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街名小記 】伯多祿局長街 Rua de Pedro Nolasco da Silva
有超過160年歷史的伯多祿局長街(又稱白馬行,古時稱「醫院街」),是澳門第一條水泥馬路。昔日馬路的東端有一間聖辣法耶醫院(1569),故街道起初稱為「醫院街」。但居民認為醫院街的稱呼不太吉利。亦因當時此街道的渣甸洋行專營白馬牌威士忌,並豎起白馬標誌,居民就把其稱為白馬行。
1869年7月,昔日的政府正式公布該街為白馬行街。其後到1942年6月,議事公局為紀念曾任議事公局局長的伯多祿誕生100周年,便將白馬行街改名為伯多祿局長街。
伯多祿為生於澳卒於澳的“土生葡人”。早年求學聖若瑟修院,後入華政廳任翻譯。櫐至廳長。澳門更有一馬路名為“卑度路街”,其葡語名稱Pedro Nolasco。這位 “卑度路”與“伯多祿”實為一人。1882年11月15日,在其弟Miguel Aires da Silva的倡議下,當時總督決定將內港新填地一新闢道路命名為“卑度路街”。而這位倡議人,伯多祿的弟弟的名字也留在附近的一條街道上,便是“美基街”。而前醫院街—伯多祿局長街旁的醫院後街依然保留至今。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