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生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現在的他擔任着澳門特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下稱“街總”)副會長等職務,長期參與澳門社會和地區坊眾事務,為澳門街坊所熟悉。同時,他亦是一名擁有四十年從業經驗的資深銀行業工作者,在四十年的職場生涯中,他認真對待工作,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其努力和付出深受各界所肯定。投入社會多年,他有感做人一定要勇於嘗試,敢於擔當,他說:“很多事情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困難,但只要你有一個使命感,有一個責任心,只要和團隊一起共同奮鬥拼搏,就會覺得沒有甚麼事是完成不了的。”
團隊齊心,喜迎回歸
1999年回歸前,公司安排何潤生負責中銀大廈的慶回歸燈飾佈置,他對能接到這個任務感到非常光榮。何潤生指,回歸之日是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的大日子,更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大事。“回歸是神州歡騰、舉世矚目,澳門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篇章,開始進入‘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紀元,因此這個燈飾安排任務交給我,整個團隊都知道責任非常重大,因為要確保萬無一失。”
何潤生憶述:“當時時間緊迫,工期較短,難度頗大,同時也是團隊第一次在裙樓外牆做裝飾,況且年尾期間澳門的北風是很厲害的,所以不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安全措施等方面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這個項目,同事們加班加點,日以繼夜,我們的團隊不休不眠,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重大的任務,不容有失。雖然任務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也存在一定困難,但我們堅信只要有一個堅毅的信念,任何困難的工作都有一個解決的辦法,都能夠克服完成。”
同時,何潤生也是回歸日升旗儀式安排的負責人,他對能親身參與其中,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這是中銀在回歸後的第一次升旗禮,有一百多人出席儀式,所有的升旗手和護旗手都是由從我們的職員中挑選出來及進行培訓。”在中銀慶回歸活動中,何潤生作為重要的一分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說:“領導把這重要的崗位交給我,我感到榮幸和對我的信任,能夠如期順利完成也為回歸這一天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全力以赴,不負使命
回歸後的約十年裡,樓高160多公尺的中銀大廈一直是澳門的地標建築物。自2002年“賭權開放”後,中銀大廈所在的新口岸區陸續發展為綜合博彩旅遊酒店區,社會上陸續有聲音指隨着大廈周圍大型建築物的增多,越來越難感受到中銀大廈的地標性了。為了配合銀行業務發展和回應社會的意見,何潤生接受了行裡交給的又一重要任務——在中銀大廈頂部安裝標誌性的中銀行徽。
他回憶說:“因為當時中銀澳門計劃於2008年3月28日正式推出私人銀行業務,成為澳門首家推出此業務的銀行;另一方面希望回應社會上的意見,讓中銀大廈能在眾多建築中重新突圍而出。分行領導經過充分研究,決定在中銀大廈的頂部安裝一個中銀的行徽。”
這個行徽有甚麼特點呢?據何潤生介紹,這個重金屬行徽直徑是八米,而行徽及其支架則重達。如何將這些物料運到天台、如何在施工期只有四十天內完成,一系列的技術性問題對何潤生的團隊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和困難。他詳細說道,天台的空間不多,同一時間整幢大廈也需要進行LED燈飾改造工程,更重要的是需確保不出任何工程事故,這對何潤生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考驗和壓力。
何潤生深刻感受到每一個施工環節的困難,但亦不容有半點的閃失,因為任何事故都會令工程進度拖延,影響到銀行的聲譽。在那段時間裡,何潤生和團隊全力以赴,最終創造了一個澳門工程界的神話——中銀大廈的地標性再次展現,更成了一顆閃亮的夜明珠。他說:“大家在澳門很多地方、甚至在珠海都能夠看到我們的中銀行徽,更重現了中銀的地標建築物身份。”後來每當面對困難時,何潤生就會回想起這兩大工作挑戰,想起那些和團隊共同奮鬥拼搏的日子和使命感,以此調整心態,激勵自己前行。
親身感受“一國兩制”改變澳門
1995年,受眾多資深街坊會工作者默默耕耘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何潤生開始參加街坊會的工作,踏出了參與社會的重要一步。2009年,何潤生以“群力促進會”第一候選人的身份代表街總參加澳門特區第四屆立法會議員選舉,成功當選為立法會議員,其後更連續兩屆連任至今。在面對立法議員角色的挑戰及壓力下,他多年來一直保持盡心盡力的決心,希望將居民的聲音帶進立法會,監督政府施政。
何潤生說,他的個人發展,與澳門回歸在“一國兩制”保障下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一國兩制”更與每位澳門居民息息相關。“沒有回歸就沒有今天澳門的發展,有了‘一國兩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保障和祖國的強大支持,澳門才能迎來經濟環境的改善,澳門和內地的經貿合作機會得以增加,優勢亦更加突顯,澳門特區政府充分利用好‘一國兩制’的政策紅利,大力發展旅遊博彩業,促進了澳門經濟的騰飛,令澳門一躍成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之一,同時推動了社會文化的發展。如果沒有‘一國兩制’的政策,澳門是不可能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華麗轉身變為一個知名國際城市的。”
改革開放帶來機遇,融入灣區擁抱未來
何潤生認為,“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給予了澳門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的改革開放亦為澳門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給予了多項惠澳政策,今日的澳門和國家的改革開放進程密不可分的。他表示,澳門是一個外向型城市,既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沒有足夠大的市場規模,與其他地區相比顯然不特別具有的競爭力。但在這些年裡,澳門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自由港,澳門GDP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約70億澳門元,躍升到2018年的約4,400億澳門元,升幅高達逾60倍,而澳門在國家的支持下,向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邁進,以及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何潤生說,如果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澳門能取得的所有成就。
當下,合作與融合是世界發展的潮流。何潤生認為,與內地加強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亦符合澳門自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讓澳門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廣闊舞台。他相信隨着未來澳門與內地經貿更加緊密,澳門需要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會,轉化為澳門自身發展的動力。在新的發展潮流下,他為年輕人能有如此宏大的機遇感到由衷高興,“我們那一代人在青年時期根本不會想到今天澳門的發展態勢,就自身來說,澳門回歸後我們當家做主,能有機會參與社會工作,成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委員,並能夠為國家、為澳門、為居民服務,這是以前年輕時所不能想象的——想不到有這樣宏大的機遇,更沒有這個宏大的志向。希望未來每位澳門居民除了做好自身外,也能主動參與社會工作,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的發展、澳門的發展盡自己的一分力。”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