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澳門回歸,何佩芬對祖國充滿信心,一直盼望着澳門能正式回歸祖國懷抱。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何佩芬以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推動和舉辦多項活動,與市民一同慶祝這個大日子。她說,12月20日當天在金蓮花廣場見證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的情境仍歷歷在目,心情十分興奮、激動。
孕育新一代青年團結擁護家國
何佩芬的父親是一位已故的愛國商人,她透過照片得知父親曾追隨何賢先生參與捐贈支持“八角亭”閱書報室。她憶述,1966年澳門“一二·三”事件發生後,葡萄牙政府在澳門的管治威信盡失,當時年幼的她在家中陽台看着外婆和家人一起拿着紅皮書上街示威,抗議葡萄牙政府侵害中華民族人民權益。在愛國家庭長大的她,從小對國家有一種堅持與信任。成家當年,為表達對國家的敬意,遵家翁安排,她特選定十月一日國慶日與丈夫共諧連理。
澳門中華總商會(下稱“中總”)於1977年在何賢等人的倡議下,召集成立青年委員會(下稱“青委會”),為本澳社團開創青年工作的先河。為推動女性一同參與社會事務,當時在時裝界打拼的何佩芬,亦受邀加入青委會。澳門回歸祖國意義重大,為實現平穩過渡、政權的順利交接,她更親身到內地參與籌備工作。她認為透過了解國家社會狀況和歷史演變進程,能加深對國家的認識,體會中國歷史名人為國為家的精神。她感激中總給予自己機會為社會添磚蓋瓦,並銘記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所說:“青委是先鋒,出去接載人們回來這裡。我們一定要對國家有信心,立足澳門,面向祖國,肩負回歸後推動社會發展的重任。”青委會多年來在歷屆主任的領導下積極注入新血,培養青年熱心服務社會,為澳門拓展商機。當年一眾心繫祖國、感情根深蒂固的青委會成員,現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2017年,“天鴿”風災令澳門社會遭受重創,中總組織一眾青年參與街道清潔,更配合本澳企業運輸物資。她回憶風災情境令人難忘:“政府在災後已即時開展清障行動,但因大型垃圾車無法駛進橫街窄巷,所以我們便負責整理二百多箱垃圾推出大街。當時澳門的垃圾膠袋已耗盡,幸好在中總各委員的協力下,從中山運來一萬四千多個大型垃圾袋派送到各油站、商戶,亦在街上攔截車輛,請市民協助送到有需要的區域。當時更獲船務公司出錢出力協助各種物資運輸工作,部份中小企亦主動提供大量存貨空間,一眾青年、學生更自發協助搬運至凌晨。”何佩芬對澳門人團結一致,全民出動同心協力進行救災工作感到十分感動,亦感激國家派出解放軍與人民一起面對困難。她讚揚政府能吸取“天鴿”教訓,制訂應急機制嚴陣以待,大大降低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對澳門的影響,迅速恢復社會秩序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聆聽社會訴求,權衡商民利益
近年澳門旅遊業發展蓬勃,旅客的消費能力一直帶動着澳門的經濟發展。為保持澳門優質的旅遊形象,消費者委員會一直致力推動各項政策,審慎處理違規個案,打擊不合理營商,亦邀請本澳企業、工商翹楚交流經營心得,瞭解各行業運作情況。隨着內地改革開放和澳門回歸祖國,商業交往日漸頻繁,為擴大對外的交往,深化澳門與區域及國際的聯繫,消委會執委會與海外地區及內地多個省、市簽訂友好合作協議,提供調解、中介及仲裁機制,維護消費者權益。此外,消委會亦監管本澳的物價升幅,透過出版期刊為市民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最新消費和物價調查資訊。
2017年,何佩芬被推選為新一任消費者委員會全體委員會主席。颱風“天鴿”和“山竹”襲澳後,為了防止出現災後物價上漲問題,消委會成員加緊進行市面巡查,減輕社會經濟壓力,確保零售及供應商能有充足貨源供應市民日常所需。她十分感激團隊積極努力的配合,共同建設有信心、有保障的自由消費環境。同時身為商人的她,亦努力從商業和社會角度取得平衡,克盡己任,堅持推廣“應買則買”的理念,向市民和學生宣揚環保節能,實行消費源頭減廢。她說:“天道酬勤、商道酬誠。每一樣物件都應該物有所值、物有所用。”
女性在社會擔當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為凝聚婦女力量,表揚女性在商界的卓越成就,中總於回歸後成立婦女委員會,進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根據家傭、托兒配額、長者照顧、侍產假等問題,向政府反映意見訴求,提出法律建議,讓女性舒緩家庭和工作壓力,在社會上一展所長。何佩芬認為在女性爭取合理權益同時,亦要權衡營商環境:“兩者不一定要保持對立觀點。大家有商有量,才能共進和諧的道路。”她希望僱主和僱員都能從人性角度出發,多溝通配合,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合力解決工作問題,社會才得以穩定發展。本澳的中小企長期處於人力短缺狀態,何佩芬亦建議政府為中小企擴闊生存發展空間,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社會增添更多活力。
寸陰是競,莫負青春
走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發展突飛猛進,在國際上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以前從商者都是“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何佩芬認為新一代青年要因應時移勢易,迎合社會潮流相輔相承、穩中求變:“國家一直在背後推動澳門發展,給予我們很多資源,更搭建了港珠澳大橋,我們亦必須以開拓進取的態度與時俱進。”她鼓勵澳門青年勿忘初衷,砥礪前行,勇敢拼搏,出外擴闊視野,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為澳門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繁榮作出貢獻,為社會創造更輝煌的願景與藍圖。她說:“我們要學習承擔責任,奮發圖強。先看看前人,看看世俗,再放眼理想,勇敢面對失敗,然後重新起步。”
澳門回歸即將踏入二十年,社會萬象更新。何佩芬認為,澳門能從一個連地圖也未記載的地方,演變成現今的國際城市,有賴大家共同努力:“我們也必須給予時間,讓政府能循序漸進,做得更好。”她期望澳門在下一個十年,仍是中國南方一團燃燒得燦爛亮麗的紅紅烈火。她回憶小時候林茂塘大火,歷盡滄桑,但街坊仍互相守望相助:“以前小偷很少,大家都可以打開大門睡覺。隨着社會進步,環境有所改變,這是必然的事,但我希望在繁華背後,澳門社會仍能溫暖祥和,大家和諧共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感受澳門文化的獨特一面,看看這個漂亮的小島漁港。”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