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生活】以科研推動健康灣區——陳耀揚積極進取

        “我的名字叫陳耀揚,目前是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三年級博士生,主要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2020年,全世界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所以我的個人報告亦集中分析新冠肺炎在澳門的情況,題目為《回顧本澳首六個月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措施及成效》……”陳耀揚以此開始了他的實習報告總結。

        陳耀揚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初中就讀於培正中學,及後在高中遠赴英國升學,並在英國完成本科及碩士課程學習,取得藥理學學士學位及流行病學碩士學位,目前在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為本澳的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陳耀揚時刻關注本澳抗疫情況,同時期待透過全球的共同努力,疫情能盡快過去。所幸的是澳門特區政府處變不驚,聯同社會各界攜手抗疫,打下漂亮的一仗。他認為,粵澳在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上各自都有很好的基礎,因此在疫情控制上目前表現得相對出色,尤其在“珠澳聯防”等機制上更突顯出區域合作的重要性。

陳耀揚於2015年第一次參加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暑期實習計劃,於2020年暑假再度參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進流行病學的學術世界

        從高中起,陳耀揚便開始了越洋留學生活。他憶述說,初到英國讀書時首先要克服語言的困難,其次在生活習慣上亦要適應,例如要算好時間乘坐巴士,因為“一小時只得兩班車”。雖然文化差異令他在留英之初經常想念家鄉澳門,常常倒數能放長假回家見親人朋友、大快朵頤吃盡澳門美食的日子,但適應下來後,他開始享受在英國的慢節奏生活,並在轉換環境下對學習提起興趣,還在學校認識了一班好友,建立深厚友誼,融入當地生活。“留學期間最難忘的是遇到‘英國脫歐公投’,當時去留的抉擇成為了英國人兩杯下肚後不能避免的話題。在探望高中寄宿家庭時,我們聊了幾分鐘就已經談到了脫歐。”

陳耀揚於倫敦大學學院度過了大學本科生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耀揚與本科同學聚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高中時,陳耀揚最感興趣的科目是化學和生物,所以在大學時選擇了和兩方面都有關的藥理學。2012年,他考上倫敦大學學院,從此開啟了自己的學術道路。在三年的本科生涯中,陳耀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二時每周三下午的實驗時間,他總在實驗中體驗到科學的魅力,“有次實驗是把天竺鼠肌肉組織懸浮在等滲溶液中,然後用移液器把一定劑量的藥物滴進去,隨著肌肉收縮,桌上透過一條幼線連著動物組織的儀器便好像地震儀般記錄收縮程度,非常奇妙。”

陳耀揚提交學士學位論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靶點是新藥開發的基礎,然而,看著日新月異的藥物靶點,陳耀揚開始思考:如果可以防患於未然,那豈不是比有病才治療要更好?帶著這個問題,他決定把目標轉投向流行病學,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分佈及其影響因素。2015年,陳耀揚考入倫敦帝國學院修讀流行病學碩士課程,並於2016年取得碩士學位。他在碩士論文中探討了飲食中的鈉鉀比例對血壓的影響,“雖然研究結果很有趣,但是數據來自美國人,感覺好像還是和自己有點距離。”

陳耀揚與本科同學於畢業典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刻苦學習堅定自我

        碩士畢業後,陳耀揚回到澳門,曾在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擔任研究助理,管理前沿的科學儀器。本著希望在自身感興趣的流行病學研究上能更進一步,他在2018年考入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為博士研究生。在香港大學的學習生活令他大開眼界,身邊的人來自五湖四海, 他結交了許多海內外的新朋友,共同在校園留下美好的回憶與足跡。“我從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學習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處事方式,開拓了自身眼界和視野。”

        在校園裡,陳耀揚經常為不同研究項目埋頭苦幹,他很感恩得到導師的教導,“教授經常和我們進行艱辛的學術討論,討論持續時間很長,每一天都是一個新挑戰。”

於上海實習時進行產研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學術研究的道路很辛苦,但學術研究可以走在科學前端,探索一些從未有人挖掘過的事,這讓陳耀揚感到很有成就感。在刻苦的學習歲月裡,他學會了堅定面對各種挑戰,並特別感謝家人以及導師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幫助。

專注科研結合實踐

        在專注科研發展的同時,陳耀揚亦把握不同的實踐機會。在博士二年級時,陳耀揚有機會到上海藥企進行實習,了解產學研的最新發展。2020年暑假,陳耀揚參加了由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舉行的暑期實習計劃。陳耀揚曾於2015年參與這個實習計劃,2020年是他第二次參與。實習計劃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個人專題研究、小組專題調研、課程培訓及社會實踐等,旨在培養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陳耀揚在專家導師的指導下,與組員們“隔空合作”完成了小組專題調研《新冠疫情的社會與經濟影響》及獨力完成個人報告《回顧本澳首六個月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措施及成效》。

於美國明尼亞波利斯參與流行病學研討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從年初成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獲取截至7月初時46名確診患者的資料,並且對資料進行後續整理。另外,我亦整理了首45名患者確診到康復所需時間,發現需要約28天(四分位距為22–39天),亦從而推算出澳門在目前僅有232張負壓隔離病床的前提下,每年能處理2,570(1,846-3,272)個確診病例。這些資訊可反映出兩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首先,澳門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承載力有限,因此需密切留意社區的零星個案。其次,在承載力有限的前提下,建立方艙模式臨時治療設施的必要性需要納入長遠考慮。”

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塑造健康灣區,密切醫療衛生合作顯得格外重要。在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上,更是突出了公共衛生領域中區域合作的重要性,也突顯了社會對公共衛生領域的人才需求。陳耀揚希望能專注科研工作發展,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發揮所長,在塑造健康灣區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在科研道路上想走得更遠,必須要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希望也自己能做到這點,在流行病學研究上走得更遠。”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