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思朗,從17歲開始走進拳館,努力學習,成為一名拳擊運動員。經歷了十年時間的打磨,在台上經歷過無數次決定勝負的“三分鐘”,她終在2018年亞洲泰拳錦標賽為澳門摘下首面金牌,創造歷史性的光輝時刻。
思朗熬過了瓶頸與磨練,曾哭著練拳、瘋狂減重、每天早出晚歸練拳、一次又一次被擊倒後再爬起來……“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思朗能有今日成績,伴隨著無數的淚水與汗水。
總結經驗戰勝心魔
思朗記得17歲時,當時自己還未高中畢業,在機緣巧合下走進拳館,接觸拳擊運動。她笑說:“那時看到同學去打拳,我想不到女生都可以打拳,便叫她帶我一起去。第一天去拳館便已喜歡上這項運動。拳館有很多人一起練習,氣氛很好,可以每天由朝練到晚。”
練習三、四個月後,師傅已叫她上台練習。她記得第一次上台打比賽,是館內的“新人王”比賽,雖然是雙贏賽制,但也起了鼓勵作用。直到2012年,思朗到香港參與警察會比賽,那場的勝利讓她信心大增,獲得了很大滿足感。
要數最難忘的比賽,思朗認為是2017年到波蘭參加“第十屆世界運動會”,當時遇上了曾輸給其兩次的“宿敵”——一位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選手。思朗娓娓道出自己的失敗經歷,“第一次輸,已回去努力做檢討。第二次碰頭,原本有機會贏,但卻‘發台瘟’(發揮失常),沒有打出該有的策劃。直到第三次在波蘭比賽再遇上,只想著不要給人那麼快KO(Knock out),決定放手一搏,忘掉輸贏。”
那場比賽猶如電影情節,最後三十秒思朗還落後“宿敵”兩分,她說在嘈雜的聲音下,只聽到教練在台邊大叫:“攞分!爭一分!踢吧!踢吧!踢完便走!”三十秒的一瞬時光,思朗做好攻守,最後險贏對手一分!她形容自己終於戰勝了心魔,她總結道:“當自己冷靜下來時,便能看清對手的動作。”後來,思朗進入比賽前四名,其後更拿下銅牌,為澳門勇奪世運會首面獎牌,為澳爭光。
努力練習苦盡甘來
人生總是“潮起又潮落”。2018年,在思朗準備亞洲泰拳錦標賽時,思朗的婆婆生病且必須到香港住院就醫。疼愛婆婆的她在賽前改到香港集訓,早上到醫院照顧婆婆,晚上到師傅朋友的拳館練拳,展開疲於奔命的備戰日常。
思朗回想,若不是因為這命運安排,她也不會到香港,接受不同模式的訓練,從而提升自我,贏得“亞洲泰拳錦標賽”金牌。“當時我加強了許多肘、膝的練習。雖然練得很辛苦,但取得很大突破和進步,並贏了金牌,回想起好像一切都像冥冥中有安排一樣,我覺得是很感恩的。”
談到比賽前最痛苦的經歷,思朗表示,曾試過為了比賽有三次要減重到48公斤,三個月內要減七公斤。為了讓身體“脫水”減重,她不能多喝一點水,“有次崩潰得經過游泳池時,想要喝一口泳池水,但專業的運動員是不會減不到磅的,其他都是藉口。”
積極發揚“女拳主義”
思朗一直認為,打拳不應只是男生的運動,在2018年亞錦賽奪金後,她便向師傅提出組建女子隊的想法:“以前都是男女混合練習,我希望可組織更多女生一起練習,把‘女拳’這團火延續下去。如今我們有六十幾個女隊員,年齡跨度由15歲至50歲左右,大家都練拳時都全情投入。”
思朗希望能以自身影響他人,當初高中輟學的她於2019年重返校園,在夜校補讀高中課程,順利畢業後成功考入澳門理工學院修讀體育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她表示:“雖然我可以教其他人拳擊技術,但一些關於身體、心理、體適能等理論知識都需要加強,所以決定考大學來補強自己知識上的不足。”2020年新冠疫情下,思朗的角色有頗大轉變,她的發展重心開始部分轉向學業和工作。如今學業、工作、練拳“三頭燒”的她笑言,自己快三十歲,也該為家裡負責任。
這十年來,打拳為思朗帶來了“堅持”二字。她說:“十年來的練拳生涯磨練了我的意志,‘堅持’二字放在人生任何歷程上都是萬用的,無論是學業、工作、打拳。就像我十年前貼在自己床頭的一句話——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努力的你。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就該堅持不懈,謙卑與不斷提升自己,勇往直前。”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歡迎轉載MPEA原創內容,請註明出處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MACAUMPEA
未獲授權下請勿對原創內容進行修改,感謝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