼓勵新一代青年多學習中國傳統精粹,亦吸收西方藝術成果,透過多方面渠道一起肩負藝術普及和發展的責任,建立正面的收藏氛圍,提升澳門文化藝術水平,讓歷史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A10
蕭春源曾編寫的部分圖錄(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763285263最近合作伙伴來電話,很不好意思地問我們能不能把工作的報價稍為降低一些。老闆也坦誠以對,提出了一個大家都能繼續合作下去的價錢。“大家都理解市道狀況,能省的我們盡量的省,一起努力把品質做出來,我相信逆市一樣可以有發展。”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公司面對的問題,也未必和其他公司一樣,但資源不足時,大家要多動腦筋,倒是萬變不離其宗。當然,腦子好不好使、反應夠不夠快,那就要看平日的累積了……
 
孔子和荀子的思想中,都有提到“節用”對治國的好處。《論語·學而》有謂:“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簡單來說就是治理國家要認真、誠信、節約、關心民眾,這樣人民才能及時抓住發展機遇。而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使民以時”,節用講的是減少平日消耗,等有需要時這些資源就可用作發展。正因為這樣,節用的前提更應是“強本”。如果庫中無米,腦中無墨,平日沒有積累資源和知識,那麼即使機遇到來,我們亦無從把握,只能繼續隨波逐流。
 
自強不息,就是不要依賴着天地與人事的照顧,只要日常多奮發,危難時就不用為唇亡齒寒的局面而憂心忡忡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由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舉辦的藝術展覽“韶華一瞬:《情繫甘苦》”、本地原創全國巡演話劇“共度時艱:《苦盡甘來》”於2020年7月10日至26日在澳門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及上演。身兼展覽策展人及戲劇導演的林綺汶、擔任展覽項目經理的戲劇主演林煒琪,於開幕活動中繪聲繪色地介紹精心陳列的每件展品,及展品中蘊含的每段歷史。

A1
“韶華一瞬:《情繫甘苦》”展覽開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韶華一瞬:《情繫甘苦》”是澳門首個青年疫情藝術展覽,主題為以“疫”傳“情”,內容包括:詩畫創作、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影片創作、聲樂創作,藉此感謝社會各界在疫情期間的付出,傳揚甘苦與共、共創未來的精神。話劇《苦盡甘來》曾在內地巡演38場,更曾登上國家級頂尖劇場中國國家話劇院,故事以“傳承、尋根、堅毅”為主題,透過一段父女親情故事,用戲劇形式訴說家國情懷。

A2
《苦盡甘來》以“傳承、尋根、堅毅”為主題,透過一段父女親情故事訴說家國情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霜冰雪X澳大劇社

      兩個劇團合作的契機,要由2012年說起。林綺汶憶述,教育暨青年局曾舉辦“藝術教育雪球計劃”活動,當時有不少喜歡戲劇的年輕人投身其中,她亦是其中一員。這些學員彼此成為了朋友,後來有的在澳門大學升學的學員加入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下稱“澳大劇社”),有的不在澳門升學的學員在回澳時亦會參加澳大劇社的活動,彼此交流從未間斷。為了傳承和延續這份對戲劇的熱愛,讓喜愛戲劇的人士於在學時或畢業後都能有發揮自我的戲劇天地,林綺汶於2017年大學畢業後創立霜冰雪創作實驗劇團。這次的合作亦是兩個劇團成員的用心打造,林綺汶說:“這展覽是一個橋樑,結合兩個劇團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創建的結晶。”

A3.0
展覽策展人及戲劇導演林綺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3
《苦盡甘來》巡演團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巡演中的冷暖交織

     《苦盡甘來》於2019年啟動全國巡演,分別在內地12個城市上演了38場,現已在澳門上演了17場 ,屬於自發性的話劇巡演活動,無論是行程策劃、與内地高校聯絡,或是演出編導等都是團員們精心安排,一手包辦。林煒琪感嘆道:“巡演開始時很難熬,遇到不同困難,最後都一一克服了。我們汲取到的經驗是,萬事開頭難,但只要肯踏出第一步,習慣面對挑戰,就有機會取得成功。”

A4_壓縮
林煒琪擔任戲劇主演及展覽項目經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及巡演最深刻的經歷,林綺汶說:“有次我們去北京郵電大學(下稱“北郵”)巡演,那時正值12月,氣溫低至零下五、六度,因室內調節冷熱氣系統正維修,演出時沒有暖氣,我們都要捱冷。那邊的老師知道情況不妙,立刻到辦公室搬來兩個暖爐,同學也趕忙跑到超市買了一大箱暖包。雖然學校已提前發訊息提醒觀眾現場沒有暖氣,但演出時還是座無虛席。我當時坐在觀眾席中間,感受到他們冷得瑟瑟發抖,但現場氣氛熾熱,大家都看得很開心,那一刻我的心也突然暖了起來。”

