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專題】手語搭建共融橋樑——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視像翻譯服務

        聾人及聽障人士以手代口傳情達意,不懂手語的人有時難以理解,彷彿身處兩個世界。為了打破隔膜,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資訊服務,澳門聾人協會近年先後與多個政府部門合作,推出“手語視像翻譯服務”,搭建聾人及健聽人士的交流橋樑,合力構建共融社會。

A1logo
(左起)聾人服務中心主任陳燕文與手語翻譯員黎文遠、楊嘉輝接受訪問。

        聾人協會一直致力推動手語教育、培訓、研究、翻譯等服務,並積極尋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推廣澳門手語的發展。為協助聾人及聽障人士解決所需,聾人協會早在1994年已推出手語翻譯服務,目前共提供個別手語翻譯、公眾手語翻譯、24小時緊急手語翻譯、新聞手語翻譯等服務,滿足社會上不同所需。

 

視像通訊即時翻譯

        為方便與聾人及聽障人士溝通,從而提供適切服務和協助,聾人協會近年遂想到借助科技,利用視像通訊提供即時手語翻譯服務,剛好在社會工作局推動及支持下發展“手語視像翻譯服務”,並先後再與警察總局、海關等多個政府部門合作推行。當遇到聾人、聽障或語言障礙人士求助或表達意見,在得到當事人的同意下,前線人員可即時透過網絡電子平台,與聾人協會的當值人員進行實時的手語視像翻譯服務,讓前線人員了解當事人的訴求,並盡快處理。此外,聾人也可利用自身的視像電話聯絡聾人協會,尋求手語視像翻譯服務的協助。

A2logo
疫情期間,使用“視像手語翻譯服務”,可減少外出與聚集。

        聾人協會轄下的聾人服務中心主任陳燕文表示,“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1條指出,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能夠行使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包括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通過自行選擇的一切交流形式,尋求、接受、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因此,聾人協會持續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合作,提供手語視像翻譯服務,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以配合社會無障礙發展。”

A3
聾人協會走入校園推廣手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陳燕文指出,為配合特區政府“減少外出、避免聚集”的呼籲,聾人服務中心在疫情期間以視像方式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確保聾人及聽障人士準確獲取衛生保健的訊息。與此同時,世界聾人聯合會(WFD)和世界手語傳譯員協會(WASLI)發表《關於在控制冠狀病毒期間獲得衛生服務》聯合聲明,提醒我們需要保護手語翻譯員專業服務提供上的健康與安全性,並建議遠程/遠距離翻譯也是可行的,有助推動手語視像翻譯服務。此外,聾人服務中心還製作了短片,呼籲有需要人士使用手語視像翻譯,為社會齊心抗疫出一分力!

 

確保接收準確資訊

        談到手語視像翻譯服務的使用情況,陳燕文坦言整體上來說尚算理想,但仍有不少可改善的地方,“因涉及科技,一些聾人在使用視像翻譯的習慣上不太適應;此外,亦有意見指出,一些前線人員亦未適應這種新服務,以為聾人拿出視像電話是為了錄影而加以阻止;還有就是網絡覆蓋強弱問題,也會影響到整個手語翻譯服務的效果。不過相信隨著未來反覆使用和檢討,服務質量會不斷完善。”

A4ys
聾人協會提供公眾手語翻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陳燕文介紹,聾人服務中心目前共有九位全職手語翻譯員,除了要輪流值班,提供不同類型的手語翻譯服務外,亦兼任一些文書及行政工作,壓力不少。她指出,中心重視手語翻譯服務的品質,因此會定期安排同事進行在職培訓,藉以加強專業能力。

A5
聾人協會致力做好手語推廣和教育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聾人及聽障人士較難接收社會主流資訊,因為一般媒體沒有設手語翻譯,即使附設字幕,聾人也未必完全理解。而視像翻譯,是他們有效接收資訊的途徑之一。隨著社會各界對無障礙需求的重視,未來使用視像翻譯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而手語翻譯員要面對的挑戰也更大。”陳燕文表示,聾人服務中心會繼續完善在職培訓機制,亦會加強與外地不同社服機構合作,提升手語翻譯服務的水平。

 

