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闖蕩北京,為夢想打拼——陳雅莉用電影記錄人生

       1999年,陳雅莉還是一位十一歲的小學生,由於雙親是新移民,一家人都對澳門的“葡國文化”感到十分陌生。陳雅莉坦言回歸前,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沒有像現在這麼密切,回歸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澳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深化同內地的合作,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A1logo
陳雅莉分享回歸感受

       2010年,正在澳門大學修讀傳播系、對拍電影充滿嚮往的陳雅莉,把握到機會前往北京參與拍攝工作,大開眼界。她說:“回歸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學習的改變。”從小就在澳門生活的她,回憶第一次踏足北京時,感覺祖國地方很大、人才濟濟,內地各個省市關係緊密。大學畢業後,她立志要當全職電影人,更隻身闖蕩北京,到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廣播電視學傳播碩士,希望可以吸收內地影視市場運作經驗。

 

抓緊時機實現夢想

       陳雅莉說,在她看來,澳門是一個和諧的小城市,在這裡有家人照顧,所以她初到北京,身處陌生環境生活時並不習慣,更因一次家中失竊,而真正感受到與很多勇闖北京追夢的人一樣漂泊的心情:“人生最不快的事,就是在困境中‘求不得’。”她感到以往自己在澳門的生活過於安逸,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而在北京有很多獨處、沉澱的時間,北京是一個讓她真正成長,變得堅強、獨立的地方。她開始領悟到要放下名利和慾望,務實地活在當下,做好現在。

A3logo
陳雅莉坦言初到陌生環境生活時並不習慣,經過一段日子才慢慢適應。

       為了踏實築夢,在影視圈取得成績,陳雅莉決定在碩士畢業前製作電影長片《沙漏愛情》。當時在商業世界中尋找資金拍澳門電影,容易四處碰壁,她慶幸在大學期間,曾努力抓緊機會打好拍電影的基礎,學習表達個人想法,透過“說故事”與投資者溝通:“機會只是一個瞬間,所以《沙漏愛情》也叫‘Timing’,告訴我們要抓緊時機。”

A4
陳雅莉大學時期拍攝大學生長片《在路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電影繪畫自己的故事

       人如果懂得閱讀,就不會感到寂寞。陳雅莉從小受父親的教育影響,十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當中著名作家亦舒的小說作品對她影響最大,讓她的電影作品充滿濃厚的浪漫情懷。“寫作”和“閱讀”一直陪伴着她在北京度過獨自生活的日子,是她與世界溝通的另一個渠道。她努力透過書本自學影視知識,希望能透過電影與社會交流。她認為“電影始於文字”,透過文字記錄腦海一閃而過的情感畫面,再揉合光、影凝聚在電影中。她希望能在電影世界,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A5logo
享受閱讀樂趣

       陳雅莉編導的作品《沙漏愛情》和《那一年,我17》,都在探討澳門的本土情懷,講述澳門回歸以來的演變、年青人在理想和現實的取捨、留戀家園和離鄉別井的選擇,是以“尋根”為基礎,以“愛情”呈現的故事。她笑言:“這是創作人的一個共通點,我們都愛自己的家,也對城市有一種迷茫的感覺,我們很想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很想知道自己最終要歸去何方。”

A6
《沙漏愛情》劇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中學起便開始製作錄像短片,電影記錄了陳雅莉人生中很多不同的時刻。她坦言拍攝《沙漏愛情》只是單純想記錄自己的情感故事和愛情觀:“故事中有很多個‘我’,有一個北京回來的女孩、一個想離開澳門卻又無法離開的人、一個為了愛情拋棄理想的人,亦包含很多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她笑說當年自己編導經驗不足,拍攝時間和經費都十分緊絀。電影上映後獲得不俗迴響,能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讓她和團隊都感到十分鼓舞:“因為故事不單在說自己,其實也在說城市、說年輕人的集體回憶,這是一部‘活生生’的作品。”她認為澳門發展變化很快,以往的電影都將澳門與五光十色的博彩業綑綁,未能反映澳門真貌。她希望能透過影像記錄城市的每個角落、每段故事,讓大眾看到澳門不同的面貌,讓這些澳門的回憶能永久流傳。

A7
陳雅莉和《沙漏愛情》女主角梁建婷受邀出席“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沙漏愛情》開啟了京澳合拍電影的先河,陳雅莉表示,雖然《沙漏愛情》的水準與標準的商業電影還有一段距離,但認為這電影是與夥伴們一起打拼的美好回憶:“我會懷念當年勇敢、瘋狂、無所畏懼的自己,永遠也不會忘記在自己二十六歲的時光,與我共同經歷、第一次參與電影長片製作的伙伴。”

A8
陳雅莉感激有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拍攝《沙漏愛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踏出舒適圈,提升競爭力

       陳雅莉計劃2019年初開拍第三部電影長片《馬達.蓮娜》。作品承接《那一年,我17》的初戀故事,以澳門新移民與移工角度出發,講述夜間出租車司機和湖南女勞工在澳門曇花一現的短暫愛情故事。不論在澳門或是內地拍電影,都需經歷崎嶇的道路。雖然不知道作品將來是否為人所熟悉,但她仍堅持追逐電影夢:“希望將來能給子子孫孫看看我創作的故事。”

A10
第二部長片《那一年,我17》記錄了年輕人的青春回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9
陳雅莉計劃2019年初開拍第三部電影長片《馬達.蓮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回歸即將二十年,陳雅莉喜見很多新一代青年人加入電影行業,讓行業得增添活力,有利長遠穩健發展。她認為,港澳歷史文化十分獨特,讓港澳影視藝術人才在內地市場更易受注目。內地影視行業發展迅速,她鼓勵年輕人在無牽無掛的年華勇敢出走,看看這個大世界:“如果過於安逸,會令自己停止進步。每當感到安於現狀時,我會更警惕自己要積極上進與反思,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

       內地的發展機會雖多,但競爭亦很激烈。她認為澳門人學習能力高,踏出澳門這舒適圈到內地發展,能磨練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學習商業運作模式,打響名號,讓觀眾認識自己。” 陳雅莉說,本地電影從業人員都是一心想拍好電影的人,但澳門電影還在艱難的起步階段,離建立成熟的商業運作尚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她希望未來能透過不斷努力,為業界帶來更多進步,“將學到的新技術帶回澳門優化改良,抱懷希望,創作自己想做的作品,將澳門的影視藝術推向更高層次。”

A11logo
陳雅莉鼓勵年輕人跳出逃離舒適圈,勇敢追夢。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