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林香生為工薪階層謀福利

       林香生童年時和很多當時的澳門孩子一樣,因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未夠13歳只讀到小學三年級便要出來社會工作。但在工餘時間,他大量閱讀各類型的報刊書籍,吸收各方面的知識,這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未來在工會以及參與社會事務打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好學的林香生透過函授班,完成大學課程,取得社會學本科學士學位。

A01-新logo
喜歡閱讀這個習慣為林香生未來在工會以及參與社會事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入工會

       1972年,林香生加入工會,1975年進入工聯理事會。他先後全職做過西菜麵飽工會秘書、華樂園餐廳餅房主管。1984年5月1日,他入職工聯康樂館,自此沒有離開過工聯。其後,他先後擔任過公共汽車工會秘書、飲食業工會秘書、貨車運輸業互助會秘書以及參與公務華員職工會工作,2005年再回到工聯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簡稱“工聯”或“工聯總會”)。

       來自基層且長期從事工會事務的林香生,深深了解勞工階層的生活實際情況以及所遇到的困難,因此在協助以及服務工友時,他堅持從實際出發,站在工友生活需要的立場解決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澳門不時有經營困難的工廠或企業面臨倒閉,工聯在處理這類問題上,是以“職業為先,補償其後”的原則進行協調,林香生說:“補償先不急,最緊要是保住工作,失業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失業人士的家庭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A02-新-logo
林香生深深了解勞工階層的生活實際情況以及所遇到的困難

 

應對失業,解決勞資糾紛

       2000年中,澳門失業問題達到臨界點,為此工聯提出開辦“文化班”,即是讓失業人士參加一些文化課程,或職業入門培訓課程,期間學員會得到1,800元的津貼。對此不單社會上有不同聲音,工聯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擔心會不會養懶人,林香生則認為“文化班”本身肯定能夠為學員增加知識,或多或少都能夠提升其工作能力,一些中壯年人士起碼能夠藉此接觸到電腦知識,1,800元又如何養懶人,這對失業人士來說能夠解決其燃眉之急。

       賭權開放初期,有博彩企業出現大規模的勞務糾紛;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判頭為了讓大家有工開,有建築地盤曾出現過一層樓有四十個工友一齊做釘板(建石矢牆、柱、陣及樓面的工序之一);博企員工要放無薪假,其結果就是五個人養多一個人有工做,大家同心合力抗禦失業。林香生說:“現在回過頭來看,有些事是可以做得更好,但當時只能這樣應對,最終也是希望政府、社團、勞僱雙方等能一齊共渡時艱,大家團結到底。”

A03
面對困難時期,林香生希望社會各界都能互相諒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社會保障制度

       現時為大家所熟悉的《社會保障制度》(下簡稱“《社保制度》”或“社保”),林香生在二十多年來均有參與建設,而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也不斷地作出調整與修改,以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林香生回憶說,剛推出社保時,勞僱雙方都各有不滿,但法律規定是強制執行,不執行僱主會被罰款。僱員不滿為甚麼每月還要支出十元供社保,但享受福利的條件限制多多?林香生表示,今天大家清楚《社保制度》對保障居民的優越性,但當年這個新生事物,令有份負責推廣的工聯及林香生,受到不少朋友的責駡。回歸後,澳門社會、特別是經濟領域不斷發展,《社保制度》由最初的保障對象主要為本地長工,擴展至包含散工、自僱人士,逐步涵蓋到所有澳門居民(成年的澳門居民在非受僱的情況下,可向社會保障基金申請任意性制度登錄及供款),並在2018年起實施《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林香生認為有關制度對澳門勞動階層來說是合理的。

A04-logo
林香生談到對《社會保障制度》的看法

       林香生強調,在金錢方面,澳門長者或退休人士從特區政府各項政策上的資助,例如現金分享、敬老金、非強制央積金政府帳戶撥款等,已經可以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但長遠而言,政府還是要不斷優化養老制度,做好安老、醫療、房屋、交通政策,從各個方面優化長者的生活質量。“2011年後,各個政策對長者有更多的援助,老人家為錢銀同後生嘈交是少了,起碼長者夠錢洗,加上社工局、社團的支援,如果今天長者只依靠政府單方面的支持,生活上不是說很好,但勉強還是可以過得去的。而應對老齡化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實踐養老的產業,很多國家城市都在探索,澳門社會與特區政府也應就此展開研究。”

 

施政應從用家角度看問題

       林香生在工聯出任過權益委員會、社會事務委員會正副主任;1991到2005年,他加入政府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擔任由後補委員、委員、再到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回歸後,他被委任為第二屆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在2009至及2013年,他擔任第四屆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間選),並於2013年透過互選成為立法會副主席。對林香生而言,二十多年來的參政議政,都是為了爭取勞工及基層群眾權益。

      以回歸前後作比較,林香生認為愛國愛澳團體的角色是不同的,始終以前是澳葡政府,現在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然而,對於特區未能全面做到急市民所急,他還是照樣批評:“一個申請,究竟流程要多少時間?譬如一份建議書,高級技術員做好了,送處長審批,再交廳長審批,然後送相關副局長,局長簽名後再交給司長,司長覺得可以就做,如果司長覺得不可以呢?重頭再來!過去曾經試過文件上呈後不知去了哪裡;為甚麼拿飲食牌照那麼麻煩?因為要走七個部門。”

A04
林香生參與仁協之友舉行的青老交流晚會,與工、街、婦、教、僑五大愛國社團的資深工作者和青年一代共聚一堂,交流愛國愛澳情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政府慢三拍的施政中,林香生特別關心年輕人的住屋置業問題,他指這問題非常迫切,並批評現時的房屋興建速度,他認為如每年有三、四千個公屋單位供應,持續十年,相信住屋訴求會煙消雲散。但他疑惑政府有地為何不建公共房屋,且興建了一批單位就停幾年,從2009年到現在都沒有興建新的公共房屋,“天鴿”風災後三幢公屋大廈的問題到受訪時都尚未完全解決。就這些情況,林香生認為有關部門及官員未能從用家的角度考慮問題:“居民當然希望越快越好,但負責官員認為只要跟足程序即可,也無意去改程序,根本原因是有官員不覺得有問題。”

A05
林香生參與公共房屋政策研討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政府最大功能是消滅不滿,幫助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林香生認為消滅不滿和美好生活是互相關聯的,這兩項工作看似很虛,但其實很實在,他相信社會上下齊心,結合政府施政,大家共同努力,澳門一定能再成就一番新事業。

A06
在澳門公共交通的發展與前瞻座談會上探討巴士服務、路線規劃如何回應龐大的客量需求,便捷出行、加快運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立足當下,做好未來

      對2018年9月1日國家實行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制度,林香生指這是給予大家國民身份的待遇,澳門人可以發展的地盤大了,單單是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不到5%的總人口,創造了接近全國13%的經濟總量,這是一個富庶發達的區域,澳門就應該利用好“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優勢,並引入“一帶一路”。另外,澳門是全國唯一合法開展博彩業的地方,又有四百多年與葡國的聯繫,他認為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澳門是可以做出很大成績的,問題是大家怎樣去把握條件發揮。林香生認為青年人要學會走自己的路:“不要怨天尤人,應立足當下,做好未來,豐富自己的閱歷,遇事不避,有事要去解決,熬過難關你就會成功。”

A07-logo
林香生寄語青年人要立足當下,做好未來。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