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釵現職澳門科技大學創業就業發展中心協調主任,亦是現屆澳門青年聯合會(下稱“澳門青聯”)副會長,同時身兼多項社團職務,在此之前,她曾任學聯會員大會主席、澳門青聯理事長等。從學生到社會人,她的人生軌跡與青年工作緊密相連。
以心育人,鍛煉自我
陳秀釵在大學畢業時,適逢澳門東南學校恢復開辦中學部,她選擇了到東南學校任職中文老師,她說:“在東南學校任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鍛煉,這是我出來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相對於社團的青年工作,怎樣教學、怎樣管理學生,是一件需要重新學習的事情。”在東南學校任教的日子裡,陳秀釵擔任過班主任、學生會導師,與學生和家長交流的經驗對她往後繼續從事青年工作有莫大裨益。“幾年的教師生涯令我明白‘言教不如身教’和青年基礎工作的重要性,也讓我至今依然銘記在心。我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學生,很多當年教過的學生現在還不時有聯絡,有時間大家都會相聚交流近況。”
在教學的過程中,陳秀釵沒有放棄進修學習的機會,報讀了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課程。2005年,取得碩士學位的陳秀釵離開教壇,希望在個人職場生涯上尋找更多挑戰。當年正好是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年,陳秀釵首次參與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團隊。從組織、動員,到台前幕後,參選的經歷令她得到寶貴的鍛煉機會。雖然陳秀釵最後沒有進入立法會,但她的表現和能力受到了身邊人的認可。選舉過後,在因緣際會下陳秀釵獲時任立法會議員陳明金的邀請,其後加入陳明金議員辦事處,進一步了解了立法議員的工作。
願為青年擔當開路人
2006年9月15日,澳門青聯正式成立,在澳門特區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開展各項青年服務工作。陳秀釵作為副理事長兼大會秘書,全程參與了澳門青聯的籌辦和成立。陳秀釵笑言自己是“開荒牛”的角色,接受籌辦的重要任務對她來說確實壓力不小,但她本着為澳門青年工作盡力的心,出色地完成了獲交託的重任。她說:“從學聯到青聯,雖然兩者都是為青年服務的社團,但性質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區別。青聯旨在廣泛團結聯絡各界青年及青年團體,要面向不同界別的年輕人,包括專業界別、鄉親組織、社會服務團體的青年朋友,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青年人是澳門的希望,如何團結各界青年,培養青年人才,這成為了陳秀釵的工作重心。青聯成立後不久,陳秀釵便開始與時任會長商討如何搭建更廣闊的平台以培育優秀的青年一代。
2008年,由澳門青聯主辦的“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應運而生,作為主要負責人,陳秀釵一手籌備了這個澳門青聯的品牌活動。至2019年,該活動已踏入了第11個年頭。見證着該活動由零開始到今天成為澳門青聯的品牌活動,陳秀釵不無感慨地說:“‘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每年能夠培養一百名青年,活動深受青年人歡迎。活動由一開始透過邀請不同社團推薦派員參與,到現在眾多公務員、教師等不同行業的青年以個人名義報名參加,證明了這個活動品牌在各界青年中的認受性強,澳門也有越來越多的青年關注社會時事,希望提升自我,這些都是明顯的進步。”
提高青年創新創業思維
陳秀釵表示,創業就業發展中心對科大畢業生的升學、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追蹤調研工作,她指澳門生主要的畢業出路為就業,繼續升學的比例不高,創業的熱情不大,主要原因是澳門就業市場好,大家不願放棄較高薪酬的就業機會而選擇有風險的創業,因此有超過九成的澳門生都選擇了就業。與澳門生不同,內地生多會考慮創業,他們在創業方面有幾個優勢,一是有不少朋輩好友在內地讀高校,有創新項目可以合作,二是有不同省市地區的人脈和父母的支持,令他們創業起步更容易。因此,內地生在創新創業比賽中得獎的機率較高,選擇創業的學生中九成都是內地生。近年,陳秀釵專注於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提高澳門生的創業熱情。她說中心成立之初,只做一些簡單的創業分享會、生涯規劃分享會,或邀請一些成功的創業家和學生互動。2011年,中心的創業培訓工作開始系列化,如開辦創業課程、舉行創業計劃書比賽、一周實戰經營攤位的比賽等,深受學生歡迎。
認清前景,調整自我
陳秀釵認為,雖然澳門現時就業市場好,但澳門青年要明白社會在發展,鄰近地區也在發展,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出台後,在充滿挑戰的同時亦充滿機遇。
她說:“有幾個明顯的優勢可以看到,一個是澳門太局限、太小,多元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提供不到多元就業機會和市場時,我們可以利用大灣區不同的產業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特別是珠海橫琴,兩地優勢能夠結合。”她指身邊不少澳門同學的家鄉就在大灣區城市中,有資源有人脈,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優勢。
誠然,陳秀釵認為大灣區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逐步完善,“現在我們比較關心的是法律問題,我早前也隨特區政府的交流團到內地幾個創業園了解情況,深圳前海是一個較成功的案例,很多香港的稅務規定也適用,說明了只要各方配合,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是有很大空間的。”
對於未來如何推動澳門青年的人才培養,陳秀釵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實各地都在搶人才,事實上澳門也缺人才,澳門特區政府應該思考怎樣招攬人才,我們也要考量怎樣培養人才。總體而言,在條件允許下,澳門青年可以嘗試在大灣區發展,鍛煉自我,同時把好的經驗帶回澳門,而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也要從實際上多支持青年人,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青年人向外發展,開闊眼界,提高自身能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