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以熱誠服務社區,以專業參與議會——宋碧琪真誠為民

      1999年澳門回歸,準備升讀中學的宋碧琪跟着街坊走到關閘,親眼見證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一刻,當時沿路擠滿了夾道歡迎的澳門居民——這是她童年對回歸的深刻印象。年紀小小的她親身感受到當時澳門居民對回歸的期待心情,就像迎接家人一樣親切。

 

回歸讓一家“團圓”

      宋碧琪是現任澳門特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同時身兼多個社團領導職務。她自言自己這一代人完全受益於澳門回歸後的發展。回歸以前,澳門經濟差,失業率較高,從事建築行業的父親只有在外地工作,才能有較好的收入支撐一家的開銷,而媽媽則在製衣廠當工人。暑假的時候,作為家姐的宋碧琪還要帶着弟妹,在工廠剪線頭幫補家計。直到回歸後,澳門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環境才有了很大的改變,特別是治安,宋碧琪說:“回歸後澳門人回流的情況多了,也加快了,我父親也在2000年回流澳門工作,一家人終於可以團圓。”

A1_LOGO
澳門回歸讓宋碧琪一家團圓

 

 

受惠回歸,成為家中首位大學生

      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的財政情況逐步改善,並加大力度向教育事業投入資源。宋碧琪回憶說,童年家中經濟狀況不佳,連她在內的兄弟姐妹四人要讀書,對父母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當時,適逢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惠及學生的政策,如向全澳學生提供書簿津貼,小學、初中享受免費教育等;到她讀高中時,正好遇上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出台;到升讀大學時,她申請了特區政府獎助學金計劃,以貸學金方式完成了大學學業,成為家中的第一位大學生。宋碧琪感慨地說,她的幾個弟妹都是這樣走過來,同樣都受惠於特區政府的教育資助政策。

A2_LOGO
宋碧琪受惠於回歸後的澳門特區政府教育資助政策,成為家中第一位大學生。

 

參與社團,認識社會

      “澳門社團的社會資源比較豐富,令我這些基層學生有機會利用社團的平台提升自己。”宋碧琪在學生時期便了解到澳門是一個社團社會,她亦在參與社團的工作中提升了自我。就讀澳門濠江中學期間,宋碧琪透過學校學生會的推薦,加入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通過社團舉辦的不同類型和性質的活動及交流團認識社會,更令她有機會走出澳門,走進內地,甚至到海外不同國家和地區擴闊眼界,也讓她認識了不少朋友,鍛煉了個人的成長。可以說,宋碧琪是跟隨澳門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人,她很感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的帶領下,澳門在回歸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他們這一代人才能在澳門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A3_LOGO
宋碧琪憶述學生時期參與社團工作

      中學畢業後,宋碧琪進入澳門大學修讀法律專業,其後開始參與澳門青年聯合會和澳門婦女聯合總會青年協會的工作,進一步接觸社會事務。2008年,她開始參與鄉會團體工作,並在2009年第一次受邀參與立法會選舉。2010年,宋碧琪大學畢業,她選擇了到民眾建澳聯盟(下稱“民建聯”)全職參與社區服務工作,主力負責開展大廈工作。在澳門,很多舊式樓宇住宅沒有成立業主會,當遇上樓宇需要維修等問題,往往舉步維艱。宋碧琪的團隊主要協助開展相關工作,例如協助居民成立大廈業主會,處理大廈內部糾紛,跟進非法旅館、大廈滲漏水等衍生的問題個案,同時也加強大廈業主會的培訓、組織文娛康體活動,提升大廈居民的凝聚力。

投入社區服務

  宋碧琪還記得第一天到民建聯工作時,前輩就帶領她到一幢已有廿年樓齡的大廈參加業主會,當時討論的主題是該大廈的維修保養問題。她對這次會議印象深刻:“現場有業主指大廈大堂已顯殘舊,也有業主擔心部分缺少維修的設施對長者出入會構成危險。適逢當時特區政府推出‘樓宇維修基金計劃’,所以大部分業主都希望藉此對大堂進行翻新工程。事實上,在此基金的支持下,業主基本上都不用再出資,無奈有兩名業主反對,認為大堂情況良好,無需維修,為此出現口角,現場氣氛鬧得很僵。”

A4
在颱風過後與義工隊一同幫助大廈居民清理垃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次與會經歷令宋碧琪明白到,跟進大廈工作會接觸到不同的群體,做好大廈工作,能切實幫助居民提升生活質素,她認為值得繼續做下去。但要把工作做好,必須理解每位居民的想法,因不是大家都對大廈管理有統一的共識,有些居民可能還停留在以前的想法,認為一動不如一靜,“不要搞那麼多麻煩事”,尚未理解物業的價值及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宋碧琪認為這是大廈工作團隊努力的意義,為的就是幫助和服務居民,努力提升居民的大廈管理意識,“澳門經濟發展了,社會環境有很大的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應該適時得到提升。”

