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你我他】疫情下不讓成長空白——專訪疫境下的幼兒導師伍俊瑩

-序-

小城人物故事,聚焦疫情常態下基層百姓努力奮鬥的身影,展現澳門基層市民的平凡而偉大,從而“暖人心、聚民心、強信心”。

#09 疫情下不讓成長空白——專訪疫境下的幼兒導師伍俊瑩

“昨天媽媽帶我去坐飛機啊!”

“才不會啦!媽媽話現在外面好多病菌,不可以周圍去架!”

在婦聯托兒所裡,聽到兩個可能才剛會說話不久的小朋友在討論疫情時的生活,伍俊瑩老師不禁會心微笑。“原來他們人仔細細,也會知道得這麼多。”

伍俊瑩老師是婦聯托兒所幼兒導師,在托兒所工作快10年了。雖然戴著口罩,但是在交談中能感受到伍老師熱切的笑容,配上活潑富有感情的聲線,不難想像她在小朋友們心中的“好朋友”形象。

相信大家對婦聯托兒所並不會陌生,它是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屬下提供托兒服務的機構。第一間托兒所從1952年開辦,至今已經有8間托兒所遍佈澳門,每年為超過1600個家庭提供托兒服務。托兒所初設目的是為了讓更多女性能無顧慮地參與工作,隨時代變遷,現在的托兒所已不僅是提供托兒服務的地方。

在托兒所裡,伍老師和其他的同事會為班級裡的小朋友設計很多活動、互動和遊戲。小朋友在音樂、美勞或玩耍等方式中,學習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快樂地做好進入幼兒園前的準備。

伍老師為我們介紹時手舞足蹈,那也是教導小朋友時不可缺少的技巧。與小朋友維持親切的互動關係,有利於引導小朋友模仿和感受。

小朋友回到托兒所,在疫情下明顯變得不一樣。

特別的朋友仔

疫情下,恢復托兒服務必須嚴格遵守局方發出的防疫指引,包括要定期消毒、設置防水隔板、保持社交距離等。這些措施雖能保護小朋友安全,亦影響了小朋友們的生活習慣。

“幼兒回托,每天除了量體溫,提供健康碼外,還要同‘機器人’打招呼。”“機器人”是疫情發生後托兒所新添置的防疫工具。首先小朋友靠近“機器人”量體溫,然後小朋友打開雙手給“機器人”檢查,離開時,會同機器人說:“再見”。

小朋友剛開始接觸“機器人”的時候都很好奇,經過老師和姨姨的介紹後,小朋友在托兒所又多了一個好朋友─“健康檢測機器人”。

疫情對托兒所的運作及小朋友的作息也帶來一定影響及改變,在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指引下,托兒所想方設法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及充滿歡樂的活動環境。疫情穩定後,首批回托的小朋友都覺得很好奇:“托兒所不但多了‘機器人’,桌面還多了一塊一塊的膠板?為甚麼我和好朋友距離變得這麼遠了?”但經老師和姨姨們耐心的開導,小朋友很快便適應過來。雖然空間被分隔,但小朋友很快便找到了新的互動方法,小朋友發揮其想像力利用磁力玩具、貼紙和顏料等與鄰桌的小朋友進行遊戲。

除此以外,為了在防疫下盡量彌補小朋友的互動體驗,伍老師和其他同事也想了很多替代辦法。例如:隔空give me five“小朋友我哋舉高手,一齊five、five、five。”或者“哇~小朋友好叻啊!送個飛吻比你哋,有沒有收到啊?”雖然沒有實質的接觸,但卻從中感受到愛和溫暖,小朋友也會甜甜的回老師一句:“收到!”

第一時間想到各位家長

突然到來的疫情,讓很多家長也手足無措。伍老師記得疫情開始蔓延澳門時,正值春節假期,當時很多家長都帶著小朋友返鄉仍未回來。

“那時我們一直留意著新聞,突然宣佈1月29號全澳停托,我們所有老師和姨姨們都第一時間想到各位家長。”在疫情間婦聯托兒所的老師和職工們都主動與家長們保持聯繫,伍老師第一時間告知她的家長們停托的消息,同時了解家長們是否存在困難需要幫忙。

在停托期間婦聯托兒所的老師們和姨姨們,與家長聯繫便打了超過一萬七千多通電話,在記錄家長難題後滙總到總會及議員手中,向當局反映。

經過婦聯總會與有關當局的一直磋商,直到5、6月疫情開始回穩時,政府分階段推行托兒服務的友善措施。停托期間為了讓家居防疫的小朋友,不要錯失寶貴的成長時光,伍老師和托兒所同事也開始為小朋友們製作親子互動遊戲短片。像是一些美勞手工、或是音樂律動等,家長們可以透過這些網上媒介來與小朋友在家中互動。

“我們平常也有拍拍影片等的興趣,所以和托兒所其他老師一起製作了些親子互動遊戲短片。我自己也用這些影片來和我家的小朋友互動,效果不錯。”

疫情下各行各業都講求變通,對托兒所來講也不例外。托兒所根據社工局防疫指引去進行演練,例如:接送安排,回所時需出示健康碼綠碼、測量體溫、更換室內鞋、清洗雙手等;此外,班室的防疫工作也不可忽視,環境消毒、裝設防疫隔板、座位編排、創設合適的遊戲活動等;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加強對小朋友的安全保護。為了復托,托兒所做好充足的準備,堅守第一防線,職工們都積極配合政府呼籲去接種疫苗。

“當時我們研究各種防疫物資的功用和效果等,因為我們買這些物資希望它是真正能保護到小朋友。好像防水隔板,看上去都是一樣的,但材質、高度等都會影響防疫效果。到底哪些是真正有用?”伍老師和同事查找了很多資料,為了能向托兒所的小朋友們提供足夠的保護。

更多愛與關懷 填補疫情下的距離

澳門很多跨境家庭,透過簽證來往澳珠兩地照顧小朋友。疫情期間通關限制部份家長面對簽證的問題,托兒所收到家長的求助信息,及時主動聯絡家長,透過婦聯總會的議員協助家長解決難題。

伍老師本身也是兩名孩子的母親,她很明白大部分家庭疫情期間要面對很多突發情況,像托兒服務暫停等會比較徬徨和擔憂。“很多家長一時半刻真的不太容易找到幫手來照顧小朋友,獨自在家和小朋友相處時也沒有方向,應該怎樣和小朋友們互動呢?我們做的種種,希望能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盡量幫到他們。”

托兒所的小朋友年齡層是三個月至三歲,可能他們未必能理解疫情到底是甚麼,但是在聆聽他們的對話時,伍老師發現原來他們是知道現在是跟平常有差別的。在非一般的疫情下,有賴教育工作者們對小朋友額外的付出,讓小朋友們不因疫情而缺少成長的寶貴時光,而是在愛和關懷下,得到不一樣的成長經歷體驗。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