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專訪】滿載感恩,勇闖向前——施家倫用心為澳

         “以前港澳有很多洋行專門面對歐洲和美國市場,而我從自己創業開始,也做過很多不同的業務,其中包括海峽兩岸的物流、航空業務、航空包機等。”施家倫回憶起澳門回歸前後與各地經貿往來的情況時說。

        施家倫是現任第十三屆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同時身兼多個社團領導職務,對於澳門回歸後國家和澳門的經濟發展,他有着切身的體驗。

A1_LOGO
施家倫憶述澳門回歸前後與各地的經貿往來

 

推動祖國經濟發展,溝通兩岸經貿往來

        施家倫出生於福建,六歲時隨父母移居到澳門。20世紀末,施家倫是一名專注於經商的愛國商人,到澳門回歸後一段時間內,他都主要從事與內地的經貿往來。他憶述當時港澳與內地以“前舖後廠”的方式共同發展,即香港和澳門與海外洽談買賣,接到訂單後再由內地工廠生產成品。在經商的過程中,施家倫深切感受到了澳門同國家緊密的關係,“回歸前內地已非常歡迎港澳投資、對港澳的引資力度也不小,所以回歸前就有不少從澳門到內地發展的成功案例,到了回歸後澳門與內地的聯繫更加緊密了。”

        除了澳門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施家倫的業務範圍亦涵蓋了海峽兩岸的物流業務。在從事這些業務期間,施家倫見證了兩岸“小三通”的推動和實現,這讓他認識到“從商所得,雖可滿足一家之需,然只有利益家國,方見大義”,也讓他的心中始終懷抱一份家國情懷。

A2_LOGO
施家倫心中始終懷抱着一份家國情懷

 

感恩生命,尋找意義

        1998年初,施家倫正處於大小事宜都親力親為的創業階段,每天都充滿了忙碌和挑戰。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重新審視了生命的意義。他回憶說:“當時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精神緊張,壓力大;而我一直有胃病,有一天在工作中胃突然非常痛,我當時沒有理會,一直忍住痛,直到實在受不了了,才通知家人把我送到醫院並即場安排手術。”事後醫生告訴施家倫,當時他整個腹部都是血,如果沒有馬上開刀做手術,一小時內肯定“冇命”(救不回來)。

        這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改變了施家倫的人生觀,也讓他重新調整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盤。出院後,施家倫把頭發剃光,以此寓意他的人生從零開始。他認為無論人有多少權力、多少金錢,人一旦死了,就甚麼也沒有了,縱使有多少權力、多少金錢都是沒意義的。自此以後,他在繼續經商之餘亦希望為社會做一些事,以服務社會,回饋社會。

A3_LOGO
一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改變了施家倫的人生觀。

 

期盼回歸

        人生起伏總有時,經濟起伏亦如是。施家倫說,在九十年代,內地與澳門一些曾急速發展的行業受到內地經濟政策與國際環境的影響,出現資金短缺,行業衰退,經濟一直往下行,澳門經濟的不景氣一直延續到回歸後初期。他回憶道:“以房地產業為例,當時的一些新建樓宇原本定價為四十幾萬,但後因經濟太差,十七、八萬就能買到,甚至出現了很多負資產的個案。回歸初期一般打工仔月薪都是三、四千元,六、七千元已算是不錯的了。其後國家開放‘自由行’,加上博彩業的開放,澳門經濟才慢慢向上行。”

        這種澳門回歸祖國以後社會向好的轉變,是施家倫一直期盼見到的。在回歸當天,施家倫就與一班年輕人與長輩一起迎接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和很多澳門居民一樣,他見到解放軍時心情非常激動,感慨着澳門終於回歸祖國了,澳葡時代終成過去。他相信澳門社會將會迎來變化,而事實上他也在回歸後迎來了人生的轉變。

A4_LOGO
施家倫憶述回歸往事

 

初入社團,推動業界發展

        2002年,澳門航空快遞貨運協會成立,施家倫獲推舉為副會長。這是他第一次參與社團工作,也是他展開日後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的第一步。

        在參與社會的過程中,施家倫感謝得到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黃永謙會長的鼓勵,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黃永謙先生不斷鼓勵我多為青年做事,因此當時我開始接觸海峽兩岸的工作。”2005年,施家倫作為創會會長之一,成立了中華青年進步協會,致力團結本澳青年,加強與各地青年人的聯繫與交流,推動澳門青年認識祖國,發揚團結、互助互勉、共同進步的精神,為祖國統一事業而作出努力。

        說起創會契機,身兼吉林省長春市政協委員的施家倫說,在2005年他認識了20多位在吉林讀書的澳門年輕人,他們面臨要用美金交學費和沒有僑生宿舍等問題。施家倫與校方聯繫協調,解決了澳生面臨的難處,最後大家更倡議成立中華青年進步協會。他說:“這些澳門同學都就讀於吉林的大學,後經過這些年輕朋友的介紹、舉行多種活動等,協會慢慢發展壯大,亦更深耕青年工作,除了專注澳門青年工作之外,也開展海峽兩岸的青年工作,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

        同樣在2005年,施家倫開始參與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的工作,更於2006年成為澳門航空快遞貨運協會的會長,由此開始以專業界別身份,對特區政府施政建言獻策。

