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站在社會前線,凝聚進步力量──林宇滔新思維促發展

       “1999年,中學畢業的我剛到廣州暨南大學讀書,正在適應新生活。還記得回歸那一日,我特意坐了幾個小時的車回澳,看回歸電視直播。雖然沒有親自到政權交接儀式現場,但透過熒光幕也感受到回歸的熱鬧氣氛。回歸對澳門來說是重要的時刻,對於我這個關心社會時事的小伙子來說更是。”這是林宇滔對澳門回歸的記憶和感受。

       早熟的阿滔小時候已很關心社會時事,每天待在家中的店舖看報紙,聽電台時政節目《澳門講場》,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從事記者、議員助理、電台電視台客席主持等工作,培育出獨到的時事觸角和敏銳的觀察力。

       2017年,阿滔首次參選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在電視辯論上表現出優秀的辯才,一鳴驚人。雖最終無緣進入議會,但為了推動澳門進步,阿滔承諾今後仍會站在社會最前線,以新思維深入討論社會議題,提出務實建議,團結各界力量,監督政府。

A1-新(內文)
阿滔冀以新思維,深入討論社會議題,並團結各界力量,監督政府。

 

從小關心社會時事

       林宇滔的童年,還沒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現。他每日待在家中店舖,看爸爸訂閱的兩份港澳報紙,與不同的街坊交談聊天,從不同的途徑吸收時事資訊,關心身邊發生的社會大小事。

       就讀濠江中學的阿滔,中學畢業後考入廣州暨大,修讀環境科學專業。在大學裡,他經歷了“沙士”疫情時期。他憶述:“‘沙士’期間,我在廣州寫論文,還記得當年到處都是煮醋的酸味。曾經試過坐一、兩蚊車資的公交車去南海買論文器材,在當時仍有人吐痰的車廂裡度過了數小時車程,現在回想起來能平平安安回來也算十分幸運。”

A2
擔任電視節目客席主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3年,澳門經濟受到“沙士”影響持續低迷,加上本澳製造業式微,失業率偏高,故當時政府與民間團體合辦“文化班”,讓失業者能學習新的技能,也能得到一定的津貼幫補生活。阿滔大學畢業後回到澳門,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文化班”導師。

       剛大學畢業的阿滔,面對的學生幾乎全是中、壯年的姨姨、叔叔,他除了要教授中文、英文、數學和常識等教材內容外,還讓學生學習倉頡輸入法,提升他們的電腦文書能力。這一年的教學經驗,令阿滔畢生難忘,“當時的學生現在成了好朋友,至今仍有姨姨、叔叔輩的‘同學仔’在街上有叫我‘林Sir’,也有幾位學生在街上遇到我時,多謝我當年教會他們打倉頡,能運用在日後的工作中。”

       對於當年的阿滔來說,他每天有三個檔期:上午、下午和晚上。本着“應該努力燃燒青春”的想法,2004年,阿滔應徵《澳門日報》的夜班廣告營業員,希望善用晚上的時間,卻在機緣巧合下,被聘為見習記者,而且是當一名與自身專業毫不相關的經濟組記者。

A3-新
阿滔憶述本想當廣告營業員,卻無意間成為了一名記者。

 

當記者──人生的速成班

       阿滔說回歸前,澳門經濟不景,治安不靖,不少人甚至要到外地打工養家。“回歸後,澳門經濟,尤其是博彩業發展迅速,各行業都在急聘人手,吸納了大量本地人力資源,報館亦有不少人才流失到其他機構工作,我這個外行人才有機會被安排做記者。”阿滔憶述道,“還記得當時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仍在努力學習和適應階段,但因人手短缺,上班僅一星期後,已被安排帶實習生,工作很有挑戰。”

       在報館的歲月,阿滔認為是自己人生的“速成班”,每天都在訓練、吸收新知識,跟社會不同的界別打交道,在各種與社會大眾利益、城市發展、經濟、民生等相關的議題中周旋。曾試過一天交十六篇稿的阿滔漸漸意識到小城光鮮的外表下,種種社會問題正蔓延滋生,核心原因是澳門的快速發展,實在遠超所有人的想像,在社會、政府、業界的意料之外,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社會配套和施政沒有跟上發展需求。

A4
在議員辦事處工作,阿滔不僅要像記者一樣發掘問題,更重要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結束記者生涯後,阿滔到議員辦事處應徵當議員助理,亦同時擔任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社諮委”)及電台電視台客席主持。在議員辦事處工作,阿滔不僅要像記者一樣發掘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協商、溝通工作,每一步都需要經過慎重思考,將事情分析得透徹,並找出一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憑勇氣奮戰到底

       “小時候下大雨,爸爸載着一家人經過路氹連貫公路,八號風球時海浪可以從路的左邊蓋到右邊,這些都是我人生難忘的經歷……澳門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讓我沒有辦法離開。”經過記者與議員辦的日子,阿滔有感自己是個幸運兒,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伯樂”,讓他心存感激。“澳門給了我很多機會,所以我一定要回饋社會。”他決定要再行前一步,與韋浩風、甄慶悅等志同道合好友成立“傳新澳門協會”,希望以新思維,關注各方面的社會政策,尋求與各界溝通協商,提出務實建議,在堅持社會長遠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找出社會問題的出路及方向。

SONY DSC
阿滔有感自己是個幸運兒,一路上遇到不同的“伯樂”,前立法會議員“關姐”(關翠杏)便是其中一位。(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2017年舉行的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中,阿滔以“傳新力量”第一候選人身份參戰,希望為社會提供更多理性、多元的聲音,在不同的問題上找出共存的方式。他坦言“在沒有背景、沒有金主、沒有會員根基的情況下,靠的就是一股勇氣和想要服務市民的熱枕。在極其有限的資源下,靠著共同理念,凝聚團隊和義工們一起奮戰。”雖最終無緣進入議會,但他承諾“今後仍會站在社會最前線,思考如何繼續凝聚和壯大這股想澳門進步和改變的力量。”他同時深信,“每一個渴望改變的澳門人,都是澳門最堅強的後盾。”

A6
2017年7月5日,阿滔踏出重要的一步,正式遞交立法會議員參選名單。(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A7
阿滔深信,“每一個渴望改變的澳門人,都是澳門最堅強的後盾。”(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對澳門未來的展望,阿滔表示,“回歸後第一個十年,賭權開放,博彩業收益屢創新高,不少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回歸將近二十年,我們看到社會急速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與隱患;接下來,我們需要用堅定而務實的決心和行動,爭取團結更多不同的力量,認真面對和解決社會各種現實問題,迎接更好的第三十年。與其不斷埋怨,倒不如用行動去改變!”

A8網站
阿滔承諾今後仍會站在社會最前線,提出務實建議,推動社會進步發展。
阿滔表示,為迎接更好的澳門回歸第三十年,與其不斷埋怨,倒不如用行動去改變!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網站:http://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