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 】讓“故事”改變生命──記澳門選美連盟探訪貴州留守兒童

  在我們這個城市,沒有戰爭、天災、饑荒⋯⋯能有免費教育、能在父母身邊、能健康快樂,難道不已經是一種幸福了嗎?在中國內地部分地區,不少父母離鄉背井到大城市打工養家,孩子獨留家中下田種植,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並不罕見,和父母長期分開的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這些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需要更多愛的關懷和陪伴。為了支持樂施會幫助留守兒童及發展“新一千零一夜”項目,澳門選美連盟與澳門樂施會合作進行義賣籌款,更親身送“愛”到貴州。

A1
(左起)秘書長葉沛文、女歌手蘇俏慧、理事長伍家怡、楊埕以及副理事長冼韻怡一同送愛到貴州(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選美連盟送愛到貴州

  澳門選美連盟於2015年底與澳門樂施會合作舉辦“滿滿愛義賣大行動”,透過市集或時裝店等地方義賣、舉辦戶外瑜珈活動、呼朋引伴捐獻等等途徑籌款,所籌得的款項透過樂施會捐贈到貴州,幫助一班留守兒童及發展“新一千零一夜”項目。今年四月底,澳門選美連盟理事長伍家怡、副理事長冼韻怡、秘書長葉沛文、成員楊埕及女歌手蘇俏慧更親身到貴州探訪六日五夜,了解計劃的成果。

  理事長伍家怡表示澳門選美連盟欣賞樂施會的理念:“樂施會希望達到助人自助的精神,希望受助者不是不勞而獲地獲得資助,而是能自己發展生計。例如,我以前探訪過雲南農村,他們需要擔水種植,而樂施會會資助他們建水管,但有一部分的資金還是要他們村民自己集資;甚或會作為他們的擔保人向銀行借貸買牛羊等等;也像我們這次探訪籌備的時候,打算買一些畫筆等文具過去給他們,但樂施會建議我們只帶糖果等小禮物當作是玩遊戲的獎勵就好了,這些理念都在項目進行或親身探訪時讓我們有更深入的理解。”

A5 with logo
理事長伍家怡和副理事長冼韻怡覺得這次旅程獲益良多

留守兒童需要更多關愛

  在這六天五夜的行程裡面,選美連盟代表拜訪了不同的學校,接觸了不同的學生和老師,了解到現時的教育情況,伍家怡說:“他們的狀況已經不是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內地的學校硬件資源尚算可以,最大問題卻是軟件,師資不足成為主要的問題,有些學校全校只有一個音樂老師,就算學生排了課表要上音樂堂,也會因為沒有老師要改上其他課。內地教育也開始改革,由農村殺校並合併到城市,孩子上學的生活成本負擔高了,他們和家人分開成為了留守兒童。”

A2
和當地小朋友一同玩遊戲(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2013年5月發佈的一份中國官方機構的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據估算已超過六千萬。他們從小和父母分離沒有得到關顧,心理問題是隱患,可能會孤僻內向、情緒消極或是暴力傾向等心理缺陷症狀出現。副理事長冼韻怡說:“有位留守兒童只能和叔叔同住,但因為不喜歡叔叔所以平日都沒有交談,有時甚至會發脾氣摔東西。”有些心理的問題並不是能用金錢捐獻就能簡單解決的,幸好,樂施會推出“新一千零一夜”項目安撫他們的心。

A3
派發糖果當作遊戲獎勵(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睡前故事”改寫留守兒童人生

   “新一千零一夜”是為留守兒童度身訂製的項目,從小一到小六,每晚都會為住校學生播放睡前故事,來安撫他們安心入睡,這計劃已讓貴州逾四十九家學校及逾一萬六千名住校兒童受惠。每晚播放的故事種類繁多,有民間故事、偵探故事如《福爾摩斯》、章回小說如《水滸傳》等等,每晚像連續劇一樣準時播放,讓小朋友都期待臨睡前這個小時光。

孩子們都乖乖待在床上等待每晚的“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孩子們都乖乖待在床上等待每晚的“新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伍家怡聽到老師的回饋說成效顯著:“學生的性格出現了變化,如以前每晚宿舍都會吵鬧失控,但現在學生們會乖乖梳洗完畢,準時回到床上等待聽故事;更有些本來性格內向的學生變得外向活潑了;同學們間以前可能會吵架打架,但因為睡前故事讓同學間話題多了,留守住宿的同學更會分享昨晚聽到的故事給沒有住宿的同學,也有同學從故事中學會要有禮貌,這些都讓同學之間的關係更緊密;有些說着農村方言的小朋友聽了故事讓普通話發音更標準;有些更會自發到圖書館找故事下集看;學校更會舉辦講故事和聽後感比賽。”故事讓留守兒童開闊對世界的認知,發揮了想像力,更從故事裡學習了做人的道理,小小的睡前故事,卻潛移默化地改寫着留守兒童的人生故事。

和孩子聊天,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孩子聊天,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爸媽的陪伴是最大的願望

  小孩最需要父母的愛,但留守兒童卻從小就要學會獨立自主。伍家怡說:“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五歲時還沒能上小學,父母已經出城打工,只有他自己一個住,自己煮飯打理自己的起居飲食。這是我們都無法想像的生活。當問到他們有什麼願望時,他們的願望就只是爸媽放假時能帶我去玩,能陪自己。”

A8
伍家怡感受到善款用得其所,透過計劃去改變着現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在學校學習知識,希望能改變命運,學校成為另一個家,校長、老師成為他們的“父母”。冼韻怡說參觀學校時能看到學校的熱誠:“校長老師都悉心栽培孩子,除了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外,還教他們耕作、陶瓷等知識和手藝,看見了在各方辛苦努力過後的成果在學校裡發芽,改變着留守兒童的人生,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這次探訪是一趟既難忘又快樂的旅程。”

A9
經過各方辛苦努力過後的成果在學校裡發芽,改變着留守兒童的人生。(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