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設計師是在戲劇、舞蹈等表演中擔任演出空間及感觀設計的人。他們像魔術師一樣,將劇本文字變成形象,將幻想世界化為真實。在現代劇場中,舞台、服裝、燈光、音效等,已成為一齣戲成功與否的關鍵元素之一。
林嘉碧是本地資深劇場設計師,除了擔任舞台、服裝、平面、裝置等視覺設計及美術指導,亦會參與演出。多年來,她憑着獨特的創造力為本澳多個劇團創作出《奧利安娜》、《幻特樂園》、《甲戌風災》、《物理學家》等出色的設計作品,部份更在英國、韓國、台灣、上海、香港及澳門等地上演。
林嘉碧與戲劇的緣份,始於中學時偶然欣賞由慈藝與晴軒劇社在綜藝二館演出的《陽光拍子機》(1995年)。被舞台演員深深吸引的她,為了窺探演藝世界的奧妙,懷着憧憬參加暑期表演興趣班。戲劇從此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永不氣餒,堅守藝術
林嘉碧在澳門理工學院修讀綜合設計(立體及空間)學士時,仍積極參與演出及協助幕後工作,對戲劇的熱誠一直有增無減。她感恩能遇上莫兆忠、陳曙晞、莫蔓茹等啟蒙恩師及劇場朋友:“演戲可以挑戰自我,建立自信和團隊合作精神。戲劇讓我充滿正能量,他們各人的大膽思維都在啟發着我。”當年的“劇場人”幾乎都是業餘人士,大家依靠不斷探索,積累創作和技術經驗。林嘉碧在2004年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全職工作,亦在前輩鼓勵下開始接觸舞台設計。她坦言曾嘗試全心投入劇場工作,但因缺乏基礎知識及實作經驗,加上工作機會少,最終決定暫時放下這個念頭。
隨着業界努力推動劇藝發展,越來越多新劇團成立,演出增多,林嘉碧再次捉緊機會投身戲劇行業。她感激各劇團的信任,令自己能更堅定地選擇人生方向:“這條路絕不易走。只有吸收更多經驗,才能讓自己進步;只有對自己的能力更為瞭解,才能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方向。”眼見很多青年人選擇出外修讀專業戲劇學位,希望能作出突破的她,於2010年隻身到英國Wimbledon College of Arts進修劇場設計基礎文憑課程:“以前很多設計概念都不知要如何呈現,希望能透過專業培訓打下扎實基礎,為設計賦予新意義,更好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林嘉碧表示,英國的藝術文化能激發設計師的想像,她亦經常欣賞藝術演出及展覽來尋找設計靈感。為能提升技藝成為專業劇場設計師,她在完成文憑課程後繼續到英國Royal Welsh College of Music & Drama攻讀劇場設計碩士,參與製作國外演出,體驗海外劇場工作文化:“由創作概念、視覺構圖、色彩運用、模型製作、物料挑選,到製作技術、劇場設備等,全部過程都讓人大開眼界。”她感激學校給予學生自由揮灑的創作空間:“能由零開始見證一個演出的誕生,與老師和同學一起交流意見,不需考慮成本進行設計,感覺十分幸福。”
林嘉碧特意選擇集合現代與復古元素的舞蹈演出作為實習作品,勇敢挑戰自己不擅長的服裝設計項目。她發現外國與澳門創作思考模式的差異,讓設計過程變得困難重重,亦因為對當地環境未熟悉,總是難以找到所需物料。她感謝輔導老師的協助,讓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完成團隊需求:“所有的磨練都會變成最有用的經驗。如果所有問題都能順利解決,在下次遇到挫折時便更易氣餒。”為能學以致用,她在英國學成後決定回澳發展,珍惜每次合作機會回饋劇界。經驗豐富的她至今仍堅持為每個演出預留充足的工作時間:“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設計,不負大家所望。”
一個奇幻世界的誕生
演出不能單靠舞台設計,需要經過多方協調才能呈現完整的故事畫面。每個短短幾小時的演出背後,都是製作團隊花費三個月以上的心血。為追求一齣戲的整體視覺感,設計師們不斷研讀劇本,進行搜集資料,從字裡行間尋找蛛絲馬跡分析劇中意念,經過多次會議反覆討論想法,結合彼此見解衍生意想不到的創意效果,合力為觀眾打造充滿魅力、萬化變千的劇場世界。劇中任何一個元素,都透露着時空、環境、人物地位、角色心情等線索。
林嘉碧認為保持開放態度溝通及聆聽,是更快達成設計方向共識的關鍵。她經常透過描繪設計圖及製作模型來表達舞台設計理念:“設計會因靈感的產生而不斷地發展,這並非能以三言兩語來表達。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能協助導演及設計師預期舞台上將會發生的畫面,對整體空間、色調及質感的概念更為清晰,亦為幕前、幕後人員提供參考依據,透過檢視所有的視覺效果,及時發現問題作出修正。”
本地演出規模一般較細,舞台設計師除了參與設計,亦要控制預算,兼任製作技術人員的工作,繪製精確的施工結構圖,處理建造、運輸、安裝、拆卸等工序,隨時配合各部門作適度調整。雖然這些工序未必全是設計師必須負責的工作,但也是一份事必關己的責任。林嘉碧幾乎每個演出都會親自抽空遠赴國內工場,與製作公司討論製作方法,監督施工進度:“佈景和道具的物料、顏色及用途、所需承受的重量、移動方式、演出場地規限、各種安全因素等,都與施工結構息息相關。如何分割大型佈景以方便運輸而不失美感,全賴事前與師傅充分溝通,了解製作技術上的困難,雙方協調出最理想的方案。”
即使設計品已誕生,舞台設計師亦要配合現場燈光效果進行美工修飾,讓演出的統一色彩感覺能更準確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每一個步驟都考驗着團隊的應變能力和默契。林嘉碧每次演出都不忘拍照記錄,為設計工程做一個完美句點:“每件作品都是我珍惜的寶貝,每次拆景都十分不捨得,像發了一場夢。”
劇場設計師工作時間長,特別是在接近製作期限的日子,他們可能要從每天早上工作到深夜。林嘉碧坦言曾花了多年時間,不斷邀請觀看演出、解釋工作內容,讓家人理解這一份她所嚮往的藝術工作。現在的她更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亦更樂於向家人分享劇場中的大小事。面對工作遇上瓶頸,她會選擇透過旅行放鬆心靈:“當下看似跟自身無關的事物,往往可能是下一次的新靈感。”
隨着人生閱歷的積累,林嘉碧覺得自己在創作思維和劇本詮釋上都變得更成熟。她感恩能遇上不同的劇團和設計師,激發着自己的創作靈感,亦喜見劇界正逐步向專業化發展,越多越多職業演員及設計師誕生,表演形式及題材都能有新突破:除了演出翻譯劇,亦會給合舞蹈、影像等元素,就社會議題進行創作,透過藝術推動社會發展。她希望自己能永遠保持在劇場工作的熱情,繼續體會舞台設計帶來的挑戰和樂趣。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