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遊蹤】新聞人要有一顆無畏的心——專訪中國人民大學澳生王鞠

       王鞠在高中時一直不知道自己擅長做甚麼、對甚麼感興趣,因此在挑選大學專業的時候她也費了一番心思。最後,她決定在可選選項當中逐一剔除不感興趣或者不喜歡的專業,最終選擇了新聞學。當時,招收新聞傳播學專業新生的學校不止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一家,還有其他學校,王鞠折算了一下自己的考試分數,認為自己對考取人大還算有把握,便報名參加了人大的保送面試。這也是王鞠升大選校的原則:先挑選自己喜歡的專業,再考慮學校。

edf
就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專業的王鞠

 

人大與新聞學

       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沒有錯。“人大是一間很好的學校。整體氛圍非常好,你在這個校園裡幾乎每天都能遇到新的驚喜。比如有天出門,你可能就在拐角的小草坪旁看見有人在彈吉他、唱着你的‘飲歌’,你會忍不住駐足細聽。也許它的校區不及武大(武漢大學)的大,飯堂不及北師大(北京師範大學)的便宜和好吃,名氣不如清華(清華大學)和北大(北京大學)的響,但它各方面的條件仍算上乘。進入人大的校園,你很難對它的某一方面給出一個不好的評價。”

002_2017-2018學年人大國際文化日澳門攤位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2018學年人大國際文化日澳門攤位合照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2017年底國家教育部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第一。據王鞠介紹,人大校內幾乎所有專業都會開設一些與新聞學相關的課程,這是校方有意培養各學科學子“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人大新聞系多年來一直堅守傳統新聞學的陣地——紙媒和廣播電視領域,並堅信“經典(傳統)永不過時”。同時,相比其他專業,人大的新聞學專業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實踐機會,如校內創辦的報刊便是供學生在實踐中驗證書本知識的一個很好的平台。

003_專業課的上課地點之一“人大新聞學院演播廳”(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專業課的上課地點之一“人大新聞學院演播廳”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她補充道,儘管人大是一個學術氛圍濃厚的高校,但教授們一點都不古板,對學生們來說他們亦師亦友。教授們的平易近人給王鞠留下了深刻印象:某次一位教授開了一席講座,因天氣炎熱,他特讓助教買來奶茶,讓學生們一人一杯分喝以消解酷暑,並用很幽默的口吻與學生互動;學生玩手機已成大學課堂的常見現象,但負責任的教授會留心記下有較多學生玩手機的部分,並在課後咨詢學生,“教授會問我們哪一部分講得比較枯燥,和我們商量今後哪一部分內容需要調整。”王鞠說,有豐厚學識的人講起笑話來也會更有意思、有深意,同學們也會很樂於出席他們的課程。當然,和教授們之間輕鬆的相處方式並不會給王鞠和同學們帶來學業上的輕鬆:“高中時老師會等我們做完筆記再繼續講下去,或者課後直接給我們課堂講義資料,但在大學課堂上,老師講課很快,經常會跳着講,你可能都來不及做筆記。很多同學會直接把電腦帶到課堂做筆記,有時連打字都打不過來了,就會拍照或者錄音存檔,學習強度是很大的。但若相對其他專業而言,我們專業已經算是輕鬆的了。”

004_專業課前往參觀人大舊址合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專業課前往參觀人大舊址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踏入人大的校園之前,王鞠已到過北京多次,“之前都是跟隨一些假期的交流團來的,每一次都是短期停留,但足以讓我對這個城市產生很大的好感。不過畢竟不曾在北京長期待過,所以入學前我還是會有很多顧慮,擔心實際情況與我的想象會有落差。”實際上王鞠也遇到了不少學習生活上的挑戰,比如大多數澳門生都會遇到的南北文化差異、港澳台學生間的差異、甚至是澳門生之間的差異,但經過一年的適應期後,現在的她基本能完全克服這些不適感,“相信很多澳門學生在入學前都會聽到不少前輩們反映說澳門學生來到這裡之後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其實不用太擔心,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你會慢慢適應的。就我認識的人來說,我暫時還沒見過有誰是適應不了的。”

Processed with MOLDIV
王鞠參加北京(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活動,並獲選為傑出理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而對王鞠而言,新生生活中最難克服的一點,便是“認清並接受自己的不優秀”。“畢竟在澳門的時候,自己的成績還算優秀,哪怕有師兄、師姐幫我們做過心理準備,也是真正到了那個環境時才會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不足。一開始是不能理解的,我明明都那麼努力了卻還是不如別人的分數高。”幸好在學校港澳台辦公室老師們的幫助下,她獲得了一些研究生師兄、師姐的指導,並最終順利通過數學期末考試,也是從那一刻起她開始覺得似乎再也沒有在人大克服不了的困難。她開玩笑道:“考完數學後,感覺自己適應了整個世界。”

006_在2017-2018學年春季學期的素質拓展活動中擔任負責人之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2017-2018學年春季學期的素質拓展活動中擔任負責人之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鞠認為,人大以“師兄”、“師姐”而不是“學長”、“學姐”來稱呼前輩是一件很有深意的事情,“人大的師兄姐們就真的像老師一樣,能教給後輩很多東西,給予你幫忙。”她回憶自己在入學前就因各種未來的不確定因素頻頻請教在新生群中認識到的師姐,師姐事無巨細,知無不言,甚至連王鞠沒想到的問題也會主動提醒和告知。入學後,她亦在師兄姐們的幫助下學習了不少視頻剪輯需要用到的電腦軟件知識。之所以在視頻剪輯方面對自己有所要求,是因為王鞠今後想在這一方面有所發展,“我們學校的新聞學比較側重理論基礎的研究,目前較少教我們這方面的東西,但我個人比較想走偏傳播類的路,如新媒體等。”因此,她在大一暑假便開始尋找實習機會,並於澳門某機構負責新媒體運營相關工作,“剪剪片子,整理整理圖文,”王鞠笑說。她表示工作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能都是她主動自學或請教他人所習得,“但學校的知識並不是完全沒有給我帶來幫助,比如新聞寫作就教會我更好地編寫新媒體文案。”

007_14級師兄師姐的畢業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14級師兄師姐的畢業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要有一顆無畏的心

       結束大一生活的王鞠坦言到現在還是有點迷茫,因新聞專業的就業前景並不算十分樂觀:“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收的學生也特別多,澳門的高校也有這個專業,一些不是這個專業的人也會想進入這一行業。我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非新聞專業出身的人表現一點也不遜色,甚至更好。”但她並沒有就此氣餒,“還是要繼續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這或許是她在新聞學專業中所收穫的品質——堅毅。“我們寫一篇稿子,改上二十次都是有可能的。刊出去的東西是面向大眾的,我們需要為自己寫的東西負責。”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中,她鍛煉出了自己的“耐心”,抗壓能力的上限也不斷在突破。

006_“北見畢散”畢業晚會司儀
擔任“北見畢散”畢業晚會司儀(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及給想選擇新聞學專業的師弟妹們的建議,王鞠說:“做新聞人,首先你要有一顆無畏的心。要敢於接觸並接受陌生的人和事,不要怕錯,也不要怕改正錯誤。準備好了這一點,就足夠了。”但王鞠自覺現在的自己尚未能自稱為“新聞人”。“我現在還擔不起,做不好的話我怕對不起這三個字。”對她來說,這是沉甸甸的三個字,意味着無上的責任感,但她對這三個字所包含的一切仍抱有嚮往,“我仍會先努力嘗試做我該做的一切。”

 

 

合作單位:
新青協LOGO

 

 

 

鳴謝:北京(高校)澳門學生聯合會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