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議題,關乎着你我每一個人。新聞畫面裡出現的海龜鼻子裡卡着吸管、冰川不斷融化、北極熊活活餓死、亞馬遜森林大火……那些看似“事不關己、愛莫能助”的環境問題,卻深深影響着你我,因為海水會受污染、飲用水和海鮮內含膠粒、颱風會越來越多……一切都是因果循環。不斷用盡資源,製造垃圾的人類,只有開始“源頭減廢、資源回收”才能有望改善地球環境。
“澳門不是垃圾站”資源回收計劃,是一班愛護地球的義工自發組織起的垃圾回收活動,讓被丟在垃圾桶“眼不見為淨”的垃圾,有一次回收“新生”的機會,也帶出“自己垃圾自己負責”的理念,用行動救地球。
環保工作,刻不容緩
隨着社會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便利”,琳琅滿目的商品、手搖飲品店盛行、用外賣APP叫外賣食品隨傳隨到……在已經習慣了的商業消費模式下,我們可有檢視過自己每日產生的垃圾有多少呢?
澳門垃圾處理方式以焚化為主,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8》指出,2018年棄置城市固體廢物量為522,548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是每人每日2.17公斤,相較於香港每人每日1.45公斤和上海每人每日0.84公斤還高。全澳居民一年約使用4.5億個膠袋,平均每人每日使用2.2個塑膠袋,特區政府將於2019年11月18日起實施膠袋徵費,而環保局過去也推出回收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廚餘、廢舊電池、電腦及通訊設備等多項回收計劃,按2018年進出口統計資料計算,廢物資源回收率為22.1%。環保工作刻不容緩地持續進行,但環境保護責任不全在政府,也在於每一個市民。
乾淨回收,源頭減廢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是“澳門不是垃圾站”(下稱“不站”)的理念,它源自於香港,回收站由街坊發起,回收塑膠、發泡膠、玻璃及紙等,市民會自動自覺把日常生活的“垃圾”存起,等到每月特定日子拿到“不站”回收。澳門“不站”發起人之一Capricorn和其他義工到香港取經,於2019年二月發起了第一次“不站”回收計劃。他們設置街站,自己聯絡回收商,自費叫貨車搬運收來的“垃圾”,親力親為向街坊解釋回收材料的種類和方法,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環保概念。回收後的資源會送往回收公司製成原材料,讓“垃圾”不再是“垃圾”,盡可能地減輕環境負擔。目前“不站”已經遍地開花於不同社區,足跡跨越下環、南灣、台山、氹仔、新橋等。
“不站”回收的資源包括1號PET膠、5號PP膠、2號HDPE膠、4號LDPE膠、鋁/鐵罐和紙張。Capricorn印象中收集最多的是膠樽和外賣盒。Capricorn認為回收知識仍需加強:“例如塑膠回收,應該是要清洗乾淨,因為它們可能會破壞廠商的機器。而路上的回收桶內常有喝剩一半的珍珠奶茶,飲料未喝完一丟下去便會污染整個回收桶內的垃圾。又例如很多大家誤以為能回收的東西其實都不能回收,例如紙包飲品,因內裡有鋁箔紙;還有那些沒有標明編號的容器(如雞蛋盒), 可能由多種膠融合而成,回收會影響膠粒製作的質量,倒不如多用幾次。”她表示不少人以為能回收的垃圾最終都只會丟進焚化爐,乾淨回收的意識仍有待大家一起學習。
Capricorn續說:“資源由生產、消費、回收、處理、到再造成膠粒再生產的一個循環是斷開的,因為市民沒有乾淨回收是其一,而內地收緊進口‘洋垃圾’,也令本地回收廠經營困難,若沒有回收廠,到最後可能垃圾仍然只會被丟進焚化爐。因此,源頭減廢仍然是重中之重。”
身體力行,做好分類
開站大半年來,“不站”反應熱烈,Capricorn說這是一個學習平台:“街站都是由義工組成,它是一個平台大家一起學習回收分類,我們只會從旁指導,而市民需要自己去學習分類,自己投到該種分類回收的袋裡,讓他們自己負責自己的垃圾。”
令人鼓舞的是,“不站”自開設後吸引了不少“戰友”義工,Capricorn說:“開站時會有不認識的人自告奮勇說要來做義工,現在下環街浸信會的‘不站’有小義工幫助,他們已經熟記了所有流程和分類,而且他們沒有介意自己在回收‘垃圾’。”
Capricorn表示遇過不少來“不站”的人,多數都是年輕人,或是初為人父母者。因為他們有了下一代,便會開始思考為下一代留一個怎樣的環境。“不站”也有不少父母帶同子女來“身體力行”學習垃圾回收,Capricorn指常會遇到耐心引導子女環保意識的父母:“有一位媽媽帶着兩個兒子到訪,媽媽先讓小孩把塑膠踩扁分類,然後耐心地和他們說 ‘下次要再環保一點,少用點膠,盡量重用後才回收。出街食飯,要堂食,要自己帶餐具和水樽!’”身教並且將環保落實於生活,才能為下一代帶來更好的環境。
守護環境,愚公移山
“回收是贖罪,源頭減廢是滅罪”是“不站”的另一個理念,源頭減廢很重要。
然而,環保工作並不易行。Capricorn說亦會有感到失望的時候:“當自己努力地回收,省膠袋省膠樽時,眼見路上的人提着幾個膠袋、外賣手搖飲品……都會覺得沮喪。但只能夠去相信從自己開始做起,去影響身邊的人,例如大大聲說走飲管、不要膠袋、自己帶餐具帶杯等等。我還曾經試過把同事叫手搖飲品外賣的杯架和膠袋,自己帶回店家歸還。旁人見到可能覺得傻,第一次可能不以為然,但第二次、第三次……可能他們就會被潛移默化想要嘗試去環保。在開‘不站’時也會盡力和街坊溝通分享環保知識,看看怎樣可以更環保,例如有餐廳使用膠樽裝的豆漿,並存起了很多空的豆漿膠樽拿來‘不站’,我便會向餐廳負責人建議能否考慮不使用膠樽裝的豆漿,而是使用杯子來提供給堂食的客人(以減少使用膠樽)。”Capricorn認為,要做到環保必須抱有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在這“艱難”的環境裡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