推動大廈管理困難重重

  宋碧琪身兼澳門樓宇管理仲裁中心仲裁委員會委員,她指現時大廈管理工作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多年來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回憶說,有很長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在大廈管理問題上並不積極,因當時的固有思維認為大廈住宅是私人業權,公權力無必要插手,而事實上因法例的不完善,當時政府在公共行政或法律層面上確實也沒有插手的空間。因此,以往即使宋碧琪的團隊邀請政府部門代表參與業主會,他們也未必會到,推動大廈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難度。

A5
宋碧琪到大廈了解問題所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她說:“現在政府對大廈物業管理的支援加大了資源投放,也明白到這不是單純的私人業權問題,而是涉及到社會穩定的問題。大廈問題管理不了,居民生活問題也處理不了,最終是會影響社會運作的。”宋碧琪指這種轉變得來不易,是靠着社團和立法會議員多年的努力,透過社區工作和推動修法立例,包括推動《分層建築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規範物業管理發牌制度的《分層建築物管理商業業務法》等,才逐步達成的,這些推動工作需要堅持,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可以馬上看到結果的。宋碧琪表示,現時政府對居民成立業主會提供一些會議津貼,但相較以前,初期成立的業主會是沒有任何資源的,她舉例說:“例如一棟大廈有一千多戶,需要向每一戶都發出雙掛號信通知,這個成本是很高的,除非義務幫忙的業主自己掏腰包。在有津貼後,業主會在成立初就不需為籌錢而煩惱。另外,若業主會出信邀請,政府房屋局也會派同事來參與,有了公權力在場,對整個大會的氣氛、對業主會的信心,以至與會者的心理和情緒,都有積極意義,這樣亦有助審視會議的進行及各項程序是否符合法律。”

A6
於市民服務日上為市民解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闖入議會,且學且行

  在2013年澳門特區第五屆立法會議員選舉中,宋碧琪以“澳門民聯協進會”第三候選人的身份於選舉中當選,成為當時進入議會年紀最小的“80”後議員。2017年,她以“澳門民众協進會”第一候選人身份出戰澳門特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選舉,成功獲得連任。

A7
宋碧琪進入議會為民發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宋碧琪感謝廣大市民的支持和團隊的付出,她坦言當初對於自己能進入議會,完全是意料之外。法律專業出身的她,很清楚“改良漢狄法”(澳門立法會選舉的議席分配方法)的機制,以第三候選人身份當選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她回憶起當選的心路歷程時說:“當選之後,就要面對結果,要思考往後要怎樣做,對於一個後生女來說,要從哪裡做起真的是一頭霧水。好在自己本科讀的是法律,在理解上、程序上,自己有一定的基礎。但是進入議會始終是個全新的經歷,立法並不是單純地考慮技術問題,更多的是利益的平衡,很多東西需要慢慢理解,所以最初抱着學習的心態做好每一天。”

A8
宋碧琪和團隊經常舉辦不同活動,以收集社情民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宋碧琪坦言剛擔任議員時非常不習慣,她笑言自己比較年輕,對社會了解的深度和廣度還要不斷加強,幸好有團隊的支持。為了掌握好社情民意,她和團隊經常舉辦以居民為主的社會議題座談會,在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再考量整個法律制度、政策應怎樣運行,以便在立法會討論中為居民發聲,提出對社會長遠發展有利的意見。

滿腔熱血,用心為民

  年輕的宋碧琪憑着單純樂觀的性格和滿腔熱血,以熱誠和“只想把事情做好”的幹勁,認真對待當下的每一天。對有心參與社會事務的青年,她以過來人的身份建議,無論從事甚麽行業,首先一定要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感興趣,用心去做,“否則你會好痛苦,因為逼迫自己去做是沒有意義的。”她亦強調應在工作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以參與大廈管理和議員工作為例,意義就是能幫到他人從而感到快樂。你可以透過提出建言、協調溝通,從而幫助居民解決即時的問題。例如申請公屋問題,有些個案真的很困難,如果我們知道政府有哪些臨時措施可以幫助這些居民,起碼可以讓他們能有瓦遮頭。又例如醫療問題,有時看醫生需要排期很長時間,但病痛難忍,老人家怎捱下去?我們從中幫忙即時溝通,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居民的燃眉之急。”

A9
宋碧琪為能幫到他人而感到快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社區工作到推動立法,宋碧琪一步一步地走過來,那些促進社會建設、讓居民受益的一切,就是她內心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是推動她堅持工作下去的動力。下一個十年,宋碧琪也將秉持這顆為社區服務的心,繼續走下去。

A10_LOGO
能促進社會建設、讓居民受益,是推動宋碧琪堅持工作下去的動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