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小畫面大道理 signal

在沙欄仔往聖安多尼堂的斜路中,有一條小道-煩懣圍(煩懣里)。它的葡文街名Pátio do Desgosto, 也譯作「心碎」的意思。

據歷史資料得知,沙欄仔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往時這裡是一條由沙自然沖積而成的小欄,分開了北面的北灣和南面的淺灣,古有沙欄仔之稱。
這個位於沙欄仔邊的一條小里,不知是否因為隔開了南北兩灣的小沙欄而被命名了這個淒美的名字。而另一個可能性,這個沙欄仔一帶曾經是個岸灘,附近有名為「船錨」、「快艇頭」、「渡船」等街或里……
而煩懣圍的另一個可能性就是那些看著在渡頭上越漂越遠的親人,和他們那顆碎了的心。
現在這條小路,只是公共廁所的入口。

 

資料來源:網上資料整理

【澳門360】
係澳門就算你唔拜神,都一定知道邊位係天后媽祖。
作為昔日的漁港,漁業曾是澳門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因為漁民眾多,出海時常面對風雨,大家都祈求媽祖予以保祐。而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就是傳統的媽祖誕。

【熊貓茶記】

  龍船頭飯歷史悠久,從六十年代開始向市民大眾派發龍船頭飯,每年在三街會館都派發過萬份龍船頭飯,龍船頭飯由魚行工作人員於活動前一晚起徹夜準備食材,清晨開始烹煮。

#熊貓茶記

十九世紀50年代初,一段不堪回想的事蹟在澳門萌芽。由外國人及澳門人組成的人口販賣公司把一些被迫簽下近10年賣身契的華人,途經澳門送到南美洲從事體力勞動之工作,他們在送去上船前就是被困於現在的聚龍里(苦力圍)一帶。由於環境惡劣,無數人在抵達南美之前已經死於被困的建築物或船上,大部分更未能在工作合約完成之時回鄉。而這個非法事業至1873年才被澳葡政府制止。

資料來源:澳門月刊
http://macaumonthly.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10432

【熊貓茶記】

  澳門的舞醉龍是由魚商舉辦的,舞者在四月初八(佛誕節)一邊飲用米酒,使自己醉倒,一邊手持木製的龍頭和龍尾舞動,在各區巡遊。

  “澳門魚行醉龍節”於2009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於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澳門360】

  舊時為彈丸小島的氹仔,住民大多以漁民為主;面對變幻莫測的大海,為求出入平安,所以就在當地修建了北帝廟。它是全澳唯一供奉北帝的廟宇,至今已有160年歷史。

  北帝又稱玄武大帝,傳說他統管北方,又是水神。北帝誕慶典期間的儀式,包括設醮肅拜、北帝巡遊、演戲酬神和燒大爆。而慶賀北帝誕的傳統延續到今天仍還在進行。

【茶餐廳百科】澳門例牌將軍~

  「沙丹豬扒飯」大家可能都食過,但又知唔知「沙丹」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沙丹」一詞初見於澳門茶餐廳的「沙丹豬扒飯」。有人認為「沙丹」是一個地方名,但查看地圖後並沒有發現同名的地方;亦有人稱其原名為「沙灘豬扒飯」,但你對上一次去沙灘的時候有見過人賣「沙丹豬」嗎?

   有人說「沙丹」源自葡文Carne Galinha c/Fiambre e Ovo à Saturn的譯音,指的是「茄汁雞肉火腿蛋」的意思,因此「沙丹」有可能是Saturn 的譯音,由中文翻譯可以解釋為什麼配料中沒有香腸這款食材,不過有些茶記老闆亦會附上這款配料,讓組合更加豐盛。

   亦有人提出「沙丹」源自英文「Standard(例牌)」的意思,在那個英文不普及的名代,茶餐廳的侍應很有可能把「Standard (例牌)豬扒飯」翻譯成「沙丹豬扒飯」。

   你又覺得邊個解釋最合理呢?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 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X
熊貓茶記

【城市記憶】康公廟新舊對比

  康公廟位於十月初五街中段,超逾二百年歷史。廟內正殿供奉康公真君。康公廟前地路面保留大片原始的條皮石,令康公廟突顯其古老特色。昔日,在康公廟前地擺賣的小販甚多,如有看相的、賣小食的,形形色色,多種多樣,而每到康公誕,空地都會搭建大戲棚,並邀請省港名班,上演神功戲。

 

[備註:舊相部份為網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