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小畫面大道理 signal

【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香蕉船

香蕉船係一款西式甜品,通常由香蕉同雪糕組合而成。由於甜品嘅外型似足一艘船,所以得出咁嘅名。香蕉船常用材料包括雪糕、香蕉、芒果、餅乾、朱古力醬等。

咁多樣嘢加埋一齊,真係「同蕉共濟」~

 

#澳門美食年

澳門第一個公眾室內體育館,原址原是陸軍球場,亦設有軍人作體能及戰爭技術訓練的設備。主要供駐澳葡國軍隊用以訓練軍人,或借予體育團體及學校練習及比賽之用。1979年林茂塘木屋區大火,澳葡政府在望廈陸軍球場設置臨時收容所安置數千火災居民。數年後,收容所改建為望廈平民新邨。而陸軍球場部分地段則在1980年代興建望廈體育館,於1983年2月26日正式落成啟用,直至2010年拆卸並開始重建工作。

望廈體育館曾被用作暑期活動報名處,相信出生於1990年代或之前的澳門人對其相當熟悉。

資料來源:綜合網絡資料

【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身懷蝦子

蝦子麵,一款會“懷孕”嘅麵~

蝦子麵一般由麵粉、蝦籽、水和蛋製成,係廣東甚具代表性嘅麵食產品之一。麵條表面一般可以清楚見到蝦卵,就好似撒滿芝麻一樣。市售的蝦子麵通常係乾燥過嘅硬麵,燒煮之後作撈麵用,味道絕佳。

 

#澳門美食年

【城市記憶】麗都戲院

1968年開業的麗都戲院,營業到1995年落幕。1980年代,麗都專映金公主院線的影片,包括不少新藝城的賣座影片。

電影一直是澳門普羅大眾的主要娛樂。由黑白默片時代到彩色寬銀幕電影,都不乏投資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澳門電影放映事業達到一個高潮。早年的戲院規模很大,擁有逾千座位。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房地產業的興旺,土地珍稀的澳門,拆卸電影院興建大廈發展房地產成風。七八十年代有東方戲院、金城戲院、樂斯戲院、域多利戲院、麗都戲院、百老匯戲院等先後倒閉;到本世紀初,澳門再有八家電影院消失。

 

導致澳門電影院經營困難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八十年代,澳門地下經營翻版到影院盜錄VCD的行為一度十分猖獗,以至於美國電影發行商“斬腳趾避沙蟲”,不准旗下頭輪大片在澳門上映,致使電影院吸引力大減。在海關的大力打擊下,盜版行業在澳門已基本消失,但後遺症至今仍在。

 

*舊圖片來源:《瞬間五十年 – 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文字來源:《澳門時報》、《澳門戲院誌》

 

澳門公教中心建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座落於南灣大馬路和水坑尾交界,還未出現麥當勞的時候,公教中心是不少澳門人相約的地標之一。近年有團體正在草擬該建築物的重建計劃。

葡萄牙人喺四百幾年前來到澳門後,帶來咗西方嘅天主教文化,澳門隨之興建咗唔少天主教堂同修道院,當中最著名嘅要數聖保祿教堂及學院,後來更成為歐洲傳教士來華傳教嘅基地。時至今日,澳門嘅天主教教堂隨處可見。而你又叫得出幾多座教堂嘅名呢?

【城市記憶】大炮台花園

大炮台由耶穌會始建於1617 年,被命名為聖保祿炮台,炮台城堡的頂層為大炮台花園,可以環視澳門半島的風景,是澳門其中一個主要的景點。

在近四百年的歷史裏,大炮台一直為軍事禁區,直至1965年原營房位置改建成氣象台,1966年氣象台遷入後開放為遊覽區。

1996年9月起,政府將氣象台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1998年落成啟用。2005年7月,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炮台是構成澳門歷史城區的重要歷史建築。

 

備註:

舊圖片來源:《瞬間五十年 – 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文字資料來源:澳門博物館網站

【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

 

雞蛋仔嘅起源係當時嘅雜貨店為免白白浪費咗d破裂嘅雞蛋,於是將麵粉同牛油等食材加入蛋漿,然後倒入模具烘焗;後來有人設計出雞蛋狀嘅模具,於是被命名為「雞蛋仔」。

 

傳統嘅雞蛋仔會放喺炭火烘烤而成,但近年為咗節省成本及安全,大多店鋪都已改用電爐。

 

#澳門美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