A5
《苦盡甘來》團隊到大灣區城市巡演,座無虛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時,演員們在低溫下穿著短袖、輕薄的表演服,咬緊牙關完成整場演出。活動完結後,北郵的同學們急忙地為各人送上一杯溫暖的珍珠奶茶。在演後座談裡,觀眾十分感謝演員們敬業的付出,大讚演出感動。林綺汶坦言:“大家在極度寒冷之下仍堅持下去,全因想回報觀眾的熱情和支持。這是一次最難忘的巡演,而‘情’就建立在一堆暖包、一杯杯的珍珠奶茶還有觀眾的熱情身上,雖不是甚麼名貴的東西,但那份感覺相當溫暖和有意義。”

A6
演員以敬業精神及精彩表演打動觀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血脈相連,同根而生

      打動觀眾們的除了是演員的敬業精神,更重要的是對劇本的精彩演繹。關於劇本創作的靈感,林綺汶動容地說:“我父親是一名汽車維修工人,每天都帶著疲憊回到家。是他辛勤的勞作和付出,才把我撫養成人。”她還記得有一次節假日,父親帶著她外出遊玩時看到一輛水泥車,就說這車他曾維修過。劇團中一位團員的爸爸是水泥工人,總是驕傲地說澳門大型酒店的建設自己也有參與其中。“就是靠他們的默默耕耘、默默奮鬥,才有今天的澳門。無論大到國家,還是小到家庭,都是上一代一步步地建立出來的。年輕一代也應該肩負責任,努力建設和愛護澳門,報效國家。我們的根來自我們的父親,我們父親的根來自家鄉,與内地同胞是血脈相連,同根而生,所以我們寫了這個故事。”

A7
劇組成員希望透過參與演出,尋找關於“根”的答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帶著故事走過內地12個城市,曾在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之際於中國國家話劇院、清華大學等全國頂尖劇場及高校上演,累計逾萬入場觀眾,林綺汶說:“透過參與演出,劇組成員們都希望用自己親身經歷去看看内地的風貌,通過自己去尋找關於‘根’的答案,揹起背包,走這一趟。”

 

 

溫情展覽,毋忘苦甘

      話劇主演林煒琪同時在“韶華一瞬:《情繫甘苦》”展覽中擔任展覽項目經理。林煒琪介紹說,展覽以家國鄉土之情為題探索藝術、細嚐疫情的苦與甘,希望以展覽與澳門市民及內地同胞甘苦相依,為社會的復蘇努力拼搏。

A8
林煒琪為觀眾作展覽導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展覽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觀眾,上至年過花甲的老人,下至兩歲的孩童。她尤其對一次導賞經歷印象深刻,“有次我為一位老人家擔任導賞員,當他看到‘毋忘苦甘’這四個字時眼泛淚光,感慨萬千。他認為,我們這一代不像他們之前一樣熬苦,要做很多體力上的勞動工作。我也和他分享說,其實這一代人也遇到很多困難和壓力,例如升學、置業等各方面,還有很多來自人際網絡、心理上的壓力。但如果沒有上一代歷盡艱辛地去為這一代奮鬥、努力,我們也不會有超越以前的生活水平。我很感謝他們為我們這一代的付出。”

      林煒琪認為飲水思源、毋忘苦甘十分重要,“對於上一代的人來說,我們這一代好像忘記了一些苦,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必然的。但如果老一輩聽到我們說會記住他們的好,他們也會十分感動。”

A9
《情繫甘苦》展覽展出詩畫創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冰清玉潔,雪白無暇傲霜枝

      劇團取名“霜冰雪”,是將生活比喻成水,將水不同形態的升華(霜冰雪)寓意其藝術理念。“傲霜枝、冰清玉潔、雪白無暇”是劇團追求藝術的方向和信念。劇團認為藝術是生活的升華,希望將觀眾給予他們的生活升華成藝術,再以戲劇回饋給觀眾,讓觀眾在藝術中再次感受自己的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令藝術和生活相生相成,周而復始。

      新冠疫情為本地劇團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談及未來的動向和發展,林綺汶說:“希望這個巡演能走得更遠,因為劇組答應過很多内地學子,要把演出送到他們家鄉,送到更多的地方。”同時,劇團也希望將這份情誼、心意繼續傳承,用藝術連結大家,一起迎接疫情後的社會復甦。“可能藝術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們想通過藝術去感染更多身邊的人,令大家學會向前看。”

