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澳門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專訪培正設計與科技科

      隨着電腦化與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科技與生活已密不可分,學校教育更是隨着教學科技的發展而逐漸邁向跨時代的創新改革。澳門培正中學近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於2012年開設“設計與科技科”,以STEM為教學理念,靈活運用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這四個元素,並透過理論、動手實踐、創新及邏輯思維的訓練來培育創新科技人材。

A1_LOGO
澳門培正中學近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於2012年開設“設計與科技科”,培育創新科技人材。

 

激發學生科普潛能

      “設計與科技科”推行數年漸出成績,培正於2016年獲評為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的殊榮,是本澳首間獲得此殊榮的學校,校內學生在不同科技創新賽事屢獲殊榮,揚威學界。近日,培正更憑“新時代下萬眾創新理念落戶基礎教育——澳門培正中學STEM融入正規課程之實踐與推廣”項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全國中亦是唯一以STEM為題而獲一等獎的學校,成績卓越,為澳門教育寫下歷史一筆。

A2
培正獲國家教育部頒發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此,“設計與科技科”老師溫紫峰表示,能取得這項殊榮,是學校與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集體成果。身為其中一位參與者,他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高興的是工作成績得到國家肯定,但亦不能自滿,因未來育人工作任重道遠,會繼續努力激發出學生的科普潛能,協助他們將技能加以培養,將來回饋和貢獻社會。

 

發掘興趣栽培技能

      溫紫峰於2017年加入培正當老師,在科主任劉冠華的推薦下,他成為“設計與科技科”一員,教授對象為初一、初二級學生,課程內容為遊戲設計及制作、以及AR及VR技術應用等。他認為,STEM的教學理念具有前瞻性,首先著重發掘學生的興趣,再從興趣發展出技能,並加以培育。以遊戲設計及制作為例,讓學生用Unity平台製作遊戲,從小善用邏輯與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自行尋找答案,提升對科普知識的學習興趣。

A3
在科主任劉冠華帶領下,“設計與科技科”老師們以STEM為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各類設計與科技課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自己的學生時代,溫紫峰表示以前是一位理科生,數學、物理成績較出眾,中學畢業後,考上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展開刻苦的學習生涯。由於對教學工作感興趣,他大學畢業後決定回澳發展,讀了一年師範專業文憑課程,便加入了培正這個大家庭。

A4_LOGO
溫紫峰認為,STEM的教學理念具有前瞻性。

      據溫紫峰介紹,培正“設計與科技科”於2012年創立,在劉冠華、閔好年等科主任、副主任帶領下,老師們以STEM為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各類設計與科技課程,鼓勵學生透過科學研究、作品設計與宣傳製作、參與活動或競賽等多種方式,提升他們知識與實踐的綜合能力,帶動校園內外科普氣氛。

A5_LOGO
LabVIEW程式編輯平台

      溫紫峰指出,“設計與科技科”目前為小五到高三學生的選修科,一周共六節課,主要在創新科教館(Fablab)上課,採取小班制教育,一班約廿多人。他補充:“老師們會因應自己擅長的領域,並圍繞STEM範疇來設計教學內容,課堂上只是普及和鞏固基礎知識,學生要得到更大的進步,主要靠課外在Fablab裡自學。Fablab有許多建造機械人所需的工具,如3D打印機、CNC數控工具台、鐳射切割機等,還有LabVIEW程式編輯平台,讓學生包辦從繪圖設計、切割、裝嵌、程式設計等工序。放學之後,同學都會聚集於此繼續自造作品,臨近比賽時也常常埋頭苦幹到通宵達旦。”

 

開拓視野創造輝煌

      STEM教育理念的推廣與實踐,讓不少培正學生在澳門以及國際比賽的舞台上大放異彩,例如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世界職業技能競賽”、“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MATE國際水底機械人挑戰賽”等各項賽事中都取得傲人成績,充實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開拓了國際視野。

A6
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培正學生榮獲四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以及大賽最高獎項“中國科協主席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溫紫峰認為,“設計與科技科”創立至今取得不俗的發展成績,離不開校方的政策支持。“首先是招攬了一批在理工科擁有傑出表現的教師,建立了優良的教學管理團隊;其次是安排小班教學,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加深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從而照顧到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需要。另外,在鼓勵老師外出帶隊和學生出外比賽方面,學校都給予很大力度的支持,免除許多後顧之憂。”

A7
培正水底機械人小組於美國田納西州參加2019水底機械人國際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讀機械工程學出身的溫紫峰,當初獲推薦擔任“設計與科技科”老師,他坦言自己是邊學邊教,慢慢適應下來。“我的優勢是比學生學得快,經過第一年在教學上的跌撞,第二年已明顯有改善;‘設計與科技科’這類課程一般大學才有,老師們要將內容簡化,適用到小學和中學,其實一點也不易,加上這科的老師們教學資歷淺,過程中難免遇到不少挑戰。未來目標是循序漸進,將課程內容設計得更有系統和條理,開發更多輔助教學工具,致力將學校打造成人材的孵化基地,令學生受到科普教育的感染。”

A8
被譽為諾貝爾獎搖籃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奬賽”,培正學生勇奪三等獎及專項獎,揚威國際,為澳爭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溫紫峰認為要激發學生對科普的熱情,多元發展,找到自己的興趣,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提升教學質量水平。“展望未來,我會通過持續進修,例如報讀軟件類相關課程,考取不同專業證書,提高專業技能,此外,亦會不斷參與在職培訓,總結課堂經驗,冀在教學路上走得更遠。”

A9_LOGO
溫紫峰冀不斷進修,提升教學質量水平。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