手語翻譯活學活用

        黎文遠和楊嘉輝是聾人服務中心的全職手語翻譯員,二人擁有豐富的手語翻譯經驗,此外,近年他們亦積極參與手語視像翻譯服務,以協助聾人及聽障人士解決所需。

A6logo
黎文遠示範手語翻譯

        黎文遠於2004年加入澳門聾人協會,成為手語翻譯員。他說:“入職前,曾接觸過一些簡單的手語,沒想過能成為一位手語翻譯員。還記得面試時,面試官要求我看完一段新聞後,需馬上覆述內容出來,以及嘗試用簡單的手語表達句子,一點也不容易。自加入協會後,我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手語對這群體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了對手語翻譯的濃厚興趣,在工作中反覆嘗試與練習,明白學習手語需要活學活用。”

A7logo
楊嘉輝示範手語翻譯

        社工專業出身的楊嘉輝,於2013年加入聾人協會當社工,在機緣及興趣的牽引下於兩年後轉職成為手語翻譯員。他表示:“當社工期間已開始學習手語,嘗試與聾人溝通,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興趣。學手語一定要主動,我除了接受中心的在職培訓外,亦會主動向會手語的聾人多請教,他們就是活生生的字典!”

A8
台灣導師來澳為聾人協會進行培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聾人協會提供的手語視像翻譯服務,讓手語翻譯員以視像會議軟件與聾人及聽障人士進行視像手語翻譯。對此,二人表示手語視像翻譯服務便捷了服務提供單位以及服務使用者,擴展了服務提供的溝通模式,以便應對不可抗力的自然環境或危急狀況下不能作現場翻譯的需要。此外,這種方式也能節省了服務的交通及等候時間,讓既有的資源能夠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士。隨著電訊網絡服務不斷升級,二人相信未來手語視像翻譯服務會更廣泛使用。

        談到參與手語翻譯工作以來最難忘的經歷,黎文遠說曾陪伴過一位待產的聾人媽媽到醫院,“由於不能入產房,我要事前和醫生做好溝通的工作;當她生產時,我就在產房外一直等著,心情就像迎接孩子出世的父親一樣。強颱風‘山竹’來襲時(負責擔任手語翻譯),當時已有心理準備會持續工作一段時間,但萬萬沒想到該颱風真的非常強勁,遠遠超出過往翻譯時間,為保持充足的精力以應對這翻譯,即時與另一同事協作輪換休息,最後經過30多小時奮戰,最終完成任務,得知外面出現嚴重水浸的現象後,只能一直留在電視台,靜待水退后才能回家。由於服務需要,手語翻譯員需接受24小時緊急任務及非辦公時間外的服務需要的輪班工作,翻譯員除了要有隨時準備的心態外,還要擁有強健體魄以應對工作,以及了解社會時事資訊和不斷學習,還需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我們一般會穿著深色系的單色衫,方便翻譯及上鏡時能清晰展示手部動作。

A9
楊嘉輝在電視上進行手語翻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楊嘉輝則表示手語翻譯員遇到不少挑戰考驗,“有一次司法機構主動打電話過來找我們提供翻譯服務,但由於案情要保密,所以在未清楚情況下,便要出勤工作,要花上長時間用手語和聾人溝通,才能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所以當手語翻譯員要有耐性之餘,亦要有一顆不畏困難的心。”

A10
聾人協會為疫情發佈會提供現場手語翻譯服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事手語翻譯工作多年,二人喜見近年社會各界已越來越重視無障礙資訊服務,在不同的媒介上引入手語翻譯服務。但面對“資訊手語化”及“無障礙環境”下的挑戰,二人均表示手語翻譯員不能自滿,要不斷學習,豐富手語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服務水平。他們亦希望未來繼續做好手語教育、培訓、研究的工作,使澳門手語發展更具科學性。

 

 

特別推介:

澳門基金會與澳門聾人協會合作的“聽·語·愛關懷計劃”,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世界聽力日主題“保持聽力,終生受益”,製作“hearWHO”手機應用程式的使用教學影片。“hearWHO”手機應用程式由世界衛生組織發佈,鼓勵巿民大眾自我聽力篩查,落實自主監控聽覺的變化。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從新生兒到長者的每個階段,都不該讓聽力損失影響個人的生活。透過應用程式的發佈,冀社會加強對定期聽力篩查的重視,盡早發現與適當介入,保障巿民的聽覺健康。

“hearWHO ”App使用介紹影片:http://bit.ly/2QsvW0V;

 

【項目資助:澳門基金會】

~~~用力點讚 歡迎分享~~~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來自‘澳門正能量協進會’;
網站:https://mpea-plus.org/;
微信號:macau-mpea;
FACEBOOK:facebook.com/MACAUMPEA”,
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