A10
展覽作品以“疫”傳“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編程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熱話,世界各地紛紛推出編程教育,不少地方更將編程納入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

       唐一是奇寶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澳門國際科技產業發展協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致力推動創新科技教育工作,其公司研發的兒童科技教育課程項目,曾獲得“2019全澳青年創業創新大賽”企業成長組銅獎。此外,他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兒童科技教學叢書“兒童編程”的特約作者,也編寫過多本多媒體製作類型的電子教科書和參與開發五百多個兒童教育的程式製作。2019年,他在廣州創辦公司,正式進駐粵港澳大灣區,希望透過與公司團隊的共同努力,抓緊灣區機遇,為國家科技人才的培養作貢獻。

A1_壓縮
唐一致力推動創新科技教育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

       創業早期,唐一受邀到江蘇省常州市,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一所高校教授多媒體製作。自此,他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累積前線教學經驗的同時,亦關心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他說:“擁有前線教學經驗讓我更明白學生的需要,這對我後來從事科技教育的工作幫助很大。”

A2
唐一關注未來科技人才的培育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常州,當地已經有不少知名的動漫項目落戶,優秀畢業生可輕鬆地找到收入不俗的工作。唐一作為這行業的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學生可以很快地適應動畫公司的工作節奏,不用從零開始起步,於是努力做好相關的教育工作。過程中,他也會帶領學生參與不少原創動畫製作項目,提升學生的多媒體製作水平。

A3
唐一將人才的培養思考應用在兒童科技產品市場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累積了五年的多媒體教學經驗後,唐一開始思考把對人才的培養應用在兒童科技產品市場上。他主導的第一款產品是兒童平板電腦,由於常常要跑到深圳尋找硬件材料和生廠商,於是在2015年,他將公司遷往深圳,團隊開發的第一台兒童平板電腦亦正式面市。唐一說:“我們以平板電腦作為載體,開發兒童教育課程,通過買課程送平板電腦的方式進行銷售。但後來發現,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系統,產品需要快速的迭代升級才能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但是要完成相關升級真的需要很多資金,尤其在硬件設備的生產環節上。”因此,唐一團隊在2017年決定停止生產平板電腦,將精力集中在課程開發上。

 

培育未來科技領袖

       在唐一看來,未來的生活離不開懂科技的人才。他說:“我們現階段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科技,隨著人工智能等科技行業的發展,再過十年,懂得利用好科技或將成為人類必備的基礎技能。”他希望通過研發教育課程,培育更多科技愛好者,從而發掘科技類的特長生,在未來推動所有行業的發展。

A4
奇寶科技自主研發兒童科技基礎教育課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經過苦心策劃,奇寶科技目前已經自主研發出一套兒童科技基礎教育課程,包括兒童程式設計、3D工藝、電子工程,目標是培養科技特長生。唐一表示,課程內容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問題解決能力,“最重要的是幫助兒童找到自己在科技上的發展方向。”該項目已在澳門、香港、深圳、廣州、江門、肇慶六個城市對接上合作夥伴,發展勢頭不錯。

A5
通過研發教育課程,培育更多科技愛好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唐一說:“在澳門,已經有學校和我們合作,學生通過使用我們的科技教育課程,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參與比賽還得到獎項,這對於他們的升學也有一定幫助。”

A6
與澳門學校合作,讓學生從小認識和了解科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落戶廣州發掘商機

       在創業的路上,引路人的出現非常重要。2017年,唐一在機緣巧合下認識到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副主任、創新創業部部長陳經湛,在對方的邀請下,他決定將奇寶科技落戶到廣州。“廣州是灣區中心城市,四通八達,加上大家主要講粵語,語言溝通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得到湛哥(陳經湛)他們的支持,有了專業的指導意見,我們在創業方面可作更多不同嘗試。”

A7
唐一將奇寶科技落戶到廣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唐一認為,如果沒有認識了陳經湛等人,沒有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的支持,他很可能目前仍會留在深圳。他說:“在政策優惠上,這裡(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專創·眾創空間)除了入駐租金全免外,還提供財稅、創業指導、商業聯繫等服務。而天河區更為來灣區的港澳青年提供人才公寓,解決我們的住宿問題,免除後顧之憂。”

