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 】挑戰自我,“繩”夢飛翔──專訪澳門繩索協會

  繩索除了可用於康樂運動外,也是一種保命的工具,例如探洞、登山、地盤工作、舞台設計等都需要用到繩索技術。為了將這項技術推向更系統性、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崔柏釗、鄭嘉威等一班本地繩索愛好者於今年三月成立澳門繩索協會,為有興趣接觸及發展繩索技術的人提供交流平台,未來會舉辦培訓課程和組織活動,讓更多市民認識和了解繩索技術。

A1 with logo
崔柏釗(右)和鄭嘉威熱愛“玩繩”

繩索引領探索秘景

  繩索協會成立前,本澳已集結一群繩索愛好者。其中不得不提人稱“繩索界大師兄”的黃國榮,他最初接觸攀爬運動,後來轉玩高空繩索,並組織志趣相投的朋友一齊“玩繩”。眾人初期在澳門發掘具有“玩繩”條件的天然岩壁、洞穴,例如大擔角、蝙蝠洞等“秘景”,之後將“玩繩”的足跡延伸到外地,組團到廣西、貴州探洞。

A2
今年三月,澳門繩索協會正式成立。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8年由香港移居來澳的崔柏釗,在一次青少年活動上與“大師兄”結緣,在對方邀請下,他首次接觸高空繩索,並徹底愛上這項運動,“當晚我們到路環九澳聖母村的蝙蝠洞‘玩繩’、‘玩飛索’,還一起行夜山,期間搞了個戶外烹飪比賽,氣氛熱鬧。”

  出於貪玩和好奇心驅使下,崔柏釗自此定期跟着“大師兄”去探索不同的地點,“當時經常出來‘玩繩’的人不多,但兩至三人即可成團。隨着練習的日子久了,我也由當初的一無所知,變得越來越沉迷。雖然具有挑戰性,但只要敢於嘗試,刻苦接受訓練,很多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令人着迷的是,‘玩繩’可以令我停留在一些常人沒法企及的地方,看到不一樣的美麗風景,感覺好正。”

A3
停留在一些常人沒法企及的地方,看到不一樣的美麗風景!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命懸一繩穩中求變

  崔柏釗表示,目前在澳門玩高空繩索的中堅,大多屬業餘性質,但承襲了前輩教落的一套玩法,非常着重安全。他說:“‘玩繩’講求‘科學化’,甚麼都要有數據支持。例如用繩索去到目的地的方法有很多,繩結也有很多種,究竟哪個方法最適合,當中有甚麼利弊,全都要周詳考慮和分析。此外,亦要注意各種器材的使用需知和保養情況,畢竟這是一項‘性命攸關’的運動。”

A4
“玩繩”講求“科學化”,事前工夫要準備周詳。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問到家人會否擔心他“玩繩”時發生意外?崔柏釗坦言結婚前曾帶女友(現在的太太)一齊去“玩繩”,讓她見識到自己參與這項運動的投入和認真,從而打消對方胡思亂想的念頭。

  崔柏釗說:“最初‘玩繩’是出於好奇,後來接受專業訓練,覺得這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我們曾指導青少年接觸這項運動,是想栽培他們成為技術員嗎?不是的,反而是想訓練他們的心理質素,提高自信,克服恐懼。此外,繩索技術還能應用生活上,學習這項技能和系統知識,有助提高你的分析和適應能力,對你在現實生活中做判斷大有禆益。”

不斷練習學無止境

  鄭嘉威是運動愛好者,好奇心極強,曾參與獨木舟、扒龍舟、行山、攀岩等運動。在攀岩教練的提議下,他2014年開始接觸高空繩索,亦從此成為發燒友,用他的話就是對“玩繩”到了“泥足深陷”的地步。

  2015年,嘉威因打籃球十字韌帶受傷,被迫停止所有運動,直至2016年完全康復,他才再次投入“玩繩”,並特意赴台灣考取IRATA國際證照課程,及後與崔柏釗等往貴州探洞。

A5
崔柏釗組織同伴往貴州探洞。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說不知,嘉威原來有畏高,何解會玩高空繩索?他說:“玩的時候不知高,而且在不同的環境要運用不同的器材和技術,覺得很有趣。在我的眼中,學繩是無止境的,最初玩時見到前輩們很厲害,佩服之餘心裡也想追趕他們的步伐,我不想做別人負累,反而想成為他們的隊友,大家處於同一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才好玩,而且去玩時也更安全。”

  談到參與高空繩索最難忘的經歷,他說是去貴州探洞前,在澳門瘋狂練習,“澳門沒有那麼多‘玩繩’場地和天然環境,唯一辦法就是提升技術,出外面對環境就不會怕,通過不斷練習,對自己的技術也更有自信。我第一次去貴洲探洞時已‘上癮’,覺得洞裡的環境得天獨厚,美得難以用筆墨形容。我很享受留在隊伍的最後位置,等前方的人走遠,我會關掉頭上的照明燈,享受漆黑的感覺。”

A6
洞裡的環境得天獨厚。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微信號:mpeaplus,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