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植根街區,服務坊眾——梁慶庭情繫社區發展

        在澳門半島的西北方,有這麼一片地方,這裡有着澳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永樂戲院、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廟蓮溪廟、富有人情味的街坊老舖、層出不窮的創意新店、澳門最多東南亞裔族群集居的街區……這裡便是新橋區,是最有澳門特色和生活氣息的社區之一。

        “當時一大班有心的新橋街坊,為了服務社區,大家經過商議後,決定成立新橋坊會。”新橋區坊眾互助會(下稱“新橋坊會”)會長梁慶庭向我們介紹說。長期以來,澳門各個社區的街坊會一直擔任着團結坊眾,關注社區建設,並在居民與政府之間架起溝通橋樑的角色。成立於1958年的“新橋坊眾互助會”(後更名為“新橋區坊眾互助會”),便是在一班熱心的新橋居民支持下建立。跨越澳門回歸前後,坊會因應不同時期的需求,為街坊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及社區職能,至今已陪伴新橋街坊走過逾六十個年頭。

A01
梁慶庭指新橋坊會隨着時代轉變,為街坊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

 

新橋坊會甲子情

        梁慶庭自小在新橋區長大,他表示新橋坊會一直以服務社區為己任,在不同的時期所提供的服務也有所不同,而“守望相助、服務街坊”的辦會宗旨多年來始終如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坊會成立之初,主要的工作是訪貧問苦,在有限的資源下為街坊提供服務。現時矗立在新橋區的新橋籃球場,最初只是一塊“爛地”。當時青少年沒有甚麼文娛康體活動,坊會利用社區僅餘的資源,組織從事三行工作的街坊一手一腳地建造了一個籃球場,豐富了居民工餘課餘活動,並成立籃球隊,不時到內地或邀請外地球隊來澳比賽。這對青少年的成長及增加社區活力,都有積極的意義,不少青少年後來更成為出色的籃球員,代表澳門出外比賽。

A02
小童在早期新建的新橋籃球場球架下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04
新橋籃球隊赴內地比賽出發前合影(前排左三為梁慶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03
除籃球訓練外,球場亦會用作舉辦坊會國慶聚餐、各種體藝活動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八十年代,澳門經濟有所發展,社會環境開始轉變,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訴求亦漸趨多樣,區內軟硬件設施配套面臨着迫切的更新壓力。坊會在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集資興建了新橋花園,為坊眾提供新的公共活動空間;並先後優化了籃球場設施、修建蓮溪亭、門樓牌坊等。新橋花園還設有茶水部和酒菜部,為街坊鄰里提供休閒小憩的地方。九十年代,坊會先後成立“頣康中心”、“學生自修室”、“曲藝班”、“武術班”等,服務對象涵蓋男女老幼,為社區提供多元化的基層服務,滿足居民的實際需要。

A05
新橋花園為學童提供了一個午膳午休的好地方(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梁慶庭說,雖然資源有限,但坊會一直想方設法為社區提供一切可提供的便利,“大家都生活在社區中,其實不同的社區會有不同的需求,例如過去的木屋區亟需改善防火、衛生及居住環境。而隨着時間的轉移,現在已沒有了木屋區,社區服務及設施也相對完備。現在我們面對的很多時會是推動舊區重整的工作,希望在舊區重整的工作中,通過優化服務,為社區增添更多活力。”

 

活化社區,振興社區經濟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回歸後賭權開放之初,澳門經歷了一段經濟低迷的時期,新橋區除了一直提供青年及長者服務,我們打出了‘留澳消費,搞旺經濟’的口號,舉辦蓮溪市集,總結經驗之後,我們又舉辦‘大笪地’,之後又與其他兄弟社團搞不同主題的嘉年華活動,目的就是振興澳門的經濟。”梁慶庭憶述當年坊會為盤活舊區而積極推出的各種舉措。1998年,新橋坊會舉行了“吃喝玩樂大酬賓 超級無敵大抽獎”嘉年華系列活動,為期約二十天,參與商號超過七百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居民和遊客參與,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他表示雖然當時大部分的街坊,特別是舊城區的居民經濟實力不強,但大家都有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在不同的社區當中,街坊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展開相關的工作,支持社區發展。