A8
唐一接受內地傳媒訪問,分享發展心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唐一透露,原計劃帶著課程項目走進廣州校園,嘗試在天河區的校園內設立科技實訓中心,但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開學時間一再延遲,計劃也只能跟著延後。他期待學校能早日恢復常態運作,項目能順利走進校園。

A9
唐一向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工作業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於不少澳門年輕人有意到灣區發展,作為灣區創業先行者,唐一認為,“如果創業項目只有初步的想法,建議可留在澳門當地嘗試,並申請進駐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進行項目的開發和市場營運,待項目有了雛形,再到內地市場試水溫也不太遲。”他亦鼓勵年輕人多參與灣區交流活動,或爭取實習機會,深入了解內地市場,做好職涯發展規劃。

A10-新
唐一作育英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足球是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擁有廣泛支持者,每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更是全球關注的體壇盛事。澳門有不少足球狂熱愛好者,蘇振宇便是其中一位,他身兼球員、教練、球會領隊等多重身分,身體力行參與和支持本地足球發展。

       蘇振宇早年與友人創立原創運動品牌,以創新的設計理念為運動員度身訂造服裝,藉此推動文創和體育產業的發展。近年,他聯同巴西好友共同舉辦足球訓練課程,為本地球壇作育英才,課程更拓展至內地市場。

A1
蘇振宇身體力行參與和支持本地足球發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積極推廣五人足球

       蘇振宇自小喜歡踢足球,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講求團隊合作、做事要刻苦耐勞、面對困難要無畏無懼”等人生道理。他記得小四時轉校至粵華,當時在球場上看到學長施展“倒掛金鈎”,被對方的秀麗腳法所吸引,自己也開始學踢足球。可惜受限於身材矮小,他最初參加比賽只能屈居於後備,及後通過不斷練習,才爭取到正選位置,更協助球隊取得好成績。2002年,才16歲左右的他與一眾好友合組澳門千葉足球隊(下稱“澳門千葉”),靜待發展時機。

A2
在學期間,蘇振宇已全情投入參與足球比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學畢業後,蘇振宇到澳洲升學,認識到一位同樣喜歡足球的當地朋友。談到夢想時,朋友說想組建一支舉世聞名的足球隊,對此他感到由衷敬佩,心中亦同樣期許澳門千葉未來能創造佳績。回到澳門後,他先後為多支甲組球隊效力,享受練習和比賽的同時,亦從領隊、教練等人身上學習管理球隊的模式,並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經營澳門千葉上。

A3
澳門千葉成員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千葉雲集本地五人足球代表隊的主力成員,近年主要參與本地及內地的五人足球賽事,積極推廣五人足球。蘇振宇說:“2012年,我那位澳洲朋友說想在馬來西亞舉行五人足球國際賽,除了邀請我們參與外,還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球隊同場競技,十分熱鬧。所以,我便帶領一眾球員到馬來西亞參賽,自此開啟了澳門千葉五人足球發展之路。”

粵超聯賽闖名堂

       由於各種原因,澳門五人足球發展較遲緩,並不特別受重視。為尋找更廣闊的舞台,澳門千葉於2012年開始參加國內的粵甲聯賽,球員們眾志成城踢出好成績,從而升上了粵超聯賽,2018年更獲得殿軍的佳績。回憶那些年,蘇振宇表示,平日與隊友們辛勤訓練,逢周日包車到內地作賽,儘管犧牲了很多私人或與家人共聚的時間,但能參與共同喜愛的足球運動,一切都是值得的。

A4
澳門千葉參加粵超聯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9年,澳門千葉獲邀參與在成都舉行的“英派斯”五冠聯賽全國總決賽,與全國最強的七支隊伍同場較勁。蘇振宇稱此前沒想過澳門千葉已踢出名堂,故球員進場時獲得全場觀眾的歡呼支持,喜出望外。

A5
2019年,澳門千葉參與“英派斯”五冠聯賽全國總決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澳門千葉隊中,蘇振宇一直身兼多職,既是球員隊長、教練,也是球會領隊,在不同崗位上做好本份。他坦言,要維繫一支球隊長達18年,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不同困難,所幸的是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讓自己不斷成長。隨著年紀漸增,未來或會卸下球員身分,全力做好管理工作,令球隊的發展更上一層樓。此外,他有意在本澳舉行大灣區五人足球邀請賽,促進灣區城市之間的足球比拼與交流,攜手推動五人足球的發展。

A6
澳門千葉雲集本地五人足球代表隊的主力成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振宇一直希望澳門能夠像外地那樣,有屬於自己的職業足球隊,球員能夠以足球作為職業,遂萌生創業想法,希望能賺取更多收入,推動足球事業。2012年,他與好友創立“YUME” 運動品牌(“YUME”一詞源於日文,意即“夢想”),以創新的設計理念為運動員度身訂造服裝,期望讓外地人認識澳門運動品牌的“夢想”。

