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小畫面大道理 signal

海事博物館是一所位於澳門媽閣廟前地1號,以海事及航海為主題的博物館。澳門曾於1919年設立海事及漁業博物館,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被空襲而閉館;其後當局在媽閣廟前地的一座葡萄牙特色建築物設立海事博物館,並於1987年對外開放予公眾參觀;1990年6月24,新展覽大樓正式落成並啟用至今。

博物館展館外形獨特,以「船」為設計概念,亦是澳門第一座以博物館功能而興建的建築物,是本澳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標誌。主要展現昔日澳門漁民生活及澳門海事歷史,反映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

*資料參考: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網站、澳門旅遊局網站

 

 

澳門路環九澳以前盛産銀蝦,每年七、八月銀蝦當造,村民家家戶戶就會不分晝夜,紛紛出海捕撈,除鮮吃之外,還會將剩餘嘅漁獲醃製成蝦醬。

 

現代嘅蝦醬係蝦膏(【熊貓茶記】蝦膏)嘅延伸產品,主要原料係蝦膏。使用前會先將蝦膏以乾鍋煨香,再佐以其它配料,如蔥頭、蒜頭、魚露等煮成醬,這樣才稱做蝦醬。

 

#澳門美食年

紅街市大樓,又稱提督街市(葡萄牙語:Mercado Municipal Almirante Lacerda)。由葡國建築師Júlio Alberto Basto於1934年計劃設計,1936年完工。整個建築風格是當時歐洲盛行的「裝飾藝術」,亦由於整個建築外牆都以紅磚鋪成,因而有紅街市這個名字。是澳門早期的現代建築物之一,被評定為澳門文化遺產(屬具建築藝術價值之樓宇)。

 

資料參考:《澳門》雜誌網站、澳門文化遺產網站

蝦膏是用細蝦加入鹽,發酵磨成粘稠狀後,在陽光下暴曬,等其水分蒸發而成膏狀,就成為蝦膏。蝦膏係華南地區、膠東半島、香港、澳門、東南亞同韓國沿海地區常見嘅海味,在使用上被定位為調味料嘅原料之一。

#澳門美食年

【城市記憶】孔教中學

前身為 “闔澳華僑公立孔教學校”。 1910 年由澳門孔教會創辦。原為私塾,後改為小學。 1922 ~1927 年增辦義學,救濟失學兒童。1941年,增辦初中,改名澳門孔教中學。

 

於1975年由當時就任孔教中學與銀業小學兩校校長的何賢先生將兩校合併,取孔教之教及銀業之業成為教業,取意“教重在德,業精於勤”。

 

*舊圖片來源:《瞬間五十年 – 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資料來源:教業中學網站

【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蝦餃燒賣

如果一盅只可以配兩件,咁一定係一件蝦餃同一件燒賣!

蝦餃 – 以一層澄麵皮包裹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有肉有筍,蝦要爽口彈牙,餃皮要薄而軟,如果係半透明可以見到內餡、餃內又有少量汁液就為最佳。

燒賣 – 原稱「梢麥」,係一款來自中國北方嘅點心,因形似北方嘅麥梢而得名。普通話嘅「麥」同廣東話「賣」近似,所以廣東人稱之爲「燒賣」。一般來講,燒賣可分為三層,由上至下依次係蟹黃、鮮蝦,以及加入香菇嘅肉餡。

 

#澳門美食年

莉娜大廈是由著名建築師José Lei於1958至1959年間設計,是澳門當時第一座設有電梯的高層住宅樓宇。大廈每個單位都以複式設計,建築師獨具匠心,僅在複式單位的下層配置公共走廊作為連結,作為大廈居民出入之用,這使複式單位的上層可擁有更多的使用面積。
隨著二十世紀下半葉現代主義建築的誕生,莉娜大廈受到當時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原則和理念影響下設計而成,使其成為澳門第一代在現代主義思潮下誕生的獨特建築作品。其建築亦見證了澳門步入採用鋼筋混凝土、水泥和玻璃建築施工方法的時期。莉娜大廈曾被稱為澳門高層住宅建築史上的最佳典範,是二十世紀澳門建築界重要的革新案例。

目前,社會對莉娜大廈是否留存存在不同意見。

資料來源:

–     澳門日報《莉娜大廈有局限難活化》https://bit.ly/2Op1FxA

–     《留住莉娜大廈》https://bit.ly/2LtfehM

–     《澳門》雜誌網站:https://bit.ly/2uVxlCE

 

【熊貓茶記 – 澳門美食篇】夾餅

夾餅,又叫格仔餅或者窩夫,係源自比利時嘅小食,將雞蛋、砂糖、麵粉、淡奶溝埋一齊,倒落個格仔形嘅模烘熱佢。

喺港澳地區,格仔餅會搽牛油、花生醬、煉奶同糖漿,再對折夾成半圓形。

 

#澳門美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