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以STEM啟發未來科學家——專訪藍點科普教育創辦人吳以航

       世界各國正努力朝發展智慧城市的目標邁進,積極推動科普教育,以儲備科創型人才。STEM是將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等跨領域專業知識結合並加以實踐應用於現實生活的新興教育理念,各國政府都大手筆投放資源,希望能從小培養青少年科學求真探索精神,提升社會發展的競爭力。

A1_LOGO
吳以航致力推動科研教育工作

       吳以航在學生時代已參與機械人研究項目,建立了對科研的喜愛。後來他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創辦了澳門首間專業科普教育機構“藍點科普教育Fulcrum Science Education”,以“啟發未來科學家”為願景,透過創新科普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創意思維及邏輯解難能力,推動本澳科學發展。

A2_LOGO
創作及思維能力是STEM的重要課題

 

當理科生遇上機械人

       昔日八、九十年代的低收入家庭,甚少捨得花錢讓家中的小孩參與課外學習,大家只好自行尋找樂趣消磨時間。在那段時間長大的吳以航,從小便對溜溜球、陀螺等與物理學相關的玩具感興趣。他在培道中學讀書時,偶然在物理實驗室看到一架由電路板、金屬支架及塑膠車輪組合而成的原始車型機械人,並對它一見鍾情。

A3_LOGO
機械人滿載着吳以航的夢想

       為加入機械人研究小組,吳以航發奮向上,由曾有科目不合格的普通學生,突飛猛進至優異生行列。機械人興趣小組的實驗室,是他和同組伙伴的另一個“家”。每天放學,他們都懷着滿腔熱情跑到實驗室埋頭苦幹至深夜,“我們幾乎很少回家吃飯,有時候甚至連尾班車也忘了要趕上。”他們最終憑着理科生永不放棄的求證精神與堅持,成功研發出優秀的自動化足球機械人,於2006年在德國不萊梅的RoboCup Junior(全球規模最大的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中,成功奪得二對二足球競賽世界總冠軍。

A4
吳以航於2005年赴日本參加機械人舞蹈比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於看到機械人產業在世界發展的巨大潛力,吳以航在2007年中學畢業後選擇到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鑽研機械工程,亦努力雙修市場調查與分析學位以追上時代變化。他認為機械科技要活用於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才物有所值。

A5
2006年,培道中學機械人隊在德國奪得二對二足球競賽世界總冠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初鳥尋夢參與創業賽

       為吸收更多工作經驗,他於大學期間到金工實習中心參與智能科研項目,透過製作管道機械人穿梭狹小環境,協助人類進行檢測、維修、清潔等工作。他所研發的自動化體育館椅子清潔機械人及樓梯攀爬輪椅,至今仍走在時代的尖端。

A6
在大學期間參加土木工程學院的搭橋比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吳以航於大學畢業回澳後成為全職助理工程師,亦繼續投入機械人研究,一直活躍於網絡世界與各地愛好者交流心得。為能延續下一代青年對科研的熱誠,他更業餘擔任學校興趣班導師。他認為學校充滿各種可能性,是讓青年人初嘗科研夢想的最佳地方。

A7
在金工實習中心研發的爬樓梯機械人雛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抓緊澳門科普教育市場的機會,吳以航在2017年參加政府推出的青年創業創新培育計劃,認識到擅長商業策劃及營銷的中學學弟林志烽。二人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一拍即合,以“藍點科普教育”為題奪得全澳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初鳥尋夢組冠軍。他們更獲推薦參加各項商業展會及內地初創活動,擴闊人脈,發揮各自所長,憑優越表現於多個比賽中獲取佳績。

A8
吳以航與林志烽在2017年全澳青年創業創新大賽中以“藍點科普教育”奪得初鳥尋夢組冠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創新模式啟發學生

       吳以航後來與伙伴創辦澳門首間專業科普教育機構“藍點科普教育Fulcrum Science Education”,為澳門的中、小學提供了更全面的科普教育、技術及產品支援服務。吳以航主要負責當中的產品開發和教育實踐工作。他選擇以機械人作為STEM教育的其中一個切入點,利用其軟硬兼備的特性和優化的機械配備,創造互動性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廣泛掌握科普知識,亦透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開發的新程式語言系統Scratch,引導學生利用軟件中簡單的圖形化界面,設計出含抽象程式語法的創意作品。

A9
吳以航努力延續機械人設計的精神,帶領學生參加比賽汲取經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吳以航說:“以前參與機械人研究需要從原料開始,利用大型器材及工具親手製作每個部件加以組裝,每一步都考驗技術人員的手藝和編程能力。現在的科普教育產品已被模組化,學生可以發揮創意自由組合。探索科學不再是高材生的專利。”

A10
參加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認為現代教育應秉持STEM精神,以釋放潛能為目標,訓練學生不受單一學科局限思考,從不同觀點切入,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創意過程中體會失敗及嘗試,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滿足感:“科普教育應以教育為先。STEM並非要讓每個人都成為工程師,而是希望大家能擁有STEM的科學家精神,在各自專業中一展所長。”

A11
吳以航認為,讓小朋友體會到科研的樂趣,學得開心最重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隨着教育與科技的結合,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支持科普教育發展,透過各種渠道吸引不同市民接觸STEM知識。2000年後出生的Z世代,雖然從小已生活在電子虛擬和現實世界,但吳以航卻建議家長別強迫小朋友學習高難度的機械人知識,反而可嘗試透過烹飪、種植等簡單興趣,鼓勵他們發掘當中的科學原理:“善用工具,有效地幫助孩子獲得最適切的能力,讓他們體會當中樂趣,從小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最為重要。”

A12
透過各種媒體推廣科普教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迎合新生代學生的興趣,吳以航亦努力改善教學方式和內容,積極帶領學生參加比賽,共同探討對科學知識的實踐與瞭解,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科技創新競爭能力。他希望學生自然養成與時俱進的素養與習慣,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步伐,建立跨界溝通、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未來真正的領袖,以更遠大的目光締造無限可能,為澳門開創新一頁。

A13_LOGO
吳以航冀將教育融合STEM的科學家精神,不斷向前,作育英才。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