A7
澳門千葉在本地及至國內聯賽均獲得好成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只是,本地市場對於運動產品的需求並不是太高, “YUME”每次的出品只能作小規模生產。蘇振宇表示,儘管製作成本較高,但“YUME”亦不會因此而犧牲品質,而是堅持採用高級用料。 “‘YUME’能夠走到今天,靠的是信念及堅持。”所幸的是公司目前找到新的合作伙伴,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發展大計。

A8
蘇振宇創立“YUME”運動品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辦好青訓作育英才

       談到本地青訓情況,蘇振宇指出,足球項目要發展起來,須加強重視梯隊建設工作,積極儲備年輕人材。2017年起,他與巴西籍好友Josecler共同舉辦課程,集中培訓3到13歲不等的小朋友踢球。他說:“我的搭檔在青訓方面已經有20年的教學經驗,有一套獨特且專門針對小朋友的教學方法,比較注重孩子的個人協調能力、靈活性以及在個人技術上的培養,以多鼓勵、多示範的方式來教導他們如何踢好足球。”

A9
蘇振宇與巴西籍好友共同舉辦課程,為本地球壇作育英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事足球教練工作以來,蘇振宇最開心的是看到小朋友球技有所突破,從而建立自信。他說:“當來到球場後,看到小學員以愉快心情接受訓練,不斷進步,這是帶給我們團隊最大的成就感。此外,我們會組織小學員踢本地U14聯賽,吸收比賽經驗。雖然球隊裡面一些球員只有11歲左右,比其他球隊的球員年紀和身型都較小,但他們依然踢出優異表現,取得佳績。看到苦心耕耘出成果,便感到非常高興。”

A10
舉行友誼賽,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朋友參與,促進共同成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於相信森巴足球的訓練模式能令更多小朋友喜歡足球,蘇振宇近年積極將業務拓展至內地市場。“目前,我們已在廣東一些城市、湖南和江西等找到合作夥伴,共同沿用這套教學模式,合力做好青訓工作。展望未來,可舉行更多友好交流活動或比賽,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朋友參與,促進共同成長。”

A11(建議封面)
蘇振宇熱愛足球,冀薪火傳承。(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雖有不少足球狂熱愛好者,但要發展足球項目,仍要面對像“場地不足”等老大難問題。蘇振宇十分熱愛足球,坦言即使未來遇到再多困難,自己也會堅持,永不放棄,“只要有機會,我希望能繼續與內地或世界各地的足球業者多交流,吸收更多經驗,藉此推動本地足球發展,相信假以時日,會有更多的本地人喜歡和關心足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

213_LOGO

口誅筆伐,以前是寫作人的專利,隨着傳播方式的改變,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較以往更容易被看見。結果,網絡霸凌變成了一種新的“慢性暗殺”,值得社會大眾更認真地關注和討論,共同尋求解決辦法。

對於網絡霸凌者,也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種種的問題,繼而在網絡上尋求空間發洩,這關係到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關懷,我們應該予以諒解。對於一些在網上的酸話和狠話,萬萬不可以牙還牙,致使霸凌的情況越演越烈。同理心和平靜的態度,可以化解很多問題,萬莫以挑釁為樂。隱藏在網絡ID背後的我們,並不能因為戴上了一個面具,便肆無忌憚、任意妄為。文字會傷人,別因為一句無心的話,結果好心做壞事;更不要有心做壞事,故意出口傷人。

所有圍觀的群眾,都應該本着以和為貴的態度來對待霸凌問題。該說甚麼話,以怎樣的方式說,還是得認真地思量,甚至要比以往寫作者發表文章在傳統媒體般更加謹慎。因為,每一個留言並沒有編輯的把關,一字一句都更接近於發表者的真實內心,過於粗糙的文字與過於粗暴的內容,便難免影響到自己和別人。見字如見人,在這個越來越難躲起來的世界,這一切終究會影響我們的個人形象與聲譽,最終把影響聯繫到我們實際的生活。

對於遇到網絡霸凌的人,如果可以,要記住我們的人生,終究是為了自己而活、為愛人而活,外界的閒言閒語,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為我們的身邊,事實就有很多愛着我們、永遠站在我們一邊的人,那些人才是我們自己最應該在乎的。這件事,如果你忘了,就讓我們來“溫馨提示”,用網絡送暖。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