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這行程是一個不同的體驗,是在山區裡面發現到愛的交流團。”想知道學員們如何在語言和文化不同的情況下,與當地人打破隔膜彼此認識,事不宜遲,就讓我們通過影片,一齊感受在甘肅大地上的暖暖心意❤
![signal](https://mpea-plus.org/wp-content/themes/sage-mpea/assets/images/mark-left.png)
![signal](https://mpea-plus.org/wp-content/themes/sage-mpea/assets/images/mark-right.png)
作者: mpea
藉著「千人計劃」的契機,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帶領一眾本澳青年前往甘肅,開展以「弘揚絲路精神,傳承絲路文化——甘肅志服創意人才學習之旅」為題的學習交流活動,當中包括志願服務、文化探索和學術交流等多個範疇。
不管任何世代,不管是甚麼年級,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上學一樣的大壓力,要叫大家放得開成敗,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叫大家盡可能隨遇而安,盡力而為,多回憶起校園生活的美好,以及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的同伴和摯友。
1999年是澳門回歸的大日子,本地足球界亦迎來了一件全城球迷關注的盛事——澳門足球代表隊在“澳門回歸盃”賽事上對戰中國國家足球隊。澳足當時組建了“夢幻陣容”,邀請了奇連士文等多位國際球星臨時性加入,與本地球員一同出賽。當時已是澳足球員的譚又新,感嘆礙於個人實力所限,未能爭取成為陣中主力出賽。不過,能與多位國際球星一同陪練、試訓,他感到獲益良多,“至今我仍保存着那件球衣,因為很有紀念價值。”(……)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55年的澳門浸信中學。
“小時候的我只知道澳門回到祖國懷抱,是很自然又順利的事,長大後才知道有《中葡聯合聲明》、《基本法》起草等細節,意識到過程中聚集很多有識之士共同參與,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陳嘉俊提起1999年澳門回歸時這樣說道。現為電視台節目主持、專業司儀的他,曾在“潛能盡顯——全能M.C.大賽”中收穫大獎和自信,後更獲邀加入電視台。這些年,他擔任坊間不同活動的司儀,冀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2019年,澳門大學在被喻為“芯片奧林匹克”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中共有八篇論文入選,其中四篇是來自陳知行所帶領的團隊,成績斐然。陳知行是澳大微電子研究院助理教授,在澳門土生土長的他自小對澳門這成長地充滿感情,受到導師余成斌、副校長馬許願等教授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研究熱誠所感染,他更加堅定了從事研究微電子項目的決心,逐帶領實驗室學員一同努力,創造佳績。(……)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51年的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青洲小學。
藉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澳門正能量協進會攜手推出“澳門教育發展新里程”系列影片,與大家一同回顧及展望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各所團體會員學校在回歸二十年中的蛻變與進步。
今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創辦於1932年的濠江中學。
“爺爺,您最近為甚麼都這麼忙,沒有時間來找我們呢?”“乖孩子,因為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的大日子啊!爺爺希望能為此出多點力呢!”“90後”企業家許樂敏猶清楚地記得當年爺爺的一字一語,那個最顯淺卻又最形象的答案,成為她腦海中對澳門回歸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