A5
於“中華青年民族學習交流營2019開營儀式”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心為澳門,為民眾服務

      很長一段時間,施家倫都是商業社團兩邊忙,讓他下定決心全職投入社會工作的契機,出現在澳門回歸後的第11年。

        2009年,時任澳門立法議員、民众建澳聯盟創會主席陳明金邀請施家倫加入團隊,希望他能更多地參與社會,為社會服務。那時施家倫經營着六間公司,每年利潤可達數千萬,在內地和澳門共有兩百多名員工,如果一下子放棄經營的話,這些員工的家庭生活頓時會受到影響,他要更多地為自己員工的實際著想。施家倫自覺當時的自己尚未做好準備,便婉拒了陳明金的邀請。

        2010年,陳明金再次相邀,和他深入地探討和交流了社會服務的意義。面對陳明金一再誠意的邀請,施家倫與家人商量後獲得了家人的支持,他說:“我被陳生的誠意和理念打動了,但如果要深度參與社會工作,我不可能一邊做生意一邊參與社會工作,我做事需要專注,不能太分心。”於是,施家倫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接受陳明金的邀請,在解決了兩百多名員工的出路和交接好業務後,他在2010年底放棄了全部生意和利潤,加入了民眾建澳聯盟,成為全職服務者。2011年,施家倫開始擔任理事長,正式全身心參與社區服務工作。

A6

 

為弱勢從政,急青年所需

        2013年,施家倫當選澳門特區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更於第六屆立法會選舉中成功連任,他感恩有幸得到廣大居民支持,並一直謹記作為立法會議員的三大職責:做好立法工作、監督政府依法施政、服務市民。至今走街串巷服務社會多年,施家倫清楚知道澳門有不少弱勢群體和邊緣群體,包括單親家庭和在職貧窮群體,而青年工作亦是施家倫持續的工作重心。他表示,澳門青年在不同的時期和個人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焦慮:“年輕人在回歸初期和現在的焦慮點是不同的,剛回歸時找工作不容易,而‘賭權開放’後,經濟不斷上升,失業率大幅下降,工資上升的同時樓價和物價也不斷上升,年輕人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他們覺得好像看不到前景。”施家倫舉例,青年人大學畢後工作十年,到三十多歲還儲不到置業首期的情況很普遍,那還如何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如果家人不能給予財政支持的話,青年在置業問題上面臨很大的壓力和困難。

A7
施家倫一直謹記作為立法會議員的三大職責:做好立法工作、監督政府依法施政、服務市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施家倫關注青年的發展出路及競爭力,他說:“實事求是地說,回歸這麼多年社會不斷發展,我們年輕人的綜合素質也還是有待提升的,特別是與鄰近地區相比,澳門年輕人的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需要加強。”他尤其對早前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接見全國人大代表時說的“讓年輕人看到希望的地方,這地方才有希望”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施家倫說:“這兩年國家對港澳年輕人的培養力度是加大了,年輕人也要增值自己,自強不息。現在部份青年人會認為沒有置業希望而將收入用於買車或日常消費、旅遊等眼前的享樂上,較少關注社會和自身未來發展。我認為青年們要努力,而社會也有責任為青年謀發展。”

A8
舉辦“星議政聯盟”活動,培養青年議政能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發展與挑戰並存

  澳門回歸二十年,也是施家倫逐漸投入社會工作的二十年,他指自己做地區服務時,經常會聽到很多長者感慨地說:“這一輩子經歷過很多困難的日子,而回歸後經歷最深、感受變化最大的是福利變好了!”施家倫肯定澳門特區政府在回歸以來的惠民措施和社福工作的成果,如在衛生醫療方面的進步、敬老金養老金的不斷提升等,加之民間社團關愛活動的增多,讓澳門居民、特別是老一輩明顯感受到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但他也指出,隨着社會不斷發展,城市生活的矛盾亦越顯突出了——澳門人口密度從1999年的每平方公里約1.8萬人增至2017年的約2.14萬人,澳門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由此衍生了很多迫切需要解決的社區問題和社會問題,例如社區配套不足、道路網亟需擴大、多元產業有待推進、用地不足等問題。

A9
施家倫指自己做地區服務時,經常會聽到很多長者感慨回歸後的社會變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要解決這些問題,施家倫認為需要全社會上下齊心,其中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是重要一環。他表示,回歸後特區政府落實了不少惠及民生的政策,但目前公共行政系統中仍存在大量職權交叉的情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均需要提升。施家倫指,有些民生問題或政府應承擔的服務,一涉及到跨部門就少有進展。他表示過往是內地學習澳門的一站式服務,現在內地真的在行政及法律層面實現了一站式服務,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發展一日千里,但澳門卻仍停留在一個部門收文件、再送到下一個部門去處理的人手處理模式。施家倫說:“公共行政中還有停留在二十年前的那種運作方式,進步不大,但我們有信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特區政府官員有決心,無論遇到甚麼困難或障礙,不單是特區政府的公共行政,澳門社會同樣可以不斷向前邁進!”

A10_LOGO
施家倫冀社會齊心推動澳門向前邁進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