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勉勵弱勢活出真我──專訪扶康會職業治療師

  工作,對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義與解讀。有的人認為工作是賺錢維生的方法之一,也有人在工作中尋找成功與滿足感。而對於智力障礙者來說,工作,或許更像是“角色扮演”,在體驗工作的過程中,嘗試在社會裡尋回屬於自己的“角色”。

職業治療師Annie與Solomon分享工作點滴
職業治療師Solomon(左)與Annie(右)分享工作點滴

  在澳門扶康會寶利中心的工場裡,有多個不同的工作區域,這裡的學員們雖然有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但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工作能力,且按能力不同被安排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桌上。學員們有的流水作業式地包裝食物包,有的把雜誌放到信件袋裡,也有的戴着手套,把刀叉、湯匙和餐紙按順序地包成食具套裝……他們認真地完成著自己手頭上的工作。

學員正在練習摺毛巾
學員正在練習摺毛巾

 

尋找工作的意義

  “透過評估學員們的能力,我們能夠知道他們可以做甚麼,並想辦法協助他們投入‘工作’的角色。”職業治療師Solomon說。Solomon與Annie是扶康會的職業治療師,而職業治療師的角色,最終是讓學員能體驗甚麼是“工作”。原來,學員們對工作的意義和想法與一般人的看法並不相同。

Annie與Solomon正以“Vaplar”工作樣本評估學員能力
Annie與Solomon正以“Valpar”工作樣本評估學員能力

  Solomon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錢對他們來說,未必很重要,但薯條卻好重要。”他解釋道,由於智障人士的家人並不放心把錢交給他們獨自外出購物,所以大多數的智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消費經驗,理所當然地,“錢”並未能與他們的生活感受相連在一起。那麼,既然工作與金錢無關,他們為甚麼還要工作呢?

“Valpar”工作樣本模型

  Solomon說:“智障人士很多時候不明白工作是甚麼,他們收到出糧單並不會感到開心,因為他們不會把出糧與現實中的事物連在一起。而我們着重於讓他們體驗在社會中的角色,到了工作的年齡,就如大人一般工作。”

Solomon認為學員能“開心工作”比“工作”更重要

  職業治療師的出現,旨在幫助智障人士配對合適的工作,讓學員嘗試擔任與自己年齡階段相應的社會角色,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在工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接觸、溝通、合作,並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這便是QOL(Quality Of Life)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扶康會就像是中介人,一方面為學員尋找合適的工種,同時也成立多個社會企業,為學員創設投身工作的機會,如外接的摺禮物盒、包裝工作,還有洗衣、洗車、清潔等等,讓學員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中默默努力。扶康會由2003年創立至今,形成了較完善的工場制度,現時為150多個學員提供工作崗位。

現時約有150名學員於工場工作
現時約有150名學員於寶利中心工場工作

 

期待改變與進步

  作為職業治療師,Solomon的日常工作包括負責評估學員的綜合能力、培訓工場的導師與輔導員,以及製作令學員更方便工作的工具。Solomon認為職業治療師的工作需要細心和耐心:“學員的改變和進步是以年來計算的,你今天和明天看他們好像差不多,但下一年再看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進步了,或許是對工作的熟練度,又或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

透過評估測試,可知道學員與人協作及認知程度,從而分配不同的工作。
透過評估測試,可知道學員與人協作及認知程度,從而分配不同的工作。

  Solomon希望大眾明白,雖然學員們的能力存在限制,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自我實踐的權利和貢獻社會的能力。就如兩位治療師工作的治療室的清潔工作,是由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學員負責,雖然他會習慣在工作時不斷大聲自言自語,但他總是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把治療室打掃得一塵不染。

提供適切的輔導

  Annie自2014年開始在扶康會擔任職業治療師,主要負責輔助學員就業及公開就業,當學員的工作能力及認知能力達到一定水平,Annie會為學員安排合適的工作,並對個案進行跟蹤。據介紹,扶康會現時約有十名學員在外工作。在學員就業後的六個月個案跟蹤期內,Annie除了要處理學員在外工作的表現情況和心理狀況外,亦負責與僱主進行緊密溝通,以了解學員對工作環境的適應性。

“串珠仔”訓練學員的手部能力
“串珠仔”訓練學員的手部能力

  每位學員的程度、能力各不相同,在投身社會工作時均出現不同的情況,要讓一名學員習慣在外工作,職業治療師與僱主、學員的家長與學員本身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有時若學員的工作表現未如理想,Annie除了與僱主溝通,亦會與學員的家長溝通,讓家長能介入共同解決問題。

  Annie說:“有時候學員的工作表現與僱主對學員的期望有落差,我們需要與僱主溝通做教育工作;也有一些學員在工作中受到壓力,但選擇對家人報喜不報憂,把情緒藏在心裡,我們也要為他們提供輔導,讓學員能更愉快地在外工作。雖說跟蹤期為六個月,但很多時候需要跟進更長的時間。”

雖然每當一名學員外出就業,工作量便大增,但Annie 喜愛與學員面對挑戰。
雖然每當一名學員外出就業,工作量便大增,但Annie 喜愛與學員一同面對挑戰。

   “有時候工作、同事間受到壓力,學員對家人都報喜不報憂,不想別人替他們擔心,其實跟普通人是一樣的……”“有時候學員好不容易過了試用期,就突然說不想做了,我們就要勸導……”雖然在職業治療師工作的過程中交織著開心、感動、失落、氣餒,但讓學員能順利地“做好呢份工”,是Solomon與Annie當職業治療師的使命,也是他們選擇這份職業的最大滿足和收穫。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