A06
“98新橋嘉年華"開幕典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澳門經濟不佳的時期,舊區的客流量大幅減少。以十月初五街為例,過去內地旅客會到此購買生活用品,但當內地也開始生產有關商品後,這些旅客便不到舊區購物了。於是,小販不再擺檔,商舖亦不開門,整條十月初五街就這樣靜了下來。2000年,一部以澳門十月初五街為背景的香港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讓大批觀眾知道了十月初五街這個地方。觀眾從劇中看到美麗的景象,濃厚的街坊市井人情味,不少內地和香港旅客因此慕名而來。梁慶庭說:“然而現實景況與旅客的想像有很大的落差,旅客失望地和我說,‘十月初五街怎會是這樣(冷清)的’,對此我們也非常心痛。”

A07
“99新橋蓮溪廟燈光夜市”成績斐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歸後,梁慶庭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成員,有更多機會與政府官員溝通,為特區的施政及發展提出意見。當時,他在行政會上提出,當局是否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振興社區經濟發展?特區政府非常認同梁慶庭等坊會負責人的想法,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要求經濟局、旅遊局、交通事務局、民政總署(現市政署)等政府部門,為有關的活動給予適當的行政協助和支持,活化社區,振興社區經濟。

        梁慶庭說:“如果整個社區十室九空,那這個社區是沒有活力的,賭權開放後,大量旅客來澳,他們會去賭場或大型商場等地方玩樂,而澳門作為國際旅遊休閒城市,也應要讓旅客來到舊城區看看,感受當地原有的社區氣息,體驗澳門的本土人情。"

IMG_4794
A08
梁慶庭認為遊客來澳不應只去賭場

 

克服困難,協助居民重建家園

        除了振興社區經濟,都市更新亦是舊區面對的最迫切問題之一。澳門舊區樓房密集,且多日久失修,對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巨大隱患。位於新橋大纜巷的福寧大廈,自2010年出現傾斜被當局列為危樓後,居民感到非常徬徨無助,於是就此向新橋坊會尋求幫助。

        接到居民求助的梁慶庭,十分理解住戶的心情:福寧大廈已被確認為危樓,住戶是絕對不可能繼續居住下去的,若大廈倒塌的話,住戶業主們該怎麼辦呢?坊會隨即動員各方商討對策,大家認為將福寧大廈重建是唯一的選擇,但開展重建工作卻是難關重重:“像這種被列為危樓,且業權分散的住宅要開展重建工程,澳門在過去完全沒有先例,街坊會也從來沒有處理過,加之其中涉及私人業權問題,開展工作非常困難。”因業權、遺產繼承、地舖賠償等問題,重建工程步履艱難,坊會想盡辦法並盡最大努力協調各方。例如部分單位業權繼承人多達有十數名,且繼承人分散各地,一時難以取得業權所有人一致同意重建。坊會在詳細了解事件後隨即派員與遺產繼承人商討並取得簽名同意,再加上建築商的全力支持,最終福寧大廈得以重建,成為澳門首個由居民自主推動舊樓重建的成功例子。

A09
原福寧大廈拆卸後進行開工拜神儀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梁慶庭表示,福寧大廈的重建是一個很好的啟示,雖然案例本身有其特殊性,但始終為舊區重建開了一個很好的先例,而結果亦令一眾為此奔波的坊會人員感到欣慰。他說:“樓宇重建後,住宅的居住環境及地舖的環境得到大大改善,大家都像中了六合彩般高興。”

        2012年底,同區內的鉅富花園第三座被列為危樓,坊會參考了福寧大廈的重建經驗,在得到業主、發展商共同努力之下,幾經周折,鉅富花園第三座於2017年底完成重建,正式入伙,居民們回到了面貌一新的家。

A09-2
梁慶庭與街坊們探討社區議題

 

社區與青年要共同發展

        作為澳門的一份子,梁慶庭在推動社區事務方面不遺餘力。多年的社區工作,讓他深刻體會到澳門社區事務能有所發展,關鍵在於這二十年來社區商戶、居民以及社區工作者,加上政府的支持,大家都在社區的建設中作出了不同的努力。他同時亦指出,回歸二十年,澳門社會與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特區經濟急速發展,財政儲備增加了,但有很多地方例如公共服務、社區環境等還有待優化;居民生活上的需要,例如住屋、交通能否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等,值得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未來一起深思和共同努力。

A10
梁慶庭冀青年適應並勇於接受發展

        回歸二十年來,澳門有了很大的發展,談到對年輕一輩的期望,梁慶庭希望青年人要勇於嘗試,拓展自己的視野。“與二十年前相比,你可以看到世界經濟和國際環境都有了深刻的轉變,內地經濟表現十分亮麗,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並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今天,合作與競爭放在大家眼前,我們要如何自處,如何搭上這趟經濟發展列車?這都是現今青年人必須關心的。”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