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從文學細味人情,以科研追趕時代——李麗青譯出精彩人生

        要精通多國語言並非易事,能將一種語言的精粹轉化為另一種語言,需要多年的努力學習和實踐經驗。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李麗青,是澳門資深的中英同聲傳譯員,她多年來憑着豐富的翻譯經驗,以及對文學、歷史、社會等專業知識的了解,在澳門各種大型國際會議、官方活動及科研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麗青多年來醉心翻譯工作

 

 

不斷累積翻譯經驗

        1999年12月20日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當時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李麗青,受慶委會(澳門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邀請擔任“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活動英語及普通話司儀,與市民一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

A2
李麗青參與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翻譯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麗青憶述當日活動場面壯觀,在金蓮花廣場的半空主持活動,儘管天氣十分寒冷,但她的心情仍十分興奮和激動:“是市民對回歸的熱情,讓我們能堅持下來。”

A3logo
李麗青有感翻譯人材發展前景大

        李麗青有感澳門在回歸後越來越受世界關注,從而令翻譯人材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澳期間,她被委派擔任官方口譯員。她認為,翻譯工作對世界了解澳門眞貌和身份定義十分重要。隨着近年澳門經濟發展蓬勃,口譯和筆譯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她喜見行業發展空間得到擴展:“初任教職時,根本無法想像現在的學生能有這麼多工作出路和發展機會。”

 

求學之路永不止步

        文學最能體現一個民族語言的文化底蘊。由於父母都從事翻譯及語言教育工作,在書卷馨香的薰陶下,李麗青從小鍾情於文學,亦養成認真的學習態度。原本由理科班中學畢業的她,在澳門教育機構資助下到英國修讀英國文學。她說:“文學是對美的追求,能陶冶性情,透過經歷書中的人生故事,學習擁有同理心,建立對人和事的價值觀。”她十分感激雙親支持自己學習這一門當年十分“冷門”的學科,父親亦期望自己能學有所成,回饋澳門。

A4
熱愛研讀各種書籍,吸收專科知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電視中的傳譯員十分敬仰的李麗青,回澳後順應社會發展所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她坦言當年覺得澳門地方很小,社會對翻譯工作的需求不多,除了到大學擔任教職,她亦跟隨母親參與回歸前後的官方文件翻譯工作,更協助接待來自中央政府、歐盟和美國國會等重要代表團。她認為學習文學,能為翻譯傳譯打下扎實基礎:“翻譯並非純粹將文字或語言轉換,要能更好翻譯語境中的精髓,必須掌握當中蘊含的文化。”

A5
帶領學生參與全國口譯大賽吸取實戰經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翻譯員而言,語言能力、翻譯技巧、知識面和心理素質都十分重要。對專科知識的追求,以及不斷積累各專業領域的翻譯經驗,讓李麗青能揮灑自如地進行翻譯工作。她笑言翻譯員是一本百科全書:“科技、歷史、法律、新聞、音樂等都有涉獵過。”翻譯與文學現已成為李麗青生活的一部分,她希望能將對語言文化的熱誠感染學生,薪火相傳。

A6
希望能將對語言文化的熱誠感染學生,薪火相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捉緊機遇一展所長

       為積極回應本澳經濟發展需要及致力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方向,澳門大學於2014年成立翻譯傳譯認知研究中心。李麗青近年投入大量時間,將科研成果結合教學,透過頂尖儀器,跟蹤測量翻譯員的眼球運動和腦部運作,探究大腦作出抉擇的模式,找出更具效率的翻譯策略和訓練方式。她認為利用科學技術,能更有效培訓出優秀的專職傳譯員:“筆譯可以慢慢再作修改,但傳譯工作要爭分奪秒,需要找出更快、更省力的翻譯策略。”她慶幸自己小時候興趣廣泛,雖然中學時期研習理科十分艱苦,但所得的知識對她現在參與跨學科研究工作有莫大幫助。她說:“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發展,捉緊機會求學問,將來總會用得到。”

A10logo

A7
李麗青與工作伙伴致力研究眼動儀及近紅外線光譜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機器翻譯的準確率以驚人的速度提升,人工智能已是翻譯員不能忽視的必修課題。李麗青認為,時下不少學生天資聰穎,在新技術的使用上經常都“走在老師前面”。除了學習使用機器及互聯網輔助提高翻譯質量與速度,師生間亦會交流如何利用科技掌握最新資訊。她坦言會將自己與機器作比較,看看人手翻譯在哪些方面能更有優勢。未來的人工智能可以擁有“人性”並非異想天開,面對科技挑戰,她認為現今的翻譯員應善用能面對面進行溝通的優勢,提高獨立思考及創造能力,加強自身語言文化素養,精益求精,依靠靈活的臨場應變能力和經驗,利用雙語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A8
李麗青與研究團隊一起調試眼動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世界譯壇名人Susan Bassnett曾說:“一個國家、民族、地方在轉型過渡的時期,就是翻譯員發展的最好時機。”正如中國著名翻譯家唐聞生在到澳大講學時對學生們指出,作為有志投身翻譯專業的青年,澳門的學生是處於“對的時間、對的地方”。回歸邁向二十年,澳門開始進入另一個轉型時期,與內地和國際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面對各種機遇,李麗青看到翻譯行業正向更自由廣闊的天地邁進:“國家給予澳門肩負國際交流平台的重任,讓我們有機會在世界舞台上一展所長。”身為資深譯員的她,至今仍不斷捉緊機會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與頂尖學者交流。

A9logo
身為資深翻譯員的李麗青,至今仍不斷捉緊機會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與頂尖學者交流。

        李麗青鼓勵新一代年輕人把握機遇和發展前景,裝備自己,無懼挑戰,充分發揮澳門人溫和友善、胸襟廣闊的特質,持開放的思維模式,迎接區域和國際融合,推動社會發展,將國家的文化故事翻譯出去。

李麗青鼓勵新一代年輕人把握機遇和發展前景,裝備自己,無懼挑戰。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