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 】關閘-清明回鄉

【城市記憶 】關閘-清明回鄉

 

澳門本是個小漁村,原居民不多,經過不同時期來自廣東、福建的移民繁衍,人口才逐漸增加。他們來澳之後,祖墳還在家鄉,也有來澳後過世者,遺體運回家鄉下葬,所以很多人要回鄉掃墓祭祖。

新中國成立後,中葡尚未建交,以致粵澳通關需要經過一段磨合期。1951年開始,廣東省決定實施邊境管理,規定出入境人員一律須出示國內簽發的通行證。其時清明節許多澳門人都會回鄉掃墓,一般只需幾小時即可往返,而向當地公安部門申請回鄉介紹書的手續卻需花費很久時間。

當時中華總商會總、工會聯合總會等大社團與廣東省有關方面磋商,改用較簡便的方式-「掃墓證」,大開澳門人北上拜山方便之門。只要居民持有由獲承認社團提早發出之回鄉介紹書,即可在拱北口岸快捷過關。當時每到清明前幾天,出入內地者人山人海,兩地出入境部門更會提前舉行聯合發布會,介紹相關注意事項,如公佈辦證時間、呼籲注意防火等。通過關閘拱北口岸回鄉拜祭先人,成為澳門居民過清明節的一條獨特風景線。

.

備註:舊相部份為網絡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