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立德樹人,誨人不倦——陳家良的師路心語

       “記得回歸那天,我和幾個澳門同學在北京大學看直播,國旗在澳門升起的那一刻,我們都很激動,有的同學甚至哭了出來,感覺長久以來的期盼終於實現了,澳門正式回歸,在祖國的懷抱下發展。” 由於印象難忘,對於1999年澳門回歸時期身邊發生的事,陳家良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時,陳家良與幾位在北大一起讀書的澳門學生獲邀拍攝短片,細訴澳門回歸的感想。雖然他已想不起當時的談話內容,但仍記得錄製短片時的喜悅心情,“當時人在北京,但心裡卻一直掛念着澳門,能在直播畫面上見證澳門回歸這重要歷史時刻,感到十分幸運。”

A1_LOGO
陳家良憶起澳門回歸時自己身在北大讀書的日子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陳家良中學成績優異,獲保送到北京大學修讀經濟專業。大學畢業後,他回澳投入教育工作,並在母校澳門培道中學擔任教職。他說:“2000年,我剛從北京回澳,正值回歸之初的經濟整頓期,我一直思考要找一份怎樣的工作,適逢母校當時邀請我回去教書,而我對教育工作亦感興趣,便決定一試。記得當時初入行很緊張,甚麼都不懂,且覺得責任重大。幸運的是,曾遇到一位對我影響甚深的前輩同事,他除了在工作上不時提點,亦一直鼓勵我不斷努力。”

      陳家良又說,“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時,同學們在學期末準備升班,當時大家都表現得依依不捨,希望我可以明年繼續做他們的班主任。我才感受到,原來你平時對學生好,他們是會明白到的。這份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令我真正愛上老師這職業,並決定以此作為終身事業。”

A2_LOGO
投入教育工作,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在前輩老師鼓勵下,一心想奉獻教育界的陳家良開始從事教育研究工作,經常撰寫關於教學研究和心得的文章,並參加教學設計奬勵計劃。後來他轉職到澳門坊眾學校工作,除了繼續做教師外,更嘗試擔任不同崗位,例如科組長、級組長和教務處主任,令他獲益良多。他說:“我開始由思考如何做好一名老師,到認真構思怎樣建立一個團隊,過程中有不少掙扎,例如在校內推行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時會遇到障礙,所幸是得到其他老師們的支持與配合,經過不斷反覆調整,很多教學工作才得以順利展開。”由於在教學、研究等各方面表現優異,陳家良獲提升為學校副校長。

A3_LOGO
在教學路上不斷突破自己,一步一腳印。

 

到山區義教傳遞愛

       在機緣巧合下,陳家良加入澳門中華教育會,近年更當上青年委員會主任,積極推動青年教師參與社會,接受專業培訓,提升本地整體師資水平。

       陳家良表示,《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稱“《私框》”)通過後,不少剛大學畢業的年輕朋友選擇加入教職,將教書育人作為自身發展的事業。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年輕教師任教的頭幾年工作壓力頗重,工作內容亦有不少變動,如果能順利過渡,他們便不會輕易流失,有助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穩定性以及學校的教學質量。為了讓年輕教師更快地投入教學角色,中華教育會近年推出“師友伙伴・攜手共進”計劃,到2018年已是第五屆,參加者已逾二百人。“師友伙伴”計劃旨在提供平台,讓經驗教師和年輕教師互動分享,彼此鼓勵,攜手共進,藉此促進其專業發展。

A4
“師友伙伴”計劃讓經驗教師和年輕教師互動分享,彼此鼓勵,攜手共進,藉此促進其專業發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外,中華教育會每年積極組織年輕教師到內地進行義教、探訪和體驗。陳家良難忘2015年為“澳門師生義教到江西”活動計劃擔任義教團團長,他表示當時一行三十多位在職教師與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生到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紫湖鎮中心小學進行義教,並探訪當地貧困學生家庭,順道到南昌東湖區豫章路小學及江西師範大學進行交流。他說,“透過到江西偏遠地區進行義教,讓本澳師生了解內地教育的發展情況,增強對國家基礎教育的認識,同時培養他們熱心助人的精神,提升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雖然義教之旅已圓滿結束,但隨團的師生仍難忘在此行中通過共同備課,互相學習,實現教學相長。義教中亦損贈了物資予當地貧困兒童,送上溫暖的鼓勵,意義重大。”

A5
到內地偏遠地區學校進行義教,並探訪當地貧困學生家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創設理想教育環境

      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優化澳門非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更落實私立學校的補助,立法規定推行15年免費教育。身為教育工作者,陳家良對此感受甚深:“我覺得本澳教育發展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和進步。回歸前,澳葡政府不太理會澳門居民的教育情況,坊間唯有自行辦學發展教育,社會以社團辦學及教會辦學為主;回歸後,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不少資源,不但實施15年免費教育,還推行小班制,令教育質量有所提升。2012年,立法會通過《私框》,進一步提升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和職業保障,從而建立高質素的教學人員隊伍。近年,特區政府更逐步頒佈《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行政法規,引導學校優化正規教育課程,提升人才培養的素質,促進學生全人發展。通過多種方式的政策激勵,實現創設更理想的教育環境和條件,培育立足澳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下一代。”

A6
陳家良冀當局通過多種方式的政策激勵,實現創設更理想的教育環境和條件,培育立足澳門、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下一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家良除了專注於教育事業外,亦熱心參與社會事務,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和群力智庫中心擔任副理事長,積極為社會建言獻策。他認為參與社團工作,既能鍛煉到自身能力,也能認識到不少街坊朋友,透過直接了解市民需要,拓展多元服務,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A7
除了專注於教育事業外,亦熱心參與社會事務,為市民謀福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回歸即將二十年, 陳家良對社會未來發展感樂觀,“澳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回歸祖國的懷抱,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社會邁向繁榮,經濟變得更好。身為中國人,我們都應該感到自豪。此外,‘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出台,區域合作是未來大勢所趨,希望我們的年輕人能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踐自我,開創事業。”

A8_LOGO
寄語年輕人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踐自我,開創事業。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