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專訪培正中華文化館館長鍾春暉

      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足堪國人自豪。培正中學重視祖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早在1988年便創立了歷史室,搜集和仿製了一批文物以輔助歷史科教學。為進一步培育學生對歷史人文學科的興趣,培正早年邀請已榮休的資深歷史老師陳子良參與策劃,將原歷史室擴建為中華文化館,經過四年籌備,中華文化館於2013年底正式落成。

A1_LOGO
鍾春暉是培正中學中華文化館館長

      館長鍾春暉表示,中華文化館目前共展示逾1,500件藏品,包括史前文化至當代的青銅玉器、書畫、服飾、生活用具等,既有文物,亦有其仿製品,透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深入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近年,中華文化館更與培正中學創新科教館(Fablab)合作,透過科技將藏品重新“活化”起來,藉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華文化館未來將繼續充實館藏,完善館藏的文字資料,組織各類文化活動,讓學生徜徉於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湖海。

A2_LOGO
中華文化館共展示逾1,500件藏品

 

由歷史室到中華文化館

      鍾春暉是培正中學中華文化館館長,也是培正的老師,負責教授中文、歷史、中華文化等課程。北大歷史學博士出身的他,喜歡研究中國古代史和文化史,近年致力於校內推廣中華文化,他開設的詩歌、書法、茶文化、國學經典導讀、文物與藝術等興趣班,深受學生好評。

A3_LOGO
鍾春暉致力於校內推廣中華文化

      談到與培正的淵緣,鍾春暉表示自己是1995年考入培正中學讀初一,當時受陳子良老師的啟蒙,對歷史科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他笑言自己是“偏科生”,中史科表現優異,其他科目成績卻一般。高中畢業前面對升大學的選科出路,有老師曾建議他讀中文系,但他最後決定考入台大讀歷史系。大學畢業後,他再到北大攻讀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展開了長達十年的歷史學研究生涯。

A4
鍾春暉為小學生介紹中華文化館藏品故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9年,培正中學高錦輝校長有意將原歷史室擴建,便邀請陳子良老師參與策劃工作。陳子良認為中華文化有着深遠悠久的歷史,留下很多文物事跡,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但對學生來說,本澳缺乏一個認識中華文化的平台,故想將歷史室擴建為中華文化館,可作為展示、收藏、學習和研究華夏文化之用。由於籌建工作艱辛且繁重,陳子良找來正在北大讀博士的“愛徒”鍾春暉幫忙,二人分工合作,利用四年時間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張羅、鑒定一大批文物珍品,為建設中華文化館打下基礎。

cof
學生在文化館上書法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展品豐富珍貴繁多

      中華文化館於2013年11月23日正式揭幕。據介紹,館內分為書畫廊、至善堂、至正堂和居明軒四個部分,藏品超過1,500件,重點展示絲綢及歷代服裝、陶瓷器、茶葉茶具、青銅器、玉器、貨幣、土地契約、文房四寶、善本圖書、繪畫及書法作品等文物或其仿品。其中超過一半是真品,也有一些是原來歷史室的學生造的仿製品,有些是近年來從已畢業的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人士徵集而來的。

A6
文化館開幕當日,一眾嘉賓主持揭幕儀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華文化館內的每件藏品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例如至善堂裡的秦陵兵陣,是模仿秦陵一號坑的兵陣縮小製作而成的;位於兵陣前方的士兵手上拿的弓弩,是與Fablab合作,用3D列印製作而成。

A7
陶俑手上來的弓弩,是文化館與Fablab合作,用3D列印製作的。(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至正堂裡的歷代貨幣,是中國歷代通用貨幣,品種齊全,跨越各個朝代,且絶大部分是真品,自宋代以後,更是搜集齊全每位皇帝在位時的貨幣。

A8_LOGO
至正堂裡的歷代貨幣

      居明軒裡的歷代陶瓷器,是按時代先後,將遠古的陶器、原始青瓷、唐三彩、宋代單色釉、元青花、明代的鬥彩、袖裏紅,清代的粉彩、琺瑯彩,以及廣東本地著名的廣彩、石灣陶瓷等一一展現。

A9_LOGO
居明軒裡的歷代陶瓷器

      文化館落成後,在高校長邀請下,鍾春暉重返母校,肩負起中華文化館館長重任。他表示:“館長的工作責任頗重,既要不斷完善館藏的文字資料,也須鑒別一些熱心校友、家長及社會人士捐贈過來的藏品。此外,還要培訓學生導賞員,接待參觀來賓。”

A10
澳大留學生到中華文化館參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文化館的使用情況,鍾春暉稱,“就像本校的圖書館一樣,文化館平時都是對外開放的,學生放學後有空的話可隨時過來參觀。文化館另一功能就是作為教室使用,小學常識科、中學中文科、歷史科,只要課程內容與館藏相關,老師都可以帶學生過來上課,尤其是小學常識科,每年幾乎都會固定來上課,讓學生深入認識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此外,文化館接受其他學校及團體預約參觀,由2013年創館至今,已錄得超過接近四千多外賓參觀人次。學校亦會在這裡舉辦各種小型研修班,如國學典籍導讀、文物與考古、藝術欣賞、茶文化等專題課程。”

 

讓學生認識傳統文化精神價值

      鍾春暉鼓勵學生熟讀歷史,認識中華文化,相信能從中獲得啟發。他說擔任館長最大挑戰,就是要不斷發掘館藏的歷史故事,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華文化館近年積極與Fablab合作,例如安排由學生製作的機械人導賞員,向來賓簡單介紹藏品;利用iPad等智能產品輸出藏品的3D模型,並涵蓋文字介紹等,透過科技將藏品重新“活化”起來,藉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將歷史當成新事物來學習。

A11_LOGO
創新科教館(Fabl Lab)設在中華文化館旁邊

      鍾春暉難忘學生時期在歷史室學習,與陳子良老師一同溫故知新的那段教學時光。他一直認為中華文化館這小天地是屬於學生的,故定期培訓有潛質的學生擔任導賞員,準備解說詞,帶領來賓參觀,“解說詞要寫得好一點也不容易,要視乎實際情況需要作不斷修改,但不少學生都喜歡接受挑戰,認為從事導賞員工作能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A12_LOGO
鍾春暉認為中華文化館這小天地是屬於學生的

      談到未來計劃,鍾春暉表示會不斷完善館藏的文字資料,通過更有系統的整理後,希望可於報刊上發表或結集成書。這個整理和結集的過程,他亦會邀請學生共同參與,讓他們從中訓練寫作能力及培育對歷史人文學科的愛好,未來攜手推廣和弘揚中華文化。

A13_LOGO
鍾春暉表示會不斷完善館藏的文字資料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