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追求知識是人生態度”——專訪非洲研究博士林嘉欣

非洲研究這門學科對不少澳門人而言可說是十分陌生,它並非澳門學生升學的常見選擇,甚至可以說是“冷門”學科。澳門女生林嘉欣遠赴他國全心鑽研,多年後獲頒發非洲研究博士學位,並於2021年參加“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在澳門大學完成短期博士後研究工作。到底是甚麼令這位澳門女生堅持她的信念呢?

林嘉欣全心鑽研非洲研究

走出澳門,探索世界

林嘉欣本科畢業於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也是該校第三屆榮譽學院畢業生,之後赴葡萄牙修讀語言課程,現已掌握中、英、葡三語,亦理解法語、佛得角克里奧爾語。閱讀啓發了她對非洲移民議題的興趣,她把題目寫成碩士論文,隨後修讀博士課程,深入瞭解西非糧食政策對社會文化的深遠影響。

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林嘉欣感恩一路上得到充分的幫助和支持,“感謝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投放教育資源,讓我這輩人有機會走出澳門。在求學路上得到特區政府獎學金、後來更獲得葡萄牙和歐盟的科研獎勵,讓我無經濟憂慮。師長和親友的鼓勵也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比我自己更相信我的能力。”

林嘉欣感恩求學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喜歡閱讀外國文學的林嘉欣,在中學時已從書中發現世界之大,她說:“我發現書中所描繪的社會和身處的澳門有所不同,了解到原來外面的世界好大,而我接觸到的只是一小塊,我想學更多,於是後來選擇了社會科學。”

在林嘉欣本科畢業時,澳門經濟向好,就業環境較為理想。此時,她留意到政府推出新計劃,讓澳門學生可以有機會申請獎學金進修葡萄牙語。她遵從內心“想要學更多”的渴望,決定報名參加。儘管年紀比其他考生稍大,她以誠意打動面試官,最後成功獲得到葡萄牙里斯本留學的機會。

“中頭獎”的學科之選

非洲研究以非洲大陸、島嶼、非裔作研究對象,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學科,包括關注非洲大陸歷史進程的非洲文明研究、側重非洲大陸挑戰的發展學研究等。林嘉欣則主要關注非洲研究涉及到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人類學、島嶼經濟發展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區域動態等。

在求學路上孜孜不倦(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林嘉欣而言,認識非洲文化、歷史和傳統智慧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在開始留學生涯之初,她修讀的是語言課程。林嘉欣回憶說:“通過和人交流,我明白在當地同時修讀兩個學位是很普遍的現象,研究生年紀跨度很大,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工作領域大有不同,有國家元首也有待業者,沒有社會階層分化一説,他們來到校園多半是因為真正喜歡學習和對某課程感興趣。”她續道:“在國外,一個人的時間多了,時間管理變得異常重要,你可以選擇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學生,也可以主動學習新知識、交新朋友、參加不同的活動,我選擇了後者,於是在修讀語言學位課程的同時兼顧非洲研究,做義工和出席文化活動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常常拜訪當地人的家,既可豐富生活亦可深化友誼。”

面對讀碩方向選科時,林嘉欣坦言當時沒有太多的慎重考慮,只是純粹覺得對非洲研究不熟悉,“想選一些大家不熟悉和未探索的領域”,後來才發現這是學術界的“香餑餑”。她分享說:“一位教授曾經講過,中國需要重新認識非洲,共同思索21世紀的新發展和新合作機遇,基本上我是‘中咗頭獎’,在內地每開辦一個同類課程,報名程度都可以用‘火爆’來形容。”

林嘉欣樂於與當地人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林嘉欣成為大多數人眼中“幸運的少數”,但這背後絕非一帆風順。常言道“跨科如跨山”,隻身在異鄉奮鬥的她不僅要適應在國外獨立生活,也要面對繁重的學習壓力,但林嘉欣甘之如飴。雖然辛苦,但她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她說:“如果僅是讀完語言學位回澳,我可能只是比別人多了一段在國外讀書的經歷,但我卻有幸到英國、法國和德國參加國際研討會,認識科研領域的專業人士,到非洲島嶼進行田野調查研究,走訪政府行政單位,‘上山下海’了解當地生活。我看見多彩的世界,認識到生活有許多可能性,樂觀向上的態度及接納其它文化的真摯熱誠,能帶來更高的心靈滿足。”

佛得角的日與夜

林嘉欣曾五次到訪非洲葡語國家佛得角考察,進行田野調查。佛得角是一個位於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其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民族語言為克里奧爾語。為了更好地開展科研項目,林嘉欣特地參加了額外培訓和實習,學習佛得角克里奧爾語。

進行田野調查,與當地人認真交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她分享說:“做田野調查是取得第一手資料的重要途徑,進行這樣的考察要本人自願,經費也需要自己籌集。我的同學有些本身來自非洲,他們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進行考察並不是難事。但對以外國人身份走進非洲的學生來說,選擇哪個國家進行考察,是否需要申請簽證前往,如何得到當地人的聯繫方式,和當地人同住時如何避免冒犯他人,如何在較短時間内建立起信任,這些都需要自己進行思考和嘗試。另外,非洲本身也面臨不少挑戰,包括當地的衛生、治安問題,女性獨自前往是否會有危險等。過程中會‘撞板’,會有不順,但每次都是成長的經歷,讓我獲益良多。”

在佛得角進行田野調查期間,林嘉欣和當地人同吃同住,務求儘量貼近當地的生活習慣。她感慨道,如果沒有真正踏上這片土地,就算翻讀再多的書和論文,懂得的也只是片面,“當真正去到佛得角,就會發現自己此前已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林嘉欣仍記得第一次到訪佛得角時已是夜晚,到達住所時,黑乎乎的房子裡住滿了十幾個人。後來她發現,原來一部分當地人會因為電費太貴,在夜晚少開燈。每天早上,公雞會啼叫喚醒每家每戶,人們會儘量在有陽光的時候完成所有農務,包括蔬菜農作物的打理,餵養豬牛羊雞鴨等,剩下的時間便用來消遣。“他們很喜歡聚在一起,大人可能下棋、踢球、閒聊,小朋友又有自己的遊戲,夜晚能省則省,家中唯一的光可能就是電視熒幕,人們生活儉樸,卻每天都很認真地生活。”

在佛得角的日子令林嘉欣印象深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佛得角人相處下來,當地人展現的“復原力”和“餵養家庭”概念,給林嘉欣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相對於發達城市生活而言,非洲生活困苦,但為何他們會活得那麼開心?難道不是越富裕越快樂嗎?”

據世界銀行資料指出,佛得角屬於中低等收入國家,相比起其他鄰近低收入水平的國家而言,情況稍好,但由於缺乏天然資源,國家發展一直面對阻力。林嘉欣說,很多人過著日薪的生活,沒有長期的穩定收入,唯有靠賣雜貨、熟食、新鮮農作物和手工製品維生,生活質素得不到持續改善。“但越是這樣的環境越看到當地人展現的‘復原力’,生活雖然困苦,但每一天仍努力堅持,對外來人更是笑臉相迎,慷慨大方。”

林嘉欣介紹說,非洲葡語民族普遍重視家庭,佛得角人對家庭的定義和我們認識的‘核心家庭’定義不太一樣。“像我之前提到的第一次在佛得角同住的當地家庭,他們十幾個人住在一起,但可能彼此之間並不一定有任何親緣關係,而鄰居家也有四代同堂的,對他們來說,家庭的實際含義往往是‘餵養家庭’,也就是説,由於資源匱乏,有能力的人會餵養沒有親緣關係的小孩,以這關係住在一起,對彼此而言便是家人,這種情況在非洲並不罕見。”

一花一世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田野調查中,林嘉欣學會觀察,除了語言,手勢、眼神交流也是重要的溝通途徑,“融入當地才能得知真實的故事。研究員不可能精通每個地方的語言,但最重要的是學會做忠實的觀察者,適時參與但不過度干涉。自己說得多不代表獲得的資料越多和數據越可靠,需要學會傾聽和感受,了解當地人如何看待他們的現狀。外來的年輕人應學會謙虛,不能以發達城市來指導落後鄉村的姿態介入,這樣很難令他人打開心窗分享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硬生生的文字缺乏通透性和溫度,以此寫出來的論文也沒有參考價值。”

回澳續追科研夢

基於一手的珍貴資料,林嘉欣完成博士論文,接連發表數篇高水平期刊文章。這一次,她又成為“少數”,因為大概僅有少於一半的同屆博士生能在五年内完成畢業要求。取得博士學位的她在機緣巧合下,留意到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基金合辦的“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於是我開始整合文件,聯繫澳門大學的教授和行政人員。”

“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於2019年推出,旨在吸引更多在外地從事教研工作或高等院校行政工作,且持有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之人士,利用其學術休假或自身假期回澳短期工作,在為本澳院校作出貢獻的同時,增進其對澳門現況和未來發展的認識,提升其將來回澳服務的機會。

林嘉欣十分感謝計劃讓她有機會在澳門大學進行短期的博士後研究。“我認為計劃起到實際作用,讓年輕科研愛好者回澳了解高校的發展。以前我在澳門大學氹仔舊校區唸書,多年後有機會到澳大橫琴新校區工作,認真了解澳大現在的運作情況,身份、處境和心態皆不同,確實是一次很寶貴的經歷。”

林嘉欣參加“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於澳門大學進行短期博士後研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計劃期間,林嘉欣於澳大社會科學院公共行政學系交流拜訪,出席學術會議,也參與書院組織的活動,她說:“澳大今日擁有不俗的世界排名,不同地區的學生和學者慕名而來,澳大擁有自身優勢,潛力無限,希望日後有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加入澳大大家庭。作為澳大校友,我衷心希望澳大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完成博士後研究崗位安排後,林嘉欣於公共部門從事翻譯工作,希望在語言應用方面再下苦工,尤其要靈活掌握澳門特區正式語文的運用技巧。她同時是三所葡萄牙大學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究員,延續著自己對學術的熱情。她說:“追求知識是人生態度,是我選擇的生活模式,會永遠伴著我。”

這份執著也許亦來自她意識到非洲議題對世界的影響。“世界版圖不可能抹去非洲,非洲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擁有最多年輕人口的大陸,也將是擁有最龐大城市人口的大陸。要知道,澳門的定位之一是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非洲葡語國家與澳門的往來也日益密切,我相信這是新時代趨勢,盼望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有機會參與相關項目,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更多關於“教研及行政人員回澳短期工作獎勵計劃”資訊,可瀏覽網頁https://www2.scdt.gov.mo/zh-hant/project/highedupos/regulation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