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生活】灣區升學力爭上游──馬曉茵刻苦拼搏

醫護人員仁心仁術,救死扶傷,是不少年輕人憧憬和敬佩的理想職業。矢志成為醫生的馬曉茵,正在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下稱“中大”)修讀臨床醫學專業。目前是大五學生的她談到在灣區升學的感受時表示,學醫之路縱然漫長且刻苦,但仍很高興能選擇就讀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期望通過不斷努力,爭取在專業成績上取得突破。

馬曉茵自小便對醫學感興趣,矢志成為一名醫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醫之路勤奮堅持

馬曉茵自小便對醫學感興趣,閑時喜愛閱讀醫學科普類的書籍,為未來踏上行醫之路作準備。2016年,她如願考入位於廣州的中山大學,修讀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她說:“因得知澳門不少醫生都是中大醫科畢業生,中大又是國內重點大學、華南第一學府,所以便選擇到中大升學。”

踏上學醫之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擁有悠久的歷史,開創了我國西醫教育的先河,學術科研實力雄厚,享譽國際,為社會培養出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

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擁有堪稱“魔鬼”般的課程安排,醫學生的每天就在不同科目的課程和實驗課中度過。初到內地讀書,面對陌生環境和新的挑戰,馬曉茵坦言花了一段時間適應。“學習方面,內地同學基礎扎實,老師講課速度也很快,故要勤奮溫書,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會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認識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知不足,更要加倍努力。她說:“讀醫的日子十分刻苦,專業課越來越多,每次期末考都要認真備戰。為了考得好成績,平時上課要做好筆記外,放假時也會抽時間用來溫習,不能臨急抱佛腳入試場。”

不斷探索鞏固知識

醫科生在畢業前都要進行實習,鞏固知識,積累實踐經驗。馬曉茵目前在中大附屬第一醫院當實習醫生,在她肝外科工作的她會協助醫生問診和參與手術工作,她分享說:“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不同的病例,知道如何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法。由於大四時已有見習經驗,所以站到手術台上工作,也不會特別緊張。”實習期間,她形容自己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新知識,希望藉此打好基礎,迎接未來的挑戰。

參與“一帶一路”澳門優秀大學生重慶學習交流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專業的路上不斷探索之餘,馬曉茵在機緣之下參與了一個關於中大醫科畢業生的訪談項目,獲益良多,“透過訪問前輩們,了解了更多中大醫科的歷史,也能更準確地掌握到醫科生的發展出路和前景。”

參與全國高校澳門學生論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廣州求學四年多,她逐漸享受校園生活,在繁重的學業中製造屬於自己的小確幸時光。“這裡交通便利、購物方便,基本生活配套應有盡有,假日時,我會相約同學出外散心,感受這城市的人文風情。”

熱愛跳舞勇於嘗試

參與社團,對不少大學生來說是“必修課”。馬曉茵按著自己的興趣,參加了舞蹈團、街舞團、跆拳道班、港澳台同學部和廣東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粵澳聯)等社團,積極發展個人興趣,充實自我。

表演雙人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從小已開始學跳舞,跳舞已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一部分,因此很享受每次站到舞台上表演的感覺。”馬曉茵說。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忙碌的醫學生生活中,她沒有放棄自己對舞蹈的熱情,每當順利完成一次表演後,除了感恩得到外界的讚揚外,她更會被自己的堅持所感動。

談到最難忘的一次表演經歷,馬曉茵說是大一時和一位師兄在梁銶琚堂表演一支雙人舞,“那次是我首次挑戰現代舞,包含不少高難度動作,故要不斷練習,雖然過程中受了傷,但仍沒有放棄,所幸的是演出後收穫不少好評。”

馬曉茵積極發展個人興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年中大中山醫學院新生入學,都會在全校新生前舉行莊嚴的醫學生宣誓儀式,讓新生感受到將來成為醫者的責任。疫情期間,不少中大醫者成為抗疫主力,為堅守市民的健康竭盡全力。

臨近畢業,馬曉茵表示自己已做好心理準備,承擔穿上白袍的那一份責任感。她計劃既做好畢業後回澳尋找工作機會、成為一位執業醫生的準備,同時也不排除留在灣區繼續升學,報讀碩士,繼續深造。

作為灣區升學的過來人,談到有何建議給予師弟師妹們時,她說:“來到內地讀書後,離開家人照顧,很多事都要自己做決策,有助變得更自立。內地優秀同學很多,成績上一開始可能及不上,但要調整心態,抱著遇強越強的態度,做好自己。還有就是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能認識更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也能在策劃或參與活動中訓練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