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國際形勢,霸權主義獨佔話語權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瀰漫著一股令人不安的氛圍。始作俑者,首推二戰以來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迅速崛起,與當時的蘇聯鼎足而立,分庭抗禮,造成戰後的冷戰時期。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一波“顏色革命”,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相繼變天,整個陣營早已無力威脅美國獨大,後冷戰時代美國獨佔了全球外交的唯一話語權,國際議程由美國設定,是正是邪由美國說了算。
圖片說明:美國是霸權主義的代表,國際議題和全球秩序都由他說了算。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開始在全球佈局,先後介入前蘇聯地區、中東地區和北非地區,打擊異己,扶植傀儡政權,從而獲得政治上的主導權和經濟上的最大利益,企圖進一步擴大其政治版圖,壟斷了國際政壇所有話語權。
新世紀以來,美國基本達成其戰略部署,並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霸主,不過,強權外交換來的是摧毀了其他國家的政權,更嚴重地是無視了別國的傳統文化,視其他國家的人民身家性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全球各地,尤其是中東地區的人民強烈反彈,當中有極端主義者垂死反抗,造成新世紀以來的恐怖主義抬頭。“九一一”恐襲拉響了警號,美國並沒有汲取教訓,發動了反恐戰爭,卻愈反愈恐,間接促成了“恐怖王國”ISIS的出現。“伊斯蘭國”近年發起多起恐怖襲擊,令全球陷入極度惶恐之中。
圖片說明:美國是霸權主義間接造成了ISIS的崛起。
美國根本無改一貫外交思維,奧巴馬成為歷任美國總統中出兵最頻的白官主人,與他上任初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被世人寄予厚望產生了極具諷刺性的落差。奧巴馬重用國內鷹派,出兵國外乃家常便飯。環顧當今,俄羅斯被經濟問題裹足不前,中東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局勢,歐洲因難民問題拖垮復甦的腳步,美國再難找到強大的假想敵,正在苦惱之際,中國的崛起無可避免成為美國新的眼中釘。
美國重返亞洲,攜手日本劍指中國
自二次大戰以來,中美雖然外交不感冒,也不致敵對,畢竟兩國實力長期存在巨大的差距。不過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在世界政壇苦無對手之際,兩國的矛盾無可避免出現了。因此,美國便見獵心喜,決定重返亞洲,以冷戰思維圍堵中國,因而引起亞洲地區的緊張局勢,直接釀成東海、南海危機白熱化,戰雲密布,劍指中國。
圖片說明:政治漫話諷刺美國拉攏日本劍指中國。
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如何走出困局?中國無可避免已成為了美國新的“假想敵”和“眼中釘”。美國重返亞洲,串聯以日本為首的亞洲各國圍堵中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早已不再是冷戰時代,全球各國在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講求互利共贏,中國的崛起,其實只是集中發展經濟,在其崛起的過程中,各國都有所得益,加上中國沒有明顯的軍事擴張,只是加強防禦平衡咄咄迫人的美國。再者,亞洲各國包括日本在內,過去都曾吃過美國大虧,包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菲律賓近二十年的被殖民、死傷慘重的越戰等,現在看來只有日本最積極充當美國在亞洲的“馬前卒”,其餘各國都是抱著觀望態度,萬不得意絕對不會主動破壞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太湖論壇呼喚以和為貴,互利共贏謀求發展出路
中國如何應對當前的國際局勢?上周在澳門舉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論壇”或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這個論壇是由國家大力支持的一個高端國際論壇,本屆論壇以文化作為切入點,銳意打造一個國際舞台,讓國家和世界各國展開深度的文化對話,增進彼此的瞭解,追求“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終極關懷。
圖片說明: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呼喚以和為貴重建新型國際關係。
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在太湖論壇上提出其對新型國際關係的三點看法:理念上的互利共贏;政治上對話協商,不對立對抗;共同發展,不損人利己。李肇星的觀點完全是有其針對性,明顯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價值形成錯位思考,這論調顯然是更能打動到發展中國家的心,尤其是那些一直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已發展國家長期逼迫和壓榨的國家的心。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主席嚴昭柱也在開幕式的重要致辭上剖析中國如何應對新型國際關係,他指出“各國有差異、有分歧,但同屬一個利益共同體,和則兩利、鬥則俱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認為“互利共贏”才是建構新型國際關係的不二法門。他雖沒在講話上點名,但卻以極重的言辭批評了世界霸權的代表美國:“舊文明將人與自然對立、使人類社會對抗,少數國家為自己的強盛而劫掠、欺凌大多數國家,少數列強為所欲為而大多數國家不得不俯首聽命”。嚴痛批:“進入本世紀以來,以‘九一一’極端恐佈襲擊為起點,已有多次表現。從伊拉克、埃及、利比亞到敘利亞,霸權主義國家的不當行為將上述國家、地區置於混亂之中。當地政府和治理機構被干擾、摧毀,喪失正常秩序,導致地區內派系混戰、宗教狂熱的無政府真空狀態,恰恰為‘伊斯蘭國’的成形和膨脹提供了空間。反人類的恐佈主義對人類共同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中國應對新型國際外交的戰略,實際上與中國傳統文化至關密切。從古到今,中國文化講求“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以和為貴”、“修德懷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不是以武壓人,反而是以德服人。這種文化基因應用於當今應對新型國際關係的戰略中完全協調,一直以來中國的外交略策都是以互利共贏為主調。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漸有話語權,不少長期受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國家欺壓的發展中國家,以往沒有其他選擇下也只好服膺由美國設定的“主流價值”,如今中國提供另一選項且講求互相尊重,共謀發展,患難與共,互利共贏,無疑對這套新規則產生了好感。基此,由中國主導的新型大國關係始見萌芽。
命運共同體化解全球危機,人類新文明共謀合作多贏
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在太湖論壇的開幕式重要講話時表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堅實文化支撐”,他基於中國傳統“和”的精神,提出四倡議共建新世界文明觀:(1) 互相尊重兼收並蓄,堅持文明的多樣性,呼籲互相尊重,互相借鑑;(2) 根植民間加固交流,提倡國與國、人與人、心與心的相互交流,藉以求同存異,化解偏見;(3) 共建一帶一路文化,藉以重新呼喚古文明的良好合作,共建世界經濟和文化新秩序;(4) 匯聚群眾智慧力量,反對單邊主義,呼籲同心同德,共謀世界可持續發展。
圖片說明:太湖論壇在澳門舉行有著深遠的意義:和諧包容。
第四屆太湖世界文化論壇選在澳門舉行,或有其深刻的意義。澳門四百多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頭堡,多元文化在這個中國南方的小城互相碰撞,彼此交融,最後達至兼容並蓄,和諧共生,堪稱典範。論壇秘書長鄭傳焮在閉幕式上宣讀“合力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席聲明”,實際上就是所謂的“澳門宣言”,即在澳門召開世界論壇而彼此達至共識的宣言。這份“主席聲明”指出:“全球性危機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獨力支撐。各國越來越成為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性危機揭示了舊文明的不可持續性,建設催生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成長的新文明,是當今世界思想文化建設頭等緊迫的歷史使命;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建設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特徵的新文明,以合作代替對抗,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重建社會和諧,是化解全球性危機、開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
.
(圖片摘自網絡)