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 | EP02】攝影、藝術與美

攝影能表達甚麼呢?

真實又是甚麼呢?

我們眼中的世界真實嗎?

圖文 | 官宏滔(Tou)
整理 | MPEA

上⼀期我以上述問題結束,這⼀期我們先來深入探討第⼀個問題。

#攝影能表達甚麼呢?

談到攝影表達,首先離不開對藝術創作的認知。藝術是甚麼?這是個長久以來討論不斷的話題。

藝術是甚麼?這明顯沒有“標準答案”,正因如此,藝術才有了無限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雖然藝術有無限可能,然而一旦涉及市場和受眾的考慮,藝術便也會受到影響。

於是,便會引申到下⼀個問題:

#創作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創作是為了得到認可?

關於這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我帶來了自己的一些早期作品,與大家分享探討。

官宏滔作品《燈塔日出》,攝於2017年,@美國羅得島州。

連城 / 攝影、藝術與美

我從2010年高中時期開始攝影,跟著朋輩⼀起學習攝影,從最基礎的“曝光三要素”開始。我對攝影⼀直有莫名的熱情,從基礎摸索到拍風光、人像、各類商業拍攝……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嘗試。2014年,到美國留學時又從大畫幅菲林攝影、沖曬、放大,到數碼攝影與後期重新再學習⼀次。經歷過無數次“創作、回顧、思考、再重新創作”的循環。

上圖是⼀次難忘的⽇出風光攝影,慢門海景拉絲效果也很柔美。我第⼀次的個人展覽基本都是這⼀類作品——風光攝影和旅遊攝影。大概很多朋友都喜愛拍或者看這類照片,大家的第⼀印象幾乎都是“哇!好美!”

#不過,然後呢?

以美為主題的攝影局限性就在此,美在依賴景色本身,來自大自然的那種美。顯然,不但局限了攝影,局限了藝術,其實也局限了美本身。

美是甚麼?是符合大眾標準化答案所以美嗎?是鮮艷的花朵?日出的光線?壯美的風景?美屬於你嗎?

傳說有⼀種發現⽣活中的美的所謂“攝影眼”,真的存在嗎?我也曾跟著“攝影眼練成”教學每天拍攝同⼀條街道,後來總結是純屬浪費時間。當然這可能因人而異,但至少我實踐後的結果是徒然。

單純專注攝影技巧在藝術創作上也許是沒有出路的。構圖、瞬間、光圈、快⾨、ISO各種技巧發展到現在,似乎一切已經被“拍爛了”,那⼀個個漓江日落、鄉村皺紋老人、黑白明度建築……彷彿各種得獎風格不再珍貴。

所以,

#攝影的本質是甚麼?

#攝影在視覺藝術之中又擔當甚麼角色?

在我看來,攝影其實與其他視覺藝術形式並無二致,單純重複已有形式探討同類話題是沒有意義的。

當代藝術要關注當下、時事、社會問題,這與攝影的瞬間性紀錄其實⾮常貼合。所以我的攝影⼀直關注身處時代下的現象和事件,這與“美”沒有直接關係。

官宏滔作品《蒙羅麗莎前的女人》,攝於2016年,@巴黎羅浮宮。

我的創作主要關注手機、人與自然、環保、澳門與大灣區、“⼀國兩制”、疫情等主題。當大家都在拍風光、花鳥、人像攝影時,我認為可以有更多元的手法來表達更多樣化的主題。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轉眼即逝的關鍵主題,還有太多數碼虛擬世界的故事值得創作。

官宏滔作品,創作於2021年,@澳門填海區。

近年人工智能、虛擬數碼世界、AR&VR、NFT、新能源和新冠疫情等無⼀不提醒著我:這個世界在全球化進與退的劇烈變化之中,加速變幻當中形成⼀個個漩渦,將對時代變化不予理會和不理解的人們吞噬。

⼀千個讀者有⼀千個哈姆雷特,那你認知當下世界是怎樣的呢?

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許多朋友曾問我,找不到自己的創作風格怎麼辦?


思考自我,回答問題。

下期再聊。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