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之時,梁子豪還是一個六歲的懵懂少年,他在電視上看到表演者唱《七子之歌》,在心裡記下了這動人旋律——這是梁子豪對澳門回歸的模糊印象。
如今澳門回歸將近二十年,曾任學生會主席、學聯理事長的梁子豪,一直做好學生領袖的角色,積極為學生權益發聲。隨著到內地交流機會增多,梁子豪開拓眼界,了解國情,驚嘆澳門回歸祖國意義重大,“在澳門,愛國愛澳是主流價值,內地同胞對我們很友好。我到內地讀書,他們都待我像親人一般厚愛。”
因為好奇,想了解更多
如果要說回歸時期的心情,梁子豪談得不多,因為他當時只是個黃毛小子,對澳門回歸祖國沒有太大感觸,“小時候我在教會學校讀書,雖然‘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等都有在課堂上聽過,但不明所以,長大後才意識到自己當年接受的基礎國情教育不足。但我對此一直很好奇,想了解更多。”
梁子豪在中學時期是校內活躍份子,積極參與課外活動,除了是學校籃球隊隊員外,更參加了學生會,由普通幹事做到會員代表大會主席。他說,“我是在因緣際會下加入學生會,在這裡認識到很多好友,覺得學生會的工作很適合自己,因此由初一做到高三畢業。”
談及參與學生事務難忘經歷,梁子豪認為是高三那一年,學生會向學校建議組織回內地的交流團,紀念九一八事變八十周年。“我們學習寫計劃書,藉著這紀念日,組織同學們到東北實地考察,毋忘國恥,最後成功得到學校支持,讓我們舉辦了這個創先河的活動。另外就是與其他學校學生會合作舉辦‘聯校商戶優惠計劃’,以抗現今社會物價通脹,讓學生在購物時享有更多優惠。”
走入內地,培育愛國情操
由於得到老師推薦,梁子豪在高一時加入學聯,先由理事做起,後來成為副理事長,在大學時期更當選為理事長,直至現在仍擔任副監事長。對比中學學生會,學聯的服務對象是全澳學生,梁子豪在大二時當選理事長,要推動會務發展,責任不輕。
梁子豪憶述,學聯理事長一職,過往都是實行推薦制,後來改為選舉制,“我參選理事長的那一年,是學聯第二次實行選舉。這次選舉的經驗令我畢生難忘,除了要拍攝一系列宣傳照、短片,還要準備政綱和進行辯論,讓我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東西。”
由於在學聯身居要職,梁子豪獲得不少參與青年活動機會,從而學習主動關心社會,培育愛國情操。例如他連續多年在“我的祖國-京港澳學生交流營”中擔任營長,與香港和內地的團友相處融洽,成為知己;2015年,以學聯理事長身份出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宣揚澳門推行國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年,梁子豪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並成為最年輕的澳區全國青聯委員;2016年,代表澳門青年參與二十國集團青年會議(簡稱“Y20”),與各國青年共商政事。
他表示印象最深是作為唯一的澳門青年代表列席Y20會議,“澳門青年能夠參與如此高端及國際化的會議,並成為Y20九位中方成員的其中之一,離不開祖國這一堅強後盾的大力支持,感謝國家給予我們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和平台,參與國家青年社會事務,獲益良多。”
由於參加多年“京港澳學生交流營”,梁子豪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北京好友,他也更加關心祖國的發展。在他們的鼓勵下,梁子豪憑著不懈努力,考入北大攻讀碩士,“當我到北大讀書時,同學們都待我像親人一般厚愛。”
全面認識國情,增民族認同感
澳門回歸將近二十年,梁子豪由一位懵懂少年,長大成熱衷奉獻、關心社會的青年。他欣喜的是回歸這些年來,本地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特區政府成立後,積極啟動教學改革工作,先透過‘私框’改善教師薪酬福利和減輕工作量,令教師有精力實踐教改。此外,訂定適合本澳學生情況的‘基力’,喚醒社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
他又說,內地與澳門一直血脈相連、唇齒相依,卻因政治關係分隔四百多年,後來終於如願團聚,回歸祖國意義重大,但不少青少年在回歸時年紀尚小甚至仍未出生,對回歸和國家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建議學校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協助他們全面認識國情,增強民族認同感。
展望未來,梁子豪期望澳門打破單一產業的過度發達發展的局面,“以我身邊大學畢業的朋友為例,他們都說找工作不難,但要找到與個人專業相關又適合長遠發展的工作卻並不容易。小城產業欠多元化,青年朋友可選擇的工種不多,期望政府未來加大力度扶持本澳企業創新創業發展,促進年輕人就業和得到合理向上流動的機會。”
梁子豪希望下一個十年,政府能提高治理水平,解決住房、交通等眾多棘手民生問題;市民亦要不斷增值自己,參與社會事務,向政府多提意見,共同建設繁榮澳門。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