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 】“澳門蝦王”名不虛傳──專訪書畫藝術聯誼會副會長何應彤

  說起畫蝦,相信大家都會想起中國國畫大師齊白石,他畫的蝦栩栩如生,但原來澳門也有一個“蝦王”──說的正是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副會長何應彤,他十四年前突然“出家”,靠自學畫蝦,被譽為“澳門蝦王”,如今常被獲邀到各地參加畫展,表演畫蝦。

01 with logo
“蝦王”何應彤專注畫蝦

晚年靠自學成才

  對於“蝦王”這個稱號,幽默的何應彤自嘲道:“是哈哈大笑,笑到面黃呢,所以被叫‘哈王’!”。跟許多畫家不同,蝦王與蝦的故事,並不是由熱愛開始。何應彤原本是一名商人,經常接觸及買賣古玩、工藝品,當中更有不少知名大師的真跡。但漸漸地,何應彤發現如果不對繪畫有認識,便難以向買家解釋畫作的背景及藝術價值。他說:“當時我去報興趣班,就只是想學看畫,便告訴老師我不打算動手寫,我想看着學,老師就說不可以這樣的,那就開始寫畫。”

  今年七十七歲的何應彤,其實是六十幾歲才開始畫蝦。他自謙說:“我沒有甚麼嗜好,不會打麻雀和下棋,那老了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在公園打瞌睡,那就像在等死;而我不是一個‘老而不’,而是老而不服,所以我選擇去理工學院修讀視覺藝術課程,然後又去了長者書院修讀西畫。”

對國畫情有獨鍾

  一開始,何應彤甚麼都學,但想不到,自己對國畫產生了興趣,簡直是情有獨鍾,他認為國畫充滿涵養和深度。何應彤剛開始畫蝦時,老師曾對他說:“連我都不敢畫蝦,你畫蝦?”何應彤自言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自覺畫蝦也不錯,所以開始看齊白石和其徒弟畫蝦。他把齊白石及其他與蝦相關的畫作放到電腦上,在屏幕裡不斷放大並觀看各種細節、筆觸,再加上不斷練習,畫下畫下,就喜歡上畫蝦,也沉醉於畫蝦的過程,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會閱讀大量關於國畫的書籍,他笑言:“既然你都花錢買了宣紙,為甚麼不畫得好一點呢?雖然宣紙又不是很貴,哈哈哈。”

  在訪問中,蝦王不斷說“寫蝦”,而不是畫蝦。筆者好奇地問,為甚麼是“寫”而不是“畫”。他表示:“因為中國畫以線為主,和書畫同源。所以國畫用寫字方法而成。不像西畫用畫、描和塗的方法。所以就叫寫畫。”當然用寫蝦更為貼切,也更易讓人理解畫蝦的方法。而“蝦”在北方人的眼中,是“龍”象徵,有鎮宅吉祥的意思,而南方人則喻為“銀子”有長久富貴之意思。

02 with logo
畫蝦第一步:準備墨寶。
03 with logo
用了約六分鐘時間,即興畫蝦。
04 with logo
畫蝦最後一步:點上眼晴。

蝦王有個好拍檔

  近年,蝦王多了個拍檔──邵婉兒,二人常常合作寫畫,還結伴到各地參加畫展交流和表演。邵婉兒稱“蝦王”為“蝦師兄”,其實一開始她是跟蝦王學寫畫的。雖然邵婉兒學寫畫的時間不長,但蝦王認為她十分有天份。蝦王自言年紀大,所以希望把自己對於國畫的所知所聞,都向邵婉兒傾囊相授。

06 with logo
蝦王與邵婉兒惺惺相惜,邵婉兒手上那扇子裡紅棉,就是她自己畫的。

  “蝦王”寫蝦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蝦的各種形態,他也能揮灑自如地寫得栩栩如生,不過,他有時會覺得只是寫蝦會較為單調,蝦王說:“一個人的畫只有一種風格,兩個人就會有很多碰撞,會有不同的風格。”而邵婉兒用色多以鮮艷為主,多畫不同的花。

07 with logo
蝦王說:“一個人的畫只有一種風格,兩個人就會有很多碰撞,會有不同的風格。”
08 with logo
二人合作繪畫的成品

  談及他們的合作模式,邵婉兒笑言,自己畫得比較慢,所以通常是她先畫,畫完了一大遍風景後,留白的部份交給蝦師兄畫蝦。邵婉兒笑說,蝦師兄寫的蝦常常沒有眼睛。原來為蝦點睛是寫蝦的最後一步,通常蝦王畫完整的蝦後,要等候一會,讓墨水稍為乾才進行點睛,這樣墨水才不會化開。而通常畫展或交流會的嘉賓,都急不及待地想得到蝦王畫的蝦,所以在墨水乾前,已急不及待地拿走了畫作,以致於蝦王的“蝦”沒有了眼睛。

  蝦王畫蝦固然是出神入化,但想不到,他畫蝦的速度也是驚人的快。在訪問期間,蝦王即興用了約六分鐘時間,畫了一幅蝦給筆者,這幅畫裡有五隻蝦,每隻蝦各有形態,深淺高低,有遠有近,專注一看像窺探着浮游在水中的蝦。國畫的蝦,個頭雖小,但玉潔玲瓏,常被賦予淡泊名利之意。而畫蝦之人常被認為有高尚品格和純潔坦誠的胸懷,這一點也真與筆者所見的蝦王相像。

05 with logo
蝦王與邵婉兒展示畫作

 

視頻內容:蝦王示範畫蝦

 

鳴謝“文創村”提供畫畫場地

 

.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
微信號:正能量协进会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