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祖國,對國家統一和澳門社會發展有著重大且深遠的意義。回歸前為準備交接儀式,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建造臨時會場,很多慶祝活動都在附近舉行,市民需要攜帶居民證出入。住在新口岸區的尹一橋,憶述當年小兒子只有九歲,一家人對回歸都倍感興奮和自豪。
1999年12月20日,尹一橋一家自發到街上與一眾市民學生歡迎解放軍駐澳部隊。因感到社會將迎來重大變化,他們亦到很多地點拍照留念。尹一橋表示,回歸前夕她參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感受到國家對澳門的重視、祖國人民對澳門的關懷,她自身亦對澳門能回到祖國懷抱充滿期盼。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尹一橋教授是現任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院長,她坦言當初並非因為特別的理想,才成為“白衣天使”:“媽媽的其中一個妹妹是護士,後來她到香港工作並與男護士結婚。他們生活簡樸健康,在家族中備受大家尊敬,給了我很多正能量,對我有很大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女性讀書及工作出路較窄,亦未有太多機會到內地升學,在從事教育工作的父母鼓勵下,尹一橋決定嘗試投身護理行業。當年澳門私立鏡湖護士助產學校(下稱“護校”)採取四年制教育,學費全免,初中畢業便可報考,但要在筆試、面試和體檢中取得較高成績才有資格被錄取。
南丁格爾是現代護理學先驅,亦是護士精神的代名詞。鏡湖護校以當時全球普遍的南丁格爾教學模式進行培訓,學生必須於學校寄宿,參與醫院護理工作,邊學邊做。尹一橋回憶當年生活從未離開過醫院:“病房就在宿舍旁邊。18個女生住一間大房,沒有風扇,每人一個抽屜和儲物格。每天早上六時晨操,七時十五分到病房工作,下午三時到課室上課,到晚上六時再到病房工作,八時參與自修,九時十五分回到宿舍休息。雖然一周有一天假期,但亦不能回家過夜,更要在晚上十時半前回校報到。”
尹一橋表示,當年的鏡湖雖然只是一個醫療機構,但已在社會起很大作用,堅守仁愛與奉獻精神,教化社會,學校亦重視老師和學生的培育工作。她說:“大家在這個環境中不斷錘煉出刻苦耐勞、勤奮樸實的性格。在共同磨練的過程中,同學間亦建立了真摰友誼,即使同屆三十多個畢業生現在已分散在美國、澳洲、香港等地,亦會每天透過通訊平台交流,互通近況。”
畢業兩年後,尹一橋在學校建議下加入教師行列。入行初期需要輪值留宿、管理宿舍,負責護理教學工作。每年畢業生離校,老師亦要清潔宿舍迎接新生入學。八十年代,她在護校推薦下到香港理工大學全職修讀護理師範課程。她特別感謝梁秀珍院長給予學習機會,亦為她創造在香港生活的條件。
當年大學教育並未普及,尹一橋形容這是人生一個大關卡:“當時我只有初中畢業的英文程度,很多課堂內容都聽不明白,入學三個月便支撐不住,想中途放棄。”在丈夫和家人鼓勵下,她最終決定繼續堅持:“可能教授亦體諒我們的難處,在教學上循序漸進,讓我取得合格成績,重拾學習自信。”2006年,五十歲的尹一橋再次面對挑戰,到香港中文大學用了八年時間,半職修得博士學位。她說:“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你的舒適圈將越擴越大。”這些經驗不單讓她獲得新知識,亦結識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同學,學習與團隊一起克服困難。她希望能將這終生受用的經歷,帶回學校與師生分享,共同向目標邁進。
順應潮流,勿忘初衷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前身是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是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屬下的機構,隨著社會進步,鏡湖亦緊貼時代步伐。1923年,為配合醫院發展,鏡湖醫院參考國家中華護士會的課程設置,創立澳門鏡湖高級護士學校。二戰結束後,全球發生戰後嬰兒潮,出生率大幅度提升。1946年,護校獲政府僑務委員會准予立案,並於1948年增設助產課程。1951年,學校改名為“澳門私立鏡湖護士助產學校”。八、九十年代,澳門社會、人口及經濟急速發展,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澳門政府建立綜合醫療衛生系統,護理人員需求大增。1989年,鏡湖護士助產學校獲澳門政府正式批准獨立註冊。除了開展長者護理人員培訓工作,護校亦安排團隊參訪境外培訓機構,資助老師進修學位,並將畢業生派到北京協和醫院學習,以達新舊兼容並蓄。
1997年,護校自發邀請國際護理專家評估辦學水平,進行課程修訂;1999年被政府認可為私立高等教育機構,提升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更在2002年開辦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尹一橋形容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代表護校在南丁格爾教學的優秀基礎下,進入高等教育的培訓模式。她說:“鏡湖往往以前瞻思維,心繫祖國,走在社會需要的前面。”2015年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來澳進行素質核證,評價學院與社區密切溝通的合作模式,認為這對護士成長十分重要,是教育系統中成功的例子。
有今日的成績,尹一橋感謝學院周金陵顧問過去一直高瞻遠矚地領導團隊發展,透過與鄰近院校建立伙伴關係,開拓交流項目,打開師生眼界,團結臨床團隊,以“手把手”形式指導學生。她說:“進步的步伐不一定要快,但絕對不能停。”學院秉持弘揚“從人到仁”的教育理念,訓練學生堅守“品格與才能並重,關懷與護理同行”的座右銘,即使有了專業知識及科學指導,亦不能放棄參與前線基層工作。
尹一橋稱:“護士就是要有南丁格爾精神,關懷和幫助弱勢。”學院教導學生“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多參與社區服務,“從人到仁”相互關懷,成為內外素質兼備的護理人員。投身護理事業,忙碌是尹一橋的生活常態,她感激丈夫、家人和工作團隊分擔家庭與教職工作,支持她參與社會事務,讓她能投入服務社會之中。
勇於面對挑戰,正面展望未來
一直從事護理教學工作,尹一橋在教學生涯裡接觸了不少年青學子。在物質豐盛的時代,青年往往易受挫折打擊。尹一橋慶幸自己為人樂觀,她建議道:“為了能讓自己過得開心,要學會在大千世界中發掘美好事物。”她十分欣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話,認為在與青年交流的過程中,應因時制宜地引導他們以開放態度來衡量事情價值,而非強硬地以傳統義務觀念作出規範。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剛迎來創校九十五周年,尹一橋期望學院能持續培訓更多新一代護士,有助應對澳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澳門回歸二十年在即,她希望年青一代能開拓眼界,積極裝備自己,與社會一起推動澳門走向區域融合,讓自己能背靠祖國、立足澳門